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雲煤礦測量技術管理制度

2021-10-10 03:12:06 字數 4187 閱讀 2058

為了使測量工作更好地為霄雲煤礦建設和安全生產服務,進一步規範測量工作和現場施工標準,不斷提高煤礦井巷掘進工程質量和測量工作標準化水平,為礦山建設、生產、裝置安裝等各項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術基礎。根據《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煤礦測量規程》中的各項技術要求制定本規定。

一、井下控制測量

1、按照「高階控制低階」的原則,井下沿主要巷道建立測量控制網。井下控制測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兩項內容。平面控制採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進行布設測量控制導線,高程控制採用水準或三角高程布設方式。

2、井下平面控制分為基本控制和採區控制兩大類。其中基本控制導線按測角精度分為±7″、±15″兩級,採區控制導線按測角精度分為±15″、±30″兩級。有關的技術指標和觀測要求要符合表1要求。

表1:注:如不用表中所列的儀器,可根據儀器級別和測角精度要求適當增減測回數;

2.1、基本控制導線應沿礦井主要巷道敷設,採區控制導線沿採區上、下山,中間巷或區段運輸巷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設。

2.2、井下經緯儀(全站儀)導線點分為永久點和臨時點兩種。永久點應設在礦井主要巷道的頂板或穩定的岩層中,每組至少應有三個相鄰點。

臨時點可設在頂板岩石或牢固的鋼筋銻上。所有測點應分採區、分巷道進行統一編號,並將編號明顯地標記在點的附近。

3、井下高程控制測量

(1)井下高程點和經緯儀導線點的高程,在主要水平巷道中,應用水準測量方法確定。在其它巷道中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水準測量或三角高程測量方法確定。

(2)井下高程點應設在巷道頂、底板或兩幫的穩定岩石中、碹體上或井下永久固定裝置的基礎上。也可用永久導線作為高程點。所有高程點都應統一編號,並將編號明顯地標記在點的附近。

(3)井下每組水準點間高差應採用往返測量的方法確定,往返測量高差的較差不應大於±50mm(r為水準點間的路線長度,以km為單位)。如條件允許,可布設成水準環線,其閉合差不應大於±50mm(l為水準環線的總長度,以km為單位)。相鄰兩點間的高差,用兩次儀器高(或其它方法)觀測,其互差不大於5mm時,取平均值作為觀測結果。

水準測量高差的較差(或高程閉合差)不超過限差時,取往返觀測的平均值(或按測站數進行分配)作為測量成果。

(4)三角高程測量的垂直角觀測精度要求見表2。儀器高和覘標高應在觀測開始前和結束後用鋼尺各量一次。兩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於4mm,取其平均值作為丈量結果。

相鄰兩點往返測高差的互差不應大於10mm+0.3mm×l(l為導線水平邊長,以m為單位);三角高程導線的高程閉合差不應大於±100mm(l為導線長度,以km為單位)。

表2二、巷道及回採工作面中腰線標定測量

1、巷道及回採工作面中腰線標定測量是礦井日常測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在井下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任務是:

(1)在現場標設巷道位置。要根據設計標定巷道掘進的方向和坡度,並隨時檢查和糾正。

(2)及時準確的測定巷道的實際位置,檢查巷道的規格質量和丈量巷道進尺,並把巷道填繪在平面圖、立面圖和剖面圖上

(3)測繪回採工作面的實際位置,統計產量和儲量變動情況。

(4)有關採礦工程、井下鑽探、地質特徵點、瓦斯突出點和湧水點的測定等。

2、巷道中腰線的標定工作主要內容

(1)檢查設計圖紙,測量人員在接到設計圖紙時,需首先了解該巷道用途和其他巷道的幾何關係,檢查設計的角度和距離是否正確,巷道的尺寸、角度、高程、坡度等是否相互協調,然後根據工程要求和現有測量控制導線一起考慮,決定測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

(2)確定標設的必要資料,利用所要標設的巷道附近的可靠已知點,和高程控制點來計算標設資料。在使用已知點時,不要搞錯點號和抄錯原始資料。如無可靠的已知點,則要引測導線到附近計算必須的起算資料。

(3)標定巷道開門點和掘進方向。標定巷道開門點和掘進方向,一般採用經緯儀或者全站儀標定。

(4)隨著巷道的不斷向前掘進,及時標定和延長巷道的中線和腰線。開門掘進到4至8公尺時,最初標定的中線點經常會被破壞,應檢查或重新標定中腰線。

(5)測繪已掘進的巷道,並經常檢查和糾正標定的方向。已掘進的巷道應及時填繪到礦圖上。

3、井下測量以及中腰線延長的要求

(1)巖巷每掘進30-40公尺放一組中線,煤巷(綜掘迎頭安裝雷射)每掘進60公尺放一組中線,每組中線至少有3個中線點。

(2)設計有腰線的巷道,已成巷的巷道由地測科測量人員設永久腰線,巷道變坡點和導線點處設立永久腰線標誌,臨時腰線由施工單位技術員根據永久腰線和《測量通知單》資料延線至迎頭。

(3)、在導線延長之前,必須對上次所測最後乙個水平角及其邊長進行檢查。超過規定,繼續往後檢查,直到達到要求。

4、每次檢查測量的成果應記入記錄手簿中。

5、測量人員測量要求

(1)測角時要求如下:

