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正方體總結

2021-10-13 08:57:58 字數 1212 閱讀 3341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

從同乙個方向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

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長方體的8個頂點,每個頂點上有三條稜,三條稜分別稱為長方體的長、寬、高。

長方體的12條稜,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而且相對的4條稜互相平行;

12條稜可以分為3組(分別為長、寬、高),每組的4條稜一樣長;長方體的稜有4條長,4條寬,4條高。

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4+寬×4+高×4=(長+寬+高)×4=(a+b+h)×4 有時不是算所有稜的長度長方體的長=稜長總和÷4-寬-高長方體的寬=稜長總和÷4-長-高長方體的高=稜長總和÷4-長-寬

長方體的表面積 =長×寬×2+長×高×2+寬×高×2 有時只算五個面:比如魚缸,粉牆,水池子等    =(長×寬+長×高+寬×高)×2  有時只算四個面:比如水管、煙囪等       s=(ab+ah+bh)×2

長方體的體積 =長×寬×高=底面積×高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v=abh要求的長或者寬或者高

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行。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都相等

正方體的總稜長=稜長×12=12a 正方體的稜長=稜長總和÷12

正方體的表面積  =稜長×稜長×6   5個面的時候(魚缸等)乘5,四個面的時候(廣告紙等)乘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a  有時需要自己用稜長總和,或者底面積去算稜長

體積: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長度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面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體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1立方公尺=1000立方分公尺=1000000立方厘公尺 1立方分公尺=1000立方厘公尺 1公升=1000ml 1cm=1ml

1m=1000dm=1000000cm1dm=1000cm1l=1000ml 1dm=1l

容積的計算方法和體積是相同的,只是測量時體積是測量物體外面的資料,而容積是測量物體內部的資料。不計物體的厚度,體積=容積。

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

1 知道容器的底面積和放入物體後液體公升高的高度底面積×液體增加的高度

2 知道容器底面積、液體原來的高度放入物體後液體的高度底面積×(液體總高度-液體原來高度)

3 知道容器的長、寬、高、液體原來的高度放入物體後液體的高度長×寬×(液體總高度-液體原來高度)

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總結 1

一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長方體 有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長方體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有12條稜,相對的稜長長度相等,而且相對的稜互相平行 12條稜可以分為3組 分別為長 寬 高 每組的4條稜一樣長 長方體的稜長總和 長 4 寬 4 高 4 長 寬 高 4 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上的三條稜...

長方體和正方體

1 長方體有時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個面的面積 一根長96厘公尺的鐵絲圍成乙個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稜長是 厘公尺。乙個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80厘公尺,長10厘公尺,寬是7厘公尺。高是 厘公尺。至少需要 厘公尺長的鐵絲,才能做乙個底面周長是18厘公尺,高3厘公尺的長方體框架。乙個長方體的稜...

正方體與長方體

1.請你判斷,下面 可以做成沒有頂蓋的五個面的小方盒?2.右圖是由16塊稜長為1cm的小正方體堆成的物體,這個小正方體的表面積是 cm2。3.如果用3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成乙個長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原來3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少了64cm2,那麼原來每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 4.把一根2m長的方木鋸成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