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章節考點

2022-02-05 17:56:39 字數 4693 閱讀 1180

1、勞動資源的稀缺性

人們社會生活的乙個最為基本的事實是通過消費各種消費資料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從經濟學的觀點看,構成消費物件的消費資料不僅僅是有形的物質資料,而且還包括無形的非「物質」資料。由於消費這些資料,人們的需要和願望才得到滿足,社會才能存在與發展。

但人所共知,生產或形成賴以消費的資料均需勞動,均需消費各種資源才能做到,而人類社會沒有足以滿足其全部需要的資源。資源的有限性稱為資源的稀缺性,或者更準確地說:相對於人類社會的無限需要而言,客觀上存在著制約滿足人類需要的力量,此種力量定義為資源的稀缺性。

勞動資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屬性:

其一,勞動資源的稀缺性是相對於社會和個人的無限需要和願望而言,是相對的稀缺性。一定時期,社會可支配的勞動資源無論其絕對量有多大,但總是乙個既定的量。任何乙個既定的量與無限性相比,總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

其二,勞動資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絕對的屬性。社會和個人的需要和願望不斷增長、變化,已有的需要和願望得到了滿足,又會產生新的需要。因此,勞動資源的稀缺性存在於社會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從而使勞動資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絕對的屬性。

其三,在市場經濟中,勞動資源稀缺性的本質表現是消費勞動資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勞動資源只能以一定的規模加以利用。消費資料的形成是勞動的結果,是消費各種資源的產物。

若消費各種資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無限的,那麼,消費資料也就是無限的。而支付能力是生產出來的,是生產的結果,生產力等於支付能力。一定社會發展階段所能夠擁有的勞動量就是消費的支付能力。

由於消費各種資源以生產或形成經濟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產力是有限的,這也正是資源(包括勞動資源)閒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現代勞動經濟學產生於勞動資源的稀缺性與成本的存在,其研究物件正是這種客觀存在所決定的。

2、效用最大化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運作的主體是企業和個人。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都有著自己的目標,並以明智的方式追求這一目標。個人追求的目標是效用最大化,即在個人可支配資源的約束條件下,使個人需要和願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利潤的最大化。這裡不對「利潤」做純經濟學的分析,而僅指把利潤定義為企業生產經營的總收入減去總費用的差額部分。利潤最大化的含義就是:

如果上述的「差額」是正值,則越大越好;如果是負值,則越小越好。利潤最大化不過是效用最大化的變形,它突出了效用的貨幣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貨幣收益方面。

效用最大化行為的觀點,通常作為經濟分析的基本假設。它並不是說任何乙個市場主體的每一種經濟選擇和經濟決策行為都達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標,而是說主體的行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觀點加以分析和**。

3、勞動力市場

勞動力市場是生產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用圖1—1所示的模型揭示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功能,它根據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描述乙個最簡單的經濟系統的收入迴圈模型。

虛線連線的迴圈是生產要素市場,實線連線的迴圈是產品(服務)市場。在生產要素市場,居民戶是生產要素的供給者,企業是生產要素的需求者。企業由於生產要素的使用須向居民戶支付要素報酬(如工資)。

在商品市場中,居民戶是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者,企業則是供給者,居民戶向企業支付貨幣,交換商品和服務。在商品市場與生產要素市場上,供需主體雙方互相換位;而在同一市場,則是供給與需求的相互對立和適應。供給與需求的選擇反映為按照一定的**實現商品的交換。

在勞動力市場上,居民戶是勞動力的供給方,企業是勞動力的需求方,通過雙方的無數次選擇,按照一定的工資率(從供給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務收入; 從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將勞動力配置於某種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的職業崗位上。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供求的運動,同時決定乙個經濟社會的就業規模和獲得的工資量。從生產要素投入的視角觀察,勞動力市場供求運動調節著勞動資源的配置;從收入的視角觀察,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運動決定著工資。

就業量與工資的決定是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功能。

從上述分析可見,勞動力市場的功能與其他市場是相似的,即通過商品的供給與需求決定**的機制,實現、調節資源的配置;解決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這一經濟社會的基本課題。如產品市場,哪一種產品的**高就生產哪一種,用什麼方法生產費用低就用什麼方法生產,誰在產品生產中做出的貢獻大, 誰得到的報酬(收入)就多。

勞動力市場如果完全依此執行,勞動經濟學就將不會存在。不可否認,勞動力市場具有其他市場相類似的功能。如果不考慮勞動力的特殊性,勞動力市場的執行也與其他市場相類似。

不過,勞動力市場配置的資源、交換的商品是勞動力,這與其他市場配置的資源、交換的商品相比,具有顯著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所導致的勞動力市場與其他市場的重大區別是勞動經濟學產生的基礎。

勞動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認識勞動力市場的種種複雜現象,理解並揭示勞動力供給、勞動力需求,以及工資和就業決定機制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作用原理。總之,勞動經濟學是研究勞動力市場現象及其執行規律的科學。

4、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勞動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加以研究,並依照認識客觀事物的一般規律,從勞動力市場現象的普遍聯絡中,概括和歸納出勞動力市場的執行規律。勞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即實證研究方法和規範研究方法。

(一)實證研究方法

1.實證研究方法的特點

實證研究方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的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所運用的實證研究方法與哲學中的實證主義雖有淵源關係,但卻是有差異的。實證研究方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經濟現實內在的構成因素及因素間的普遍聯絡,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執行規律。

