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2021-12-30 19:25:23 字數 1269 閱讀 4108

朗讀,是感受語言的重要方法。只有讓學生真正讀懂課文,用心去感悟,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討論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有目標、有感情、有語調、有節奏地全身心地朗讀。

我在教學中格外注重這方面的訓練。但是,我在教《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卻發現朗讀訓練並非易事。

引導學生讀完課文後,我問:「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我感到陶罐很謙虛,鐵罐很驕傲。

」一學生站起來回答。「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呢?」我又追問了一句。

學生紛紛舉手,(讀)「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還有「不敢,鐵罐兄弟。

」謙虛的陶罐回答說。等他們之間的對話。(讀得很正確,但並無驕傲和謙虛之感)。

我有些生氣,嚴肅地說:「不行,應該把『敢』字重讀,(在『敢』字上加三角,表示突出)讀得重些,而且要有層次感,聲調要高一些。誰能比他讀得好?

」(又乙個學生站起來讀,有突出「敢」字,但無驕傲之感)。我又讓大家一起來讀,先讀得輕一點,再逐漸讀得重些。學生一齊讀起來。

接著我又讓學生找出表示陶罐高興的句子。學生都說:「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喊。

「對!從這一句話可以看出陶罐高興的心情,但讀的時候,要讀出既高興又謙虛的心情,誰再來試試?」我給予了肯定。

(又乙個學生站起來讀,讀得挺符合老師的要求,「謝謝你們」讀得很響亮).很好!大家一起跟他學!

我馬上大力讚賞。就教學過程而言,我的教學意圖是顯而易見的,是為了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我的指導似乎也很有效,學生讀得有輕有重,很有層次感,但是這樣的訓練卻使學生形成一種錯覺:

朗讀只要讀得有輕有重就是好。因為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發現我的學生不管讀哪篇課文,都讀得輕重皆有,甚至出現了一字一頓的現象,這使我認識到,我的這種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不利於學生語感的培養。發現問題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通過反覆的朗讀去體會,感悟,如何讀才能讀出自己的感受,因為我深深地體會到:

朗讀指導,貴在讓學生自覺地體驗到語言文字蘊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從主觀情感上產生「我要讀」的強烈願望。以前,我側重的是讀法指導,忽視了學生的獨自體驗,缺少讓學生體會揣摩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因素的過程指點,這樣的朗讀游離於理解和體驗之外,僅僅停留在聲音的重輕了,也就失去了「抑揚頓挫」之感。從而就造成了學生僅僅為了讀書而讀書,並沒有真正領悟文章內容,也就無法進行有效地合作**,達不到教學效果。

所以,我想在教學過程中,讀應該放在首位,但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真正讀通、讀懂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見解,並能根據內容與同學進行爭論、交流,才算是真正的感悟了課文內容,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會相應提高。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大慶市直機關四小趙娟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裡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反覆的鑽研教材的過程中,我對課文的思...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回想自己這兩年多的語文識字教學,我發現自己基本上採用的都是集中識字,因為集中識字的識字效率高且對老師來說無論是備課還是課堂組織都相對比較容易操作。這主要源於漢字字形雖然複雜,但仍有規律可循,每個漢字都包含音 形 義三因素,集中識字就是運用了漢字構字規律,突出解決字形問題,並使字的音 形 義統一起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

陶罐和鐵罐 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裡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們的對話 第二部分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消失。作者告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