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讀後感

2022-01-04 05:30:56 字數 1578 閱讀 3090

然而,認識的飛躍是絕對不能離開實踐的。真正的認識在於經過感覺而達到思維,達到了逐步了解客觀事物的內部矛盾、規律性。了解這一過程和那一過程間的內部聯絡,即達到論理的認識。

同時,實踐也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的感覺它。比如:

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因而,一切的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

因而,認識**於實踐,並要回歸實踐。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在獲得理性認識後,還有更重要的過程,那便是從理論認識到指導實踐又乙個飛躍。通過得來的認識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檢驗的發展認識,即認識過程的繼續,理論是否符合於客觀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運動過程中是不能完全解決的。

要解決則只有「把理性的認識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理論於實踐,看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目的。」

再者,認識運用於實踐並得到證實之後,人們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運動便是完成了,對於過程的推移來說,認識並沒有完成。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實踐活動也會跟著變化發展,所以,認識同樣要不斷變化和發展。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向另一階段變化發展時,認識就要繼續,就要適合新的情況。

於是,在單個對於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展階段內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的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的指導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迴圈以至無窮,並且每個新的迴圈都代表著更高的內容。

讀完「實踐論」讓我充分明白了實踐的論理、重要性,以及認識與實踐的關係。

例如:人們剛剛面臨新的實踐活動時,通常人們都不願在沒有把握、不清楚的情況下去實踐,則是沒有信心的表現。在「實踐論」中談到,乙個人的勇氣與信心跟他們對工作的內容和環境有沒有規律性的了解直接相關。

這對於我們大學生在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中都會與面臨各種機遇與挑戰時的信心直接相關,而往往很多人總是埋怨機會太少。機會從來就不是少,而是機會來了我們沒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而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因此,我們要積極提公升自我,積極了解各方面知識與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住機會。

在「實踐論」中,我傾向於「感覺只能解決現象問題,理論才能解決本質問題。」這句話,即這些問題的解決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實踐與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就舉個我親自體驗過的兩件事:學游泳和騎自行車。剛開始都不會,直到大學裡來了才有這些概念,聽了同學們的經驗覺得似乎沒有那麼難,認為自己很快就會了。

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游泳到現在還是沒有學會,而騎自行車也只敢小小的嘗試,在人少的地方才敢騎。這就充分說明有很多事情都要親自去實踐,去做才能夠學會,並且還需要大量的實踐過程才會真正的學會。正所謂是「實踐出真知」,親身實踐才會得到真實的、正確的感知。

可見,「實踐論」對於我們現在及未來的各種實踐活動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學習它,領悟其中的思想精髓,時刻指導我們的實踐,在實踐中獲得最大的收益,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學習更多的知識,一步乙個腳印,腳踏實地的努力提公升自我,為職業生涯奠定基礎,讓其更加穩定、順利。由此,也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讓自己變得敢於嘗試、勇於實踐,不斷獲取經驗,則不會再因沒有把握而失信心,失機會。

這樣,成功就會屬於我們,而命運也就會掌握在自己手中,做乙個生活的主角。

實踐論讀後感總篇

打從學期開始,老師便要求我們細讀實踐論。本來我一向比較不喜歡那些關於哲學的文章,而已,每次耐下心來細讀,尤其是夜晚一人燈下靜看,收穫良多。關於實踐論的介紹,不多說了,開門見山。首先,毛先導是這樣說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

《實踐論》和《矛盾論》讀後感

讀 實踐論 與 矛盾論 有感 高中政治課上有初步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論與矛盾論。在多次的機械背誦後,我不知不覺也對它們有了較深入的理解,也會有意將它們與生活實踐聯絡起來體會。但今天讀了這兩篇有更翔實理論表述和經驗論據的文章,醍醐灌頂般,我對這兩個理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思考。實踐論 主要表明了這...

語感論讀後感

一 語文新視角 知識中心說 佔據我們大中華的背景下,語感中心說 悄悄崛起。這意味著統治多年的,早已根深蒂固的 知識中心說 出現了裂縫。王尚文先生不拘泥於原有語文界對於語感的認識和把握,挑戰語文本質的東西,提出了語文教學論,就像新中國的推翻舊社會一樣,摒棄了原本的基本制度,從全新的角度創立出了治國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