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憲《平均數課堂實錄及反思

2021-10-07 12:13:37 字數 4882 閱讀 6407

統計初步知識——平均數

北京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教研室主任

特級教師吳正憲

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分析】

統計初步知識——平均數選自北京版小學數學教材第七冊。

本課的教學目的有以下三點:

⒈經歷平均數產生的過程,理解平均數的概念,了解平均數的特點和作用,掌握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估算和說理能力。

⒊滲透統計初步思想。

平均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求平均數的方法並不難,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應是本課的重點。因此,應該讓學生首先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經歷平均數的產生過程,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同時求平均數的方法也就在學生理解意義的過程中發現並學會。另外,平均數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產生的,那麼當學生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之後,就應該讓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孩子身邊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因此我沒有按照原有教材編排,先讓學生動手擺圓片,通過移多補少使每一行的圓片個數同樣多,得到 3、7、6、4的平均數是5。而是通過創設情境、產生需求——解決問題、理解平均數——聯絡實際、拓展應用這樣乙個教學結構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此課,給孩子們創設一種自主**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在**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下面是我這一節課的【教學實錄】

課前談話:

上課的鈴聲還未響起,面對陌生的學生,我的話題拉開了帷幕(此時正值美軍攻打伊拉克)。「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伊拉克的國土上正值炮聲隆隆,戰火紛飛,那裡的孩子們已經沒有了學校,沒有了課堂,整日生活在極度恐慌之中,而我們此時卻在安靜平和的環境中學習,與他們相比,你有什麼感受?」孩子們立時情緒高昂,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表示要珍惜和平,熱愛和平,要更好地學習,捍衛祖國的和平。

三言兩語,短短幾分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的心,拉近了老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把孩子很情願地帶進了課堂。

一、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我從孩子喜歡的球類運動入手:「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什麼球類運動?」

「足球!」「籃球!」「桌球!」……

「呦,這麼多小朋友都喜歡足球,我也和你們一樣是個球迷!不過,今天由於場地的限制,我們想組織一次拍球比賽,有興趣嗎?」

「有!」

「咱們全班男女生分為兩大組,每組商量一下,先為本組起乙個名字。」

很快,男生組起名叫「必勝隊」,女生組起名叫「快樂隊」。

「如果乙個人乙個人地來拍球,時間肯定不夠,咱們想個辦法,應該怎樣進行比賽呢?」

課伊始,趣已生。從孩子喜歡的遊戲入手,激發了學習興趣;讓孩子自己想出比賽的辦法,把自主權留給了孩子。

二、 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數產生的需要

問題提出,同學們馬上有辦法,各隊推選一名最有實力的代表進行比賽。比賽開始,男生10秒鐘拍球19個,女生10秒鐘拍球20個,吳老師宣布「快樂隊」為勝。男生馬上不服氣,「不行!

不行!乙個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幾個人!

」於是,兩隊又各派四人上台。比賽結果:男生隊拍球數量為:

17、19、21、23。女生隊拍球數量為:20、18、15、23。

同學們用計算器算出:「必勝隊」拍球總數為80個,「快樂隊」拍球總數為76個。我高高地舉起男生代表的小手宣布:

「必勝隊勝利!」「吔!」男孩子們高興地跳了起來,女生們則沮喪地低下了頭。

這時我來到了弱者的一邊,安慰女生「快樂隊的小朋友們,不要氣餒,我來加入你們隊好不好?」「太好了!」於是,我現場拍球29個。

「快算算,這回咱們快樂隊拍球的總數是多少?」女生很快算出:105個。

「這一次我宣布:快樂隊勝利!」女同學的臉上現出了微笑,男生們卻馬上反駁:

「不公平!不公平!我們是4個人,快樂隊是5個人,這樣比賽不公平!

」「哎呀,看來人數不相等,就沒法用比較總數的辦法來比較哪組的拍球水平高,這可怎麼辦呢?」

乙個胖胖的小男孩站起來伸開雙臂,結結巴巴地說:「把這幾個數勻乎勻乎,看看得幾,就能比較出來了。」

「求平均數!」幾個孩子脫口喊了出來。

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現實生活的需要中,學生請出了「平均數」。可愛的孩子一句「勻乎勻乎」,表明孩子們已經從實際問題的困惑中產生了求平均數的迫切需求。

2、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我們怎樣求出平均數呢?你能想辦法試一試嗎?」很快,有同學把大數多的部分勻乎給了小數,使數字平均;有的學生用計算的方法:

(17+19+21+23)÷4=20(個)(20+18+15+23+29)÷5=21(個)通過求平均數,比較得出「快樂隊」為勝方。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平均數已經求出來了,但**並沒有就此停止,我繼續引導大家:「快樂隊拍球的平均數是21,21代表什麼?你怎麼認識理解21這個數?」

孩子此時也發現了問題:「怎麼沒有乙個人拍球的數量是21呀?」

「是呀,21是誰拍的數量呀?」我儼然乙個大朋友般地與孩子們一起陷入了思考。此時的課堂很安靜,我在耐心地等待著。

終於,乙個清秀的小女孩站起來說:「21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我馬上追問:「什麼是平均數呀?」

生1:「就是把大數多的部分往小數上勻乎勻乎。」

生2:「平均數是乙個虛的數,比最小的數大一些,比最大的數小一些,在它們中間。」

生3:「平均數不是某乙個人具體的拍球數量,它代表的是幾個人拍球的平均水平。」

此刻,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孩子們,你們真是太棒了!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它不是乙個實實在在的數,而是代表一組數的平均值。你們的學習精神和理解能力真讓我佩服!」

在我精心創設的情境中,在孩子們的親身感受中,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語言道出了他們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雖然這只是初步的,但卻是非常有價值的。

4、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絡

「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見過平均數嗎?」同學們很快舉出例子:在體育達標中要用到平均數;在考試算平均分時要用到平均數……緊接著,我又很自然地把自己捕捉到的兩則平均數的資訊提供給孩子們:

(1)地壇廟會日平均遊人量10萬人

(2)北京新聞:2023年北京人均工資超過兩萬元

通過舉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平均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 聯絡實際,拓展應用

1、 北京五一期間自然博物館售出門票統計圖

從這幅圖中,你能看出什麼?

