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學第二章小結

2021-09-29 02:47:48 字數 1948 閱讀 4780

1. 骨骼系統

2. 典型的骨骼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膜質期、軟骨期、硬骨期。

3. 硬骨:由骨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間質內有血管分布。

4. 經過上述3個階段形成的硬骨稱之為軟骨化骨(也稱脆骨)——魚類的脊椎骨;有些硬骨的形成不經過軟骨期,膜質狀間葉組織直接在硬骨細胞的作用下形成硬骨,這種骨骼稱之為膜骨——魚類頜弓、鰓蓋骨。

5. 軟骨:軟骨細胞周圍具有軟骨基質,內無血管或淋巴管,通過滲透和瀰散作用提供營養。根據主要纖維不同分為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

6. 圓口類、軟骨魚類的骨骼終生保持軟骨,真骨魚類的骨骼多為硬骨。

7. 魚類的骨骼可分為外骨骼和內骨骼。

8. 外骨骼:埋於真皮和表皮中,位於體表的骨骼,如鱗片、鰭條。

9. 內骨骼是支援身體和保護內臟器官的重要組織,骨骼外附有肌肉,共同協作,以進行運動。

10. 硬骨魚類腦顱分為四個區域:鼻區、眼區、耳區及枕區,分別包圍嗅囊、眼球、內耳及枕;咽顱:

頭的下部,包圍口咽腔、鰓腔及食道前又稱咽弓,一般有七對。第一對:頜弓;第二對:

舌弓;第三至第七對:鰓弓。

11.12. 脊柱支援身體和保護脊髓及主要血管;無椎體橫突。

13. 種類:軀椎、尾椎、髓弓和髓棘。

14. 脈弓和脈棘:為尾椎特有,在椎體下方成弧形,所圍成的空腔為脈管,內藏尾動脈和尾靜脈,脈弓腹面會合處為脈棘。

15. 韋伯氏器為鯉形總目的魚類所具有,位於椎骨兩側,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帶狀骨、舶狀骨、間插骨和三角骨所組成的連線鰾和內耳的一組小骨片。

16. 魚類的肋骨可分背肋及腹肋兩類

17. 附肢骨骼 :包括奇鰭的支鰭骨、偶鰭的支鰭骨和帶骨。

18. 奇鰭的支鰭骨 :包括背、臀鰭的支鰭骨和尾鰭的支鰭骨。

19. 尾鰭的支鰭骨由尾部椎骨後端的骨骼發生特殊變化而形成的a. 歪型尾b.原型尾c.正型尾d. 等尾鰭或。

20. 偶鰭的支鰭骨和帶骨: 支援胸鰭的骨骼為肩帶,支援腹鰭的骨骼為腰帶。

肌肉系統

21. 肌肉的基本單位是肌肉細胞,一般是長條形,也叫做肌肉纖維。

22. 肌節:排列於體側自頭後直至尾端鰭基部,由結締組織所形成的波形隔膜將肌肉分成一節節的構造單位。

23肌肉的型別:(按組織結構、分布特點、生理作用)

橫紋肌:(隨意肌)(骨骼肌)——主要構成體壁、附肢、食道、咽部、眼球等部肌肉,受腦神經或脊神經支配。

平滑肌:(非隨意肌)(內臟肌)——主要構成血管、消化管、尿殖管壁等, 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支配。

心臟肌:(非隨意肌)(內臟肌)——構成心臟,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支配。

23. 橫紋肌按著生部位不同可分為:

中軸肌: 頭部肌肉:眼肌、舌下肌

體節肌軀部肌肉:大側肌——軸上肌、軸下肌、稜肌(硬骨魚)—上稜肌,下稜肌

附肢肌: 奇鰭肌:背鰭肌,臀鰭肌,尾鰭肌

偶鰭肌:肩帶肌,腰帶肌

鰓節肌:頜弓、舌弓、鰓弓上的肌肉(主要支配上下頜和鰓蓋的開閉)

24. 大側肌:紅肌、白肌。

25. 紅肌:硬骨魚類軸上肌和軸下肌間有呈條形的暗紅色肌肉,行需氧代謝,能做持續的動作,耐久力強

26. 白肌:大側肌的大部分肌肉顏色淡白,是產生短促而急速行動的物質基礎,但不能持久

27. 肌肉的變異

28. 魚類的發電器官一般由許多稱為電細胞或電板的盤狀細胞構成,許多電細胞乙個個疊成柱狀構造,每個電細胞都有神經分布。

29. 魚類的發電器官除電鯰之外,其餘都是由肌肉衍生而成,其**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1. 由尾部肌肉變異而成:如電鰻、鰩屬等

2. 由鰓肌變異而成:如電鰩

3. 由眼肌變異而成:如電瞻星魚

4. 由真皮腺體組織特化而成:如電鯰

30. 魚類發電常在:防禦敵害、捕食或求偶時放電。

31. 魚類游泳的基本方式:

1. 身體兩側大側肌的各個肌節交替收縮產生的全身運動。

2. 由鰭的運動而引起的運動。

3. 鰓孔的噴水產生的反作用力推動的運動。

魚類學第十一章小結

11.濾泡間組織 濾泡間先自報 結締組織及微血管,起營養和傳輸作用。12.甲狀腺是一種貯存於濾泡腔內的腺體,當需要大量激素時,它流入血液輸送到身體各組織。13.甲狀腺的功能 促進魚體的生長發育 促進鰭條及鱗片的形成 與魚類 有密切關係 在滲透壓調節上有一定作用。刺激機體的代謝以及與形態發育 14.腎...

第二章小結

第二章隨機變數及其分布 第一節隨機變數的概念 一 隨機變數概念的引入 為全面研究隨機試驗的結果,揭示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性,需將隨機試驗的結果數量化,即把隨機試驗的結果與實數對應起來.1.在有些隨機試驗中,試驗的結果本身就由數量來表示.2.在另一些隨機試驗中,試驗結果看起來與數量無關,但可以指定乙個數...

00第二章小結

a 後視點 a 後視讀數,b 前視點 b 前視讀數。高差 後視讀數 前視讀數 觀測者站在儀器處,面向前進方向,前面所立尺為前視,背後所立尺為後視。在圖2 3中 稱為測站 安置儀器的點 1 2 稱為轉點 是傳遞高程的點。轉點 turning point 常簡寫為 tp,在轉點上先有前視讀數後有後視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