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實驗觀後感

2021-03-04 09:38:41 字數 1689 閱讀 4484

那天上課看了《死亡實驗》,看了一半,沒有看完。回來後又將這部影片看了一遍,不過看的是德國版的,所以,我將從德國版電影的角度分析這部電影。

《死亡實驗》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改編的。是當年以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為首的研究小組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對20名男性進行「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封閉制度空間下,人類攻擊行為的模式。20個參與者,12人飾演犯人,8人飾演獄警,在模擬牢獄扮演各自角色14天,其中必須維持紀律,不得使用暴力。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一群陌生人為了高薪報酬而參加實驗,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這僅僅只是個實驗,是一場遊戲。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和平相處,彼此談笑風生,獄警與囚犯之間也像他們剛見面的時候一樣,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是這種狀態沒有維持多久,在第一天吃飯的時候,權利開始真正爆發了。規則是,食物必須全部吃光,但是偏偏82號不能喝牛奶,兩次的這種情況都被77號成功的解決了,但是這樣違反規則,就使得獄警顏面無存。獄警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權利的存在,需要做些什麼來樹立自己的權威,就如同挫折—侵犯理論,挫折總是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行為。

當獄警們在討論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可以看到艾克特和伯瑞斯失落的表情。就在這時,艾克特產生了挫折情緒,進而攻擊的激發,而這些攻擊轉嫁到了囚犯身上——懲罰77號做俯臥撐。這一次的懲罰使得他體會到了權利的快感,也使得伯瑞斯開始有些想法了。

這一次的懲罰,也使囚犯們開始表現出服從行為。

伯瑞斯剛開始是個不多說話的人,沒什麼過多的表現,我猜想他在生活中肯定是屢次遭遇挫折的人,他的生活肯定是一團糟。但是在後面,他卻變成了獄警中的頭領,所有的獄警都按他的要求做,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覺得這還是要從挫折—侵犯理論中解釋。在他以前的生活中,產生挫折後,由於自己沒有足夠的權利,因此選擇退縮。而在這次實驗中,艾克特第一次懲罰的成功讓伯瑞斯意識到自己權利的存在,挫折轉為攻擊的激發,他的攻擊行為進一步轉變為對囚犯的直接攻擊。

在第一次囚犯早飯時,大家都想不到不用暴力的好方法,伯瑞斯想到了:在這種情況下控制住局面,就得讓他們丟臉。他們開始了對囚犯的懲罰,讓他們脫光衣服在牢房裡呆了一夜。

獄警們這次的舉動確實讓囚犯安分了,他們的反擊取得了成功。這一次攻擊行為的成功,伯瑞斯得到了其他人的肯定,他找到了他可以發洩的機會。角色是假的,但生活的傷痕是真實存在的,他也許沒有在尋找報復的機會,卻得到了一次報復的能力。

悲劇開始了,伯瑞斯在虛擬的權利中越陷越深。

如果不是77號的挑釁,實驗還會是這樣的悲劇嗎?如果實驗者都安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做違規的事情,結果還會是這樣嗎?我覺得,應該還會發生這樣的事。

每個參加實驗的人都有著相同的目的,但是不同的身份位置導致了慘劇的發生,權利之罪惡足以讓人性扭曲,權利的恐懼足以讓人失去理智。

影片中,看到更多的是代表不同集團的利益的人群,互相進行利益的爭奪,獄警或者囚犯只是乙個稱謂。而更多是人性的凸顯,在重大壓力下各自的人性本能的展示,一幕幕,一級級,向上公升級,因為到最後已經從權利的爭奪涉及到了生命的尊嚴和生存。或許他們早已經忘記這是乙個實驗,或者開始戲謔的遊戲,在遠離現實,獲取自己生活中從來沒有的經歷和權利的時候,人本性中的一些原始控制的本能,或者在現實中尚未滿足的東西逐一展現。

畢竟,凌駕於他人生命和權利之上的感覺,會讓人感受到自我的無限龐大,於是,那種慾望支使他們的行為公升級。

人在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在有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攻擊的侵犯行為,侵犯行為可以通過觀察模仿得到,侵犯行為會受到強化的作用。當存在條件時,侵犯行為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使人轉變為魔鬼。

死亡詩社觀後感

看完影片後,我有一種感覺,影片中所表現的教育模式與中國的教育現狀很相似。父母要求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孩子不可以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可以有自己的娛樂時間。父母按著自己的意願設計孩子的未來,他們認為,他們給孩子的都是最好的,殊不知孩子有自己的夢想,他們需要自己的空間,他們有自己想做的事 再說到...

死亡詩社觀後感

看了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的是開學的一些場面和基廷老師講的三節課。開學尹始,學校校長向新生說出學校的四大信念 傳統 榮譽 紀律 卓越,在這種信念驅使下,學校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卓越學子。所以以後當老師的話,特別是當班主任,要給學生灌輸一種理想信念,並督促學生積極力行,如果有幸當上校長的話,要努力營造一種...

《死亡詩社》觀後感

死亡詩社 故事取材於真人真事,影片所有情節的打造都十分著力,讓觀者領會到探索生命本質的熱情,彷彿縱身一躍就走出陰霾,獲得新生,死亡詩社 觀後感5。有時,想要的沒那麼複雜。選擇就在你手中。我們的生命需要點癲狂。傳統與紀律強調的越深,往往越容易把人帶進平靜的絕望。以 死亡詩社 的名義,也許是基廷老師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