①水平角、傾角均採用測回法,採用的儀器和作業要求以及測角限差均按《煤礦測量規程》的規定進行。 在傾角小於30°的井巷中,經緯儀導線水平角的觀測限差應符合表3規定

表3在傾角大於30°的井巷中,各項限差可為表3中規定的1.5倍。

②每站觀測始末,須同時量取覘標高、儀器高,且其互差應小於 3mm,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測量結果。

③主測人和記錄人必須復讀以防出現差錯。

④在觀測過程中,要注意水準氣泡偏離情況,若水準氣泡偏差超過一格,應整平後重測。

(2)全站儀量邊時要求如下:

①稜鏡對中誤差不得大於0.5mm。

②全站儀至稜鏡的視線距障礙物不得小於300mm,防止出現測錯距離或者無法測出距離。

③同一邊正倒鏡測距互差不大於2mm,往返測距互差不大於4mm。

④稜鏡常數的設定應和稜鏡頭安置方式相一致。

(3)經緯儀(全站儀)後視時要求如下:

①一定要認清測點,穩好線,儘量減少擺動。

②隨時注意觀測者動態,看清訊號。

③注意礦車執行,保證自身和測站人員安全。

(4)經緯儀(全站儀)前視時要求如下:

①測點應選在頂板完好、通視好、無淋水,便於安設儀器的地方。

②標清點號。

③與迎頭施工單位聯絡,確保工作人員安全。

(5)觀測人員要求如下:

①司儀人員必須撐握所用儀器的各項效能,並且能夠熟練操作。

②儀器必須安置在穩固且不宜被碰動的地方。

③觀測人員要注意前後訊號提示,保證人員和儀器的安全。

④儀器架設時,整平、對中等步驟要符合測量要求。

⑤觀測時,前、後視的目標要清晰穩定,保證與儀器十字絲嚴密吻合。

⑥讀數時要吐字清晰,保證所測資料的準確性。

(6)記錄員記錄時要求如下:

①記錄員記錄觀測人員讀數時必須復讀所聽到的數字,保證記錄的準確可靠。

②記錄時字跡清晰,記錯不許塗改,應劃去重記。

③記錄時應將測量日期、地點、儀器號、參加人員等記錄清楚,必要時要繪製測量草圖。

④記錄者應牢記各項限差要求,發現測量精度超過限差要求,立即通知儀器操作人員重測,。

⑤原始記錄必須進行複查,由校核者簽名後方能進行計算。

⑥協助觀測者搬運儀器,丈量儀器高。

三、貫通測量

1、超過3km的大型的貫通測量工作前,測量技術人員必須編制貫通測量設計書,並作出井巷貫通點的誤差預計。

2、貫通測量工作應按照貫通測量設計中提出的要求和有關規程進行。在施測過程中,應評定實際測量精度,若低於設計中的要求,應再次測量。 一般貫通測量應有複測結果。

3、最後一次標定貫通方向時,兩個相向工作面的距離不得小於 50m。

4、當巷道貫通距離在巖巷中剩餘20~30公尺,在煤巷中剩餘30~40公尺,綜掘50m之前,必須以貫通通知書的書面形式向礦有關單位和領導報告。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中的規定。

5、在大型貫通測量中,井巷貫通後,應立即測量貫通實際偏差,並將兩邊導線聯測,計算各項閉合差,根據限差要求對導線點進行評差計算,還要進行精度分析,並作出技術總結。

6、一般巷道貫通橫向偏差不得超過0.3m,重要巷道和皮帶巷道貫通橫向偏差不得超過0.2m。高程偏差不得超過0.2m,

四、內業資料的整理

1、觀測工作結束後,應及時整理和檢查外業觀測手簿,檢查手簿中所有計算是否正確,觀測成果是否滿足各項限差要求等。確認觀測成果滿足各項限差要求後,方可進行計算,計算成果必須有2人以上進行計算並互相檢核對算。

2、井下基本控制導線邊長用鋼尺丈量時,應加比長、溫度、垂曲等各項改正數。加入改正數後往返丈量水平邊長的互差不超過限差時,取其平均值作為丈量結果。

加入各項改正數後往返觀測(或不同時間的單向觀測)的水平邊長的互差不超過限差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觀測結果。

4、井下導線的座標方位角閉合差應不超過表4的規定。

角度閉合差不超過表4規定時,可進行簡易平差。

表4注:n為閉(附)合導線的總站數;n1、n2分別為複測支導線第一次和第二次測量的總站數;ma1、ma2分別為附合導線起始邊和附合邊的座標方位角中誤差;mβ為導線測角中誤差。

煤礦技術管理制度

一 總工程師的安全生產職責 總工程師負責具體領導本單位的安全技術工作,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負技術領導責任。副總工程師在總工程師領導下,對其分管工作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主要職責有 1 貫徹上級有關安全生產法律 法規和方針 政策,負責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技術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2 定期主持召開車間 科...

煤礦技術管理制度

xx省xx煤礦 技術管理制度彙編目錄 第一部份技術管理制度3 第一章總則3 第二章安全技術審批制度4 第三章作業規程 安全技術措施管理辦法5 第四章設計管理7 第五章中腰線管理8 第六章 頂板管理制度9 第七章 生產管理辦法11 1 回採工作面初採或末採管理辦法11 2 礦壓工作管理辦法11 3 礦...

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制度

精品word文件值得 值得擁有 為理順我公司機電技術管理關係,強化機電系統業務管理能力,適應礦井安全生產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 機電技術人員 1 機電技術人員由本單位行政領導管理,業務技術受本單位行政和系統執行部雙重領導。2 技術人員應明確分工,配合分管副科長分頭把關 二 機電裝置技術檔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