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

2021-12-30 15:24:05 字數 3051 閱讀 3459

高台縣黑泉學區十壩小學王剛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則是合作學習中採用得較多的組織形式。特別是在以**為核心的科學課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更是我們經常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的「一言堂」,同時也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

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重視培養科學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本文從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一、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強調自主、合作、**,有的教師就認為所有的課都應該有學生的討論,所有的知識都應該由學生自己發現,教師告知學生現成的知識就是與新課程理念相悖。因此新課程在提出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時候,非常強調合作學習,但是很多教師因為沒有把握自主、合作、**這種學習方式的真正要義和精髓,自主、合作、**學習追求形式的多,實際效果差。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小組合作學習現狀是:

常常是教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同學唰的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聲,誰也聽不清在說什麼。幾分鐘後,教師一聲「停」,學生馬上安靜下來,就象被聲控的機器。因此許多課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開展起來了,學生也都參與了,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些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為活動而活動。

學生的思維深度不夠,學生缺乏實質性參與,合作學習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導致的結果是傳統的東西沒有了,新的內容又沒掌握。如果把自主、合作、**形式化、絕對化,把**變成一種模式,變成機械、刻板的操作。

這樣做實際上是把新課程的理念簡單化,是機械套用。

二、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合作學習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自願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間的配合和協作而實現共同目標,最終使個人和集體利益均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己推論,對他們講的應該少一些,而引導和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發現盡量多一些。

」它對促進學生認知發展,克服自我中心傾向,改善同伴關係,發展道德自律和提高社會交往技能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如何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一)科學分組是基礎。

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即: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以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互換或流動,可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提高新鮮感和合作學習興趣,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二)制定規則是保證

在科學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乙個問題後立即讓學生討論,或者教師提供實驗器材未說明目標、就讓學生分組實驗,或許教室裡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或分組實驗的場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難發現,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有的小組場面混亂;有的小組只是個別學生主宰「合作」過程;有的小組匯報積極,但未能表達小組的意見;有的小組心不在焉,一言不發。充其量是各行其是罷了,小組合作學習似乎形同虛設。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並通過訓練才能使之形成習慣。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規。教師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制定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合作規則,可以使學生在進行小組活動時願意執行自己承諾過的規則。因為人們發現,由兒童自己制定的規則容易執行,而且執行這些規則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種負擔,也不需要別人時常提醒,對於他們來講,活動規則和活動本身就如同睡覺時要閉上眼睛一樣自然。

如果規則遭到破壞,他們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處理辦法。

3、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三)評價機制是導向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時下的許多科學課,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形:不管學生回答得怎麼樣,理解得如何,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價表揚。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智慧型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及時、充分的肯定。

但是一味叫好,廉價表揚,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認為:

首先,教師要善於挖掘孩子的閃光點,給予他們充分的鼓勵和肯定,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對於一些學生普遍能回答的問題,教師不要都給予表揚,應有選擇地加以鼓勵。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一定要慎重評價,對有錯誤但又蘊含點滴創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要給予鼓勵,保護這一難得的創新火花。

其次,評價不能僅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後進行,而必須伴隨於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評價。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的客觀性,使學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訓,明確努力方向,因為只有這樣才顯得更有意義,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第三,要重視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能否用好評價機制,是小組合作成效高低的關鍵。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並不僅僅意味著安排小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乙個任務,它需要教師對小組活動過程的各個方面,尤其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給予認真的思考和關注。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參考文獻:

①《課程標準本體的研究》,小學科學網,

②劉輝:《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及實施策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23年第4期。

③張行濤、郭東歧主編:《新世紀教師素養》,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④鐘啟泉,崔允郭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⑥[m]羅星凱,李萍昌,吳賢等譯:《**——小學科學教學的思想、觀點與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思考

作者 高志民 學週刊 上旬刊 2015年第02期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改變,要求小學生學會學習,能夠學會運用 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每乙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成為會學習 有合作精神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好學生。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合作意識,為小學生的可...

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假如學生在課堂上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那麼他們不但可以在學習時獲得愉快的情緒,而且可能對學習產生積極的體驗,越來越喜歡學習。研究表明,當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時,他們的學習會更有效率,收穫更多。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很受重視的學習形式,尤其在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階段,小組合作學習已...

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

自新課標頒布實施以來,合作學習 已走進當今課堂。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活動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 個體學習 是指在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援 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