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研究賈玲

2021-10-05 16:15:29 字數 1537 閱讀 7948

高參與度

目的:提高教學質量

案例4:《西安市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參考標準》

案例5: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附中評價課題

七、課堂觀察的程式

(一)準備階段

1.確定觀察主題

預設主題和生成性主題;

單主題和多主題;

2.確定觀察內容

教師:教學取向、教學方式、教學環節、教材把握、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學手段及**運用、教師的導引和提問技巧、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教師的反饋方法和效果、教師的觀察力、教師的調控能力等。

案例6:教學目標的制定與敘寫

七、課堂觀察的程式

2.確定觀察內容

學生:學生學習地的動性,學生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學生的認知表現,學生的思維品質,課堂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與非學習行為,學生的情緒表現和溝通交流情況;課堂的氣氛,教室內外的情境等。

案例7:西安高新一中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實驗

七、課堂觀察的程式

4.確定觀察核心及輔助工具:

核心:即觀察者,觀察者的「自身感官」。

輔助工具:包括各種量表和工藝學法(包括錄音法、錄影法等)。

5.確定觀察分工:一般用於團隊觀察。

七、課堂觀察的程式

(二)觀察階段

1.做好兩項記錄:一是記錄時間,二是記錄細節;

2.「課後訪談」:訪談物件是執教教師與上課學生。

七、課堂觀察的程式

(三)反思階段

1.分析性反思。即根據觀察記錄的資料和細節開展分析;

2.建構性反思。是教師固有理念解構和新理念建構的過程;

個體的反思可以寫成課例分析;集體的反思可以寫成報告、**等。

案例8:西安高新一中

高中語文組課堂觀察報告

八、課堂觀察的特徵

1.目的與方法的統一

觀察的目的多種多樣,研究的目的不同,就必須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任何一種課堂觀察的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常常要因觀察需要而變化。

八、課堂觀察的特徵

2.描述與詮釋的統一

「描述」是課堂觀察研究的起點和基礎。它包括兩類:

一是基於定量觀察的現象描述。即「用資料說話」。

二是基於定性觀察的細節描述。即「用細節說話」。

八、課堂觀察的特徵

3.建構與行動的統一

課堂觀察十分強調「建設性」。通過對課堂的準確觀察與分析,觀察者要給觀察物件提出具體的建議。

案例9:《致橡樹》的課件細節處理

九、課堂觀察的深遠意義

能夠激發教師的自覺發現;

教學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強烈的細節意識(發現、回放、反思);

促使教學方式由「正規化化」向「情境化」轉變。

是一種常態中進行的「持續」研究(主題、物件、行為)。

案例10:《敘事要有點波瀾》

十、專心教學、發現樂趣

理解基於標準的課程——選擇怎樣的學習目標;

創造促進學習的教學——設計環境、提供活動、累積經驗;

評估學有所得的狀況——選擇評估工具和設計評估程式。

課堂教學觀察與評價

一般用於課題組成員分工觀察 二 觀察階段 1 做好兩項記錄 一是記錄時間,二是記錄細節 2 課後訪談 訪談物件是執教教師與上課學生。三 反思階段 1 分析性反思。即根據觀察記錄的資料和細節開展分析 2 建構性反思。是教師固有理念解構和新理念建構的過程 個體的反思可以寫成課例分析 集體的反思可以寫成報...

課堂觀察研究三五模式以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有效性為例

課堂觀察是教師研究課堂的一種方式,它的主要特點是 將所要研究的問題具體化為乙個觀察點,將課堂中的連續性事件拆解為乙個個時間單元,將課堂中的複雜性情境拆解為乙個個單元進行定格 掃瞄 蒐集 描述與記錄相關的詳細資訊,再對觀察結果進行反思 分析 推論,以此改善教師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 我校根據陽光課堂的...

課堂教學觀察診斷與評價學習心得

學習了 國培 的 課堂教學觀察 診斷與評價 講座後,我受益良多。現就我自身的教學實際,一下課堂教課觀察與診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1 課堂觀察與診斷為教師提供了反思的機會。通過課前 課後的觀察與診斷,從而使教師們發現自己自身原有的專業實踐認知與行為之間存在的不平衡,進而引發質疑 否定先前行為假設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