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詩社》觀後感 王書煥

2022-01-04 12:06:09 字數 1185 閱讀 8455

王書煥在乙個充滿了凝重風格的學院裡,一群本應是朝氣蓬勃的少年在傳統教育的漸染下成為了一群循規蹈矩的傳統學生。但是不曾有人懷疑過它的教育模式,不曾有人有過反對的聲音,直至這位反傳統的教師——基丁的出現。這位老師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給他的學生帶來了思想上的啟迪,也給眾多的人們以更多的思考與反思。

劇中最具鮮明性格的兩個人——尼爾和托德:乙個誠如「仲夏夜之夢」中的精靈:熱情洋溢、嚮往自由,充滿了青春的朝氣與活力;他那顆充滿了理想而又好奇的心是那麼強烈的渴望得到理解和釋放。

但是,「只有在夢中,人才能真正的自由,從來如此,並將永遠如此。」那麼乙個鮮活而又旺盛的生命只有懷著如此的信念讓自己魂歸天堂才能真正成為精靈的化身。看到那一幕,我們不禁潸然淚下,心腸糾結。

到底是什麼奪走了可愛的尼爾那年輕而又熱情的生命?人們將矛頭指向了基丁老師,這個衝破了目標模式「工具理性」的藩籬,尊重並鼓勵學生發展自我個性、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人生真諦的人!

尼爾的死令所有的人心痛、甚至憤怒;基丁老師為此而被迫離開更使人心灰意冷。。《死亡詩社》讓我們看到傳統的教育模式存在太多的弊端。「思維是成功的秘訣。

」學會思維的人,才能深刻的理解、靈活的運用知識和技能,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把人看成了學習的機器,教師把教學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和技能上,這種權威式的管理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禁錮了學生的思想,使學生處於被動的接受地位,這樣又怎能使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具有主動的探索精神呢?現在反思,我們不禁莞爾:這是老師在教學生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和禁錮啊。

老師的作用就應該在於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理想,而不應是僅僅做乙個教書匠,把知識按部就班的傳授給學生。基丁老師把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學習夥伴和行為的指導者,而這恰恰是我們所有教育者應該做到的。

傳統的教育模式也許會因為高公升學率而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擁護,但是一群群鮮活而又充滿生氣的、本應該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學生卻在無形之中被鈍化了。人不是機器。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都應該受到尊重和肯定。

所以,在使學生掌握人類積累的知識的同時,我們應該反思,應該重新定位,把學生視為積極的活動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創造性,使他們能夠自主而又有能力的行動。如基丁老師一樣,教育者應該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和行為的引導者,而非主宰者、控制者。

尼爾被基丁老師「喚醒」,卻又用自己的生命使眾多的「托德」從「死亡中醒來」,這種代價太沉重了。誠如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要人們以鮮血的付出為代價。我希望,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此為戒,從「死亡中醒來」。

死亡詩社觀後感

看完影片後,我有一種感覺,影片中所表現的教育模式與中國的教育現狀很相似。父母要求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孩子不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可以有自己的娛樂時間。父母按著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未來,他們認為,他們給孩子的都是最好的,殊不知孩子有自己的夢想,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他們有自己想做的事 再說到...

死亡詩社觀後感

看了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的是開學的一些場面和基廷老師講的三節課。開學尹始,學校校長向新生說出學校的四大信念 傳統 榮譽 紀律 卓越,在這種信念驅使下,學校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卓越學子。所以以後當老師的話,特別是當班主任,要給學生灌輸一種理想信念,並督促學生積極力行,如果有幸當上校長的話,要努力營造一種...

《死亡詩社》觀後感

死亡詩社 故事取材於真人真事,影片所有情節的打造都十分著力,讓觀者領會到探索生命本質的熱情,彷彿縱身一躍就走出陰霾,獲得新生,死亡詩社 觀後感5。有時,想要的沒那麼複雜。選擇就在你手中。我們的生命需要點癲狂。傳統與紀律強調的越深,往往越容易把人帶進平靜的絕望。以 死亡詩社 的名義,也許是基廷老師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