實證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其一,實證研究方法的目的在於認識客觀事實,研究現象自身的運動規律及內在邏輯。

其二,實證研究方法對經濟現象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具有客觀性,並可根據經驗和事實進行檢驗。

2.實證研究方法的步驟

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經濟現象,目的在於創立用以說明經濟現象的理論。因此,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客觀現象的過程,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所要研究的物件,分析研究物件的構成要素、相互關係以及影響因素,蒐集並分類相關的事實資料。

(2)設定假設條件。勞動經濟學研究經濟過程中的市場主體在勞動力市場的行為,由研究物件的特徵所決定,試圖把所有複雜因素都包括進去,顯然是既不現實也不可能的。為此,必須對某一理論所適用的條件進行設定。

當然,所假設的條件有一些是不現實的,但沒有這些假設條件則無法進行科學研究。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問題,必須正確設定假設條件。

(3)提出理論假說。假說是對現象進行客觀研究所得出的暫時性結論,也就是未經過證明的理論。假說是對存在的經濟現象經驗性的概括和總結,但還不能說明它是否能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

(4)驗證。在不同條件和不同時間對假說進行檢驗,用事實檢驗其正確與否。檢驗包括應用假說對現象的執行發展進行**。

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勞動力市場現象,必須堅持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同時需要經濟學知識和均衡分析、市場非均衡分析、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方法,還需要邏輯學、數學、統計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分析工具。

1、以下關於勞動定員與定額的說法錯誤的是( a)。

(a)勞動定員與勞動定額的內涵不同

(b)企業定員是對勞動力使用的限額

(c)勞動定員是勞動定額的一種特殊形式

(d)勞動定額採用的勞動時間單位是「工時」、「工日」等

2、以下關於勞動效率定員法的錯誤表述是(b )。

(a)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工種更適合採用此方法

(b)它適用於實行一人多機或多人一機看管裝置的崗位

(c)工人勞動效率可以用勞動定額乘以定額完成率來計算

(d)它是根據工作任務總量和勞動定額核算定員人數的方法

3、某車間為完成生產任務需要開動工具機20臺,每台開動班次為3班,看管定額為每人看管2臺,出勤率為95%,則該工作定員人數為( d)。

(a)126人

(b)63人

(c)57人

(d)32人

(二)規範研究方法

規範研究方法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說明經濟現象及其執行應該是什麼的問題。規範研究方法研究客觀現象的目的在於:提出一定的標準作為經濟理論的前提,並以該標準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依據,以及研究如何使經濟現象的執行符合或實現這些標準。

規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規範研究方法以某種價值判斷為基礎,解決客觀經濟現象「應該是什麼」的問題,即要說明所要研究的物件本身是好還是壞,對社會具有積極意義還是具有消極意義。規範研究方法研究經濟現象的出發點和歸宿離不開價值判斷。

這裡的價值概念不是僅指經濟學中商品的價值,而是指經濟現象的社會價值。

規範研究方法,就是從上述價值判斷出發來研究經濟現象,並研究如何實現上述標準。

2.規範研究方法研究經濟現象的目的主要在於為**制定經濟政策服務。實現互惠的交換當然對社會有積極意義,它有利於社會總體福利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於經濟執行過程中存在種種障礙,使互惠的交換不能實現。其主要障礙有以下三類:①資訊障礙。

由於資訊缺陷、資訊偏誤、資訊不對稱,使市場主體不能進行互惠交換。②體制障礙。交換本身是互惠的,但實際存在的某種慣例、政策及體制安排,阻礙互惠交換的實現。

③市場缺陷。

潛在的交換是互惠的,但由於市場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換參與的主體由於觀念或習慣的干擾無法進行交換。

上述互惠交換的障礙僅僅依靠市場自身的力量很難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制定一定的社會經濟政策及體制調整才能推進互惠交換的發展,以增進社會福利。因此,規範研究方法往往成為為**制定社會經濟政策服務的工具。

實證研究方法排斥價值判斷,規範研究方法卻以價值判斷為基礎,但是兩種研究方法並不是完全對立的。勞動經濟學畢竟不能等同於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它無法擺脫規範問題,也就是無法迴避價值判斷問題。實踐表明,規範研究方法脫離不開實證研究方法對經濟現象的客觀分析;實證研究方法也離不開價值判斷的指導。

因此,在勞動經濟學的研究中要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

2008年11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 試卷 第二部分理論知識 26 125題,共100道題,滿分為100分 一 單項選擇題 26 85題,每題1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乙個最恰當的答案,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答案的相應字母塗黑 26 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按 計算的貨幣價值總量。a 總需...

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

2007年5月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 國家職業資格 考試試卷 理論試題1 一 單項選擇題 第l 8題 l 關於道德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道德內含著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b 道德是尊長對晚輩 下屬進行有效管理的要求 c 道德不是 我 的要求。而是社會外加於 我 的規範 d 道德是無助者的呼喚 2 與法律比...

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

2010年5月助理人力資源管理師 考試試卷 2010年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鑑定 第一部分職業道德 第1 25題,共25道題 一 職業道德基礎理論與知識部分 一 單項選擇題 第l 8題 1 根據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從業人員應該遵循 五項要求 是 b a 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