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計數反思

2021-12-31 01:23:07 字數 1220 閱讀 7225

包頭市蒙古族學校曹匯茹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三單元1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對20以內數的認識。其實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到20之間的物體個數,能準確的讀出11-20各數,而且知道他們之間的順序,所以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在結合數小棒、撥計數器等活動,感受以「十」為單位的計數方法,感受1個十就是10個一,建立數字概念。為了攻克這個重難點,我先讓學生用小棒學著古人的方法記錄羊的隻數。

進而提出這是多少根?也就是說這是1個十,現在我們把他捆起來,捆成了幾綑?這一捆是幾個十?

所以就說10個一就是1個十,進而解決這個難題。現在孩子既然能用小棒表示1個十,那麼你能在計數器上表示嗎?緊接著解決1個一的表示方法。

然後在學生認識了1個十和1個一的基礎上,讓他們在計數器上撥出13、16、19,並說出每乙個數表示的意思,即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最後用19來引入20,讓學生建立「滿十進一」的進製概念,建立數字思想。

但是我在教後看了困,充分認識到了自己在備課以及在講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具體來說有:

首先是在備課過程中。在備課的時候,第一沒有認真閱讀教師教學參考書,進而就不能準確的捕捉到教參中彌足珍貴的點睛之句,點睛環節。例如在讓學生用小棒表示羊的只數時,當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邊擺小棒邊說出數字時,教師就應該提醒孩子那個時代是沒有今天的計數方法的,所以不能乙個個出聲數出來,沒出現乙隻羊,只能對應擺一根小棒。

第二沒有關注孩子的年齡特點。一年級孩子的語言是充滿童趣和生機的,作為他們的老師,不管年齡有多大,心態必須和她們是一致的,具體表現在能用他們的語言將知識表達出來、傳遞出來,從而讓他們順理成章的、毫無難度的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第三課件製作的不是很好,尤其是匯入部分。一般而言匯入是短小精悍的,是開啟本節課新知的大門,時間往往被控制在2-3分鐘,但本節課的匯入卻沒有達到這個要求。原因是羊從羊圈裡出來即沒有聲音也看不到蹤影,導致學生在擺小棒過程出錯率極高。

第四學具準備的不夠充分。為了讓學生看到10個一就是1個十,為此我用背面粘有雙面膠的鉛筆代替小棒,雖然在擺的過程中不存在問題,但是在演示10個一就是1個十的過程中,浪費了不少時間。

在講課過程中存在不足主要是教師沒有將課堂活動許可權下放,具體表現就是整節課,都是教師在捆小棒、撥珠,而沒有給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的機會和時間,進而學生不是很理解什麼叫滿十進一,不知道滿十後應該向哪一位進一?進一之後原來的10顆珠子怎麼辦?

通過這次亮相課,讓我看到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讓我知道了什麼叫做以學生為主體,也知道了今後改進和努力的方向。老師不是那個教會他們知識的人,而是那個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思考、生活的人。

古人計數 課堂實錄 1

古人計數 教學設計及實錄 靈動ppt助理解 一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20以內的數的意義,能認讀寫20以內的數。2.會用小棒和計算器直觀表示10 20的數,初步了解十進位制的計數方法與十進位值制的計數方法的主要特徵,能說出個位 十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

古人勤學故事

鑿壁偷光 漢朝時候,有個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歡讀書。但是因為家境貧寒,買不起蠟燭,夜間無法照明讀書。匡衡的鄰居家裡日子過得挺好,每天晚上都點起蠟燭,屋裡照得通亮。他想到鄰居家裡去讀書,可是遭到了拒絕。後來,匡衡想出了乙個好辦法,他偷偷地在牆壁上鑿了乙個小洞,鄰居家裡的亮光就透過來了,他把書本對著這光,...

古人讀書講究

為了記憶時加深大腦對繁難 重要或者陌生資訊的印象,讓其由瞬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貯存在腦中,可以讓多種感覺器官協同作戰 看 聽 寫相結合,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採取觸控 嗅 嘗等各種方式。在大規模的複習中也可以考慮採用這種方法。平日裡可以在休閒時抽擠出一小段時間去進行兩種或多種感覺器官協同記憶的練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