我這裡有三個問題請大家討論:

1、請你估計一下,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門票大約多少張?

「1000張」、「1100張」、「900張」、「1500張」……同學們迫不及待地報出自己的估計,我微笑著不動聲色。

2、大家估計得準不准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一下。

很快 ,結果出來了,平均每天售出門票1000張。

「說一說,你是怎樣驗證的?」

生1:「我把1300張中的300張移到700張上去,把1100張中的100張移到900張上去,這樣每天售出的門票數量都是1000張。」

生2:「我用計算的方法:(1100+1300+1000+900+700)÷5=1000(張)

這時,我拿著話筒來到估計1500張的那個小男孩面前;「請你下去採訪一下,看看其他同學是怎樣估計得這麼準確的,好嗎?」

被採訪的是乙個扎牛角辮的小女孩:「五一期間售出門票最多的是1300張,最低的是700張,所以平均數肯定在700~~1300之間。我又看到圖中的資料大多和1000比較接近,所以我就估計是1000張。

」我轉過身來,摸著小男孩的頭說:「聽了剛才小朋友的發言,你有什麼感受?」

憨厚的小男孩搖搖頭,不好意思地說:「人家估計的都在裡邊,我估計到外邊去了。」

乙個「外邊」正表現出了孩子對平均數的認識和理解,體現了孩子對自己學習的反思。我心中的感動再次溢於言表,說了下面一段話:「我非常羨慕一開始就一次估計對的同學,你們很了不起,但我更佩服身邊的這位小男孩,雖然第一次他估計到「外邊」去了(有意識地用了兒童的語言),但是他能在和同學們的交流中接受大家的意見,調整自己的思路,能夠進行自我反思,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可貴的學習方法,我們都應該向你學習。

」我緊緊地握住小男孩的手,小男孩感動不已。

在我們的課上,不應該有對孩子的否定,更不能輕易地批評。我們應該以熱情的鼓勵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要能夠發自內心地欣賞每乙個孩子,看到每乙個孩子的優點;不但應該關注成功的孩子,更要關注暫時失敗的孩子,給他們一些等待,一些期待,讓所有的孩子都揚起自信的風帆。

3、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館的館長,看到這個資訊,你會有什麼想法?問題一出,高潮再起。

生1:「如果我是館長,一定要提高服務質量,熱情招待每一位顧客。」

生2:「我會嚴格管理,做一些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人們都來熱愛大自然。」

生3:「可以開設兒童遊樂場,吸引小朋友。」

生4:「要提高質量,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引進來。」

生5:「把恐龍蛋放進博物館,小朋友們都會來看的。 」

生6:「要擴大宣傳力度,讓所有的人都了解博物館。」

生7:「可以降低門票,買一送二。」

生8:「可以請邊遠山區的小朋友免費參觀。」

……在孩子們幼稚而有不無道理的發言中,我們欣喜地看到,社會的責任感正在孩子們身上油然而生。

少兒歌手比賽

出示下圖:

你知道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多少嗎?

同學們經過計算得出:(93+98+95+83+92+96+94+)÷7=93(分)

此時電腦上出現1號歌手的實際得分是94分。「咦?這是怎麼回事?

」 我煞有介事地說:「為什麼小朋友們計算1號歌手的得分是93分,而電腦給出的卻是94分呢?是我們錯了,還是電腦錯了?

」教師裡一片寂靜。

突然,乙個小朋友大聲說:「是我們錯了!我們看歌手比賽的時候,還要去掉乙個最高分和乙個最低分呢?」

「噢!想起來了,是這樣的。」

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了癥結所在。同學們馬上自覺地又伏案計算,去掉乙個最高分98分,去掉乙個最低分83分,(93+95+92+96+94)÷5=94(分)。電腦給出的答案是正確的。

乙個生活例項的巧妙運用,使孩子們深深地體會到在生活中不能死套公式,知識的運用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那一段時間的沉默,留給孩子的是一片思考的空間。等待是一種藝術,空白也是一種藝術,我們在課堂上應該善於等待,恰到好處地運用等待藝術。

吳正憲《估算》課堂實錄和課後反思

估算一 新課伊始討論估算方法 師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有關估算的問題。板書 估算 關於估算大家已經學過,但是我不知道在你們過去的學習當中碰到過哪些困難 問題?還有你今天特別想和我們一起討論討論的,凡是有關估算的事兒都可以提出來。聽懂了嗎?生 有一次,我做一道題 499 不知道怎麼算,我就用估...

《平均數》課堂教學實錄

課前談話 孩子們這節課我們上什麼課?數學在平常的學習中都會研究什麼?大家說出了乙個關鍵的字 數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另一種數叫做平均數。看到這個課題大家想知道些什麼或研究什麼?生1 平均數有什麼用?師 不錯。還有誰想說?生2 什麼是平均數?師 這個問題也不錯。看來大家都是愛思考的孩子,我建議這節課就從...

相反數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一 發散思維,引出課題 師 請同學們自己找出一條理由,將 4,3,4,3分成兩組 生1 我將 4 3分在一組,將 4 3分為另一組,就是將負數分為一組,正數分為另一組 師 簡單地說,就是將符號相同的放在一組 生2 我將 4,4分在一組,將 3,3分為另一組,就是把數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 師 你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