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職業道德建設

2021-09-22 10:00:05 字數 4709 閱讀 4415

從事任何職業的人都應該遵守相應的職業道德。自古以來,商店裡掛的「童叟無欺」招牌,官老爺大堂上的「公正廉明」匾額,都可以說是一種職業道德的綱領性昭示。

醫生的職業道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醫德。醫學道德觀念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它的形成和發展受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醫學科學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由於人與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同,因而醫務人員的醫德也不盡相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防病治病方法的重大突破,傳統醫德觀已經明顯地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今天,我們應本著繼承、發揚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確立一種正確、全面、科學的、新型的醫德觀念,用以指導醫務人員的思想和行為,使其貫徹「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更好地擔負起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神聖職責,不斷促進醫德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對於醫德這個概念,被譽為「藥王」的唐代名醫孫思邈有過精當的論述:「凡大醫治病,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孫思邈的這一論述,被後世奉為懸壺濟世的圭臬。古往今來,醫生皆以救死扶傷為宗旨,以濟世活人為天職,贏得了全社會普遍的敬重與擁戴。

《宋史》載,名醫龐安時,為人治病,十愈**。對上門求診者,專設病房,供其居住,且親自照料飲食、藥物,待完全**,才讓病人離開。有的病人確實無法治好,亦必實言相告,從不敷衍。

龐大夫行醫數十年,「活人無數,病家持金來謝,不盡取也。」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商品經濟的競爭性、求利性,金錢的**和利益的驅動,使少數醫務人員忽視了道德修養,見利忘義,醫患之間出現了信任危機,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良好的形象。如何養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醫德,與病人保持和諧的醫患關係,樹立高尚的敬業精神,醫務人員應該注重自己的醫德修養。

怎樣才能貫徹正確的醫德觀,體現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我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有現代意識的人強調權利和尊嚴,強調人的生存價值。醫務人員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明確人為什麼活著,怎樣生活才有意義。如果把個人的生活目標和個人鎖定在「金錢確定價值」上,就會在醫療工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將技術、人格像商品一樣等價交換,追逐物質利益,最終喪失自我,誤入歧途。

2、樹立人文的行醫理念

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醫學人文精神不斷受到人們重視,醫學人文主義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精神的需要,注重對人的關心和關懷。古代醫學家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貴於千金」,醫務人員應以治病救人為本,以仁愛精神為準則,乙個治病救人的醫生,應當具有愛人助人的仁愛精神,關心病人,愛護病人,幫助病人解除疾苦。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存觀念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同時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也對醫務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天病人找你,可能只表現出某種疾病的症狀,但他還可能有心理上的不適或想法,醫生如不具備人文觀念,缺乏細緻、耐心的交流與溝通,診治努力也只獲得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就會難以真正給病人解決問題。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滿足病人的需要。同時作為醫務工作者,醫為生人之術,醫而無術,不足以生人,精益求精地提高醫術作為重要的醫德內容,提倡醫者做乙個醫德高尚、醫術精良的「大醫」「良醫」。

當然,醫生自己也是乙個人,和大家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身體不適,情緒不佳,生活上有困難,精神上有煩惱的時候,甚至也會有因受到委屈而對他人、對領導、對某些社會現象不滿的時候。但是,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被夾帶到工作中去。穿上白大衣,醫生就必須摒除一切雜念「淨化自己的靈魂」,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為病人著想。

在明確醫患雙方各自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醫務人員應當奉行「仁愛救人」的精神,應該說「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對人民極端熱情」的提法是非常正確的,應該永遠是醫生的職業信條,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道德標準。醫務人員要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弘揚高尚的醫德,通過精湛的醫療技術,優良服務質量,化解醫患信任危機,重塑「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3、鑽研醫術, 精益求精

醫療水平高低、醫療質量的好壞,不僅取決於醫生的道德品質,而且還取決於醫生的醫療水平,精益求精,鑽研醫術,體現了醫生的高度責任感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對於加速醫學科學現代化和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首先, 醫生面臨著醫學科學突飛猛進、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湧現,迫切要求醫生要有刻苦鑽研精神,及時了解醫學發展的動態,把握吸收新理論、新技術,盡可能多掌握與醫學有關的新學科知識,做到博學多才,不斷吸收新理論、新技術,創造性地應用於醫療衛生實踐,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其次,當今醫學科學的發展已突破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的框框,發展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就要求醫生把人作為乙個整體來看待,高度重視心理和社會診治。

因此,醫生應該適應新醫學模式的轉變,更新知識,善於拓寬知識面, 學習有關的人文科學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行為學等並有機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更好地為防病治病、促進病人身心健康服務。

4、擺正「道義」和「利益」的關係

醫學人道主義是醫德傳統的精華。它強調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愛護人, 尊重人的權利,尊重人的尊嚴,以維持病人的生命為最高準則。所以,醫務人員的基本責任就是關心病人的生命,同情病人,竭盡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增進人的健康。

醫學中的這種人道主義思想,保證了醫學為人類健康服務的「仁學」性質,對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是,從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學高科技的不斷湧現,醫學人道主義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戰。特別是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傳統的醫學人道主義已顯露出明顯的侷限性:

(1)現代化醫院和高新醫療儀器的出現,使原有的醫學人道主義的內涵表現有所變化,純技術方面的因素在醫患關係上占有重要的、突出的地位,醫患關係日益技術化與物質化。(2)國家整體指導思想使醫務人員在行醫過程中,除了履行應盡的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按照醫學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外,追求個人的正當利益在情理之中、法律的規定以內。(3)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正逐步滲透進醫療領域,導致一部分醫務人員的醫德觀念悄然發生變化,對個人物質利益追求的現象日趨凸現。

單純的醫學人道主義對醫務人員的約束力,正在由於其沒有關注個人的正當利益而下降。

而醫生是乙個高勞動強度、高風險的職業,在2023年「非典」疫情中,醫護人員職業的危險性就充分凸顯出來;另外,我國已經實行了醫療訴訟舉證倒置,這樣的制度使得醫生在工作中不得不承擔更大壓力,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充分;並且醫生也要養家餬口,老人要養老,孩子要上學。這時候,如果醫生的收入長期低迷,醫生的價值得不到體現,肯定會影響醫療隊伍的穩定。

人道與功利相結合的新型醫德觀,保證了傳統醫德精華的存在,仍然以一種人道主義的態度來對待患者;仍然強調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同情心、責任感, 肯定了醫務人員對健康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義務,強調醫者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避免了由於新技術發展所導致的醫患之間關係的物化;仍然把患者的生命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上。又兼顧了社會利益、患者利益與醫者的利益。它既考慮醫者的利益,又始終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既考慮醫療行為對患者個人的後果,又始終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考慮到醫療行為對於社會人群和整個社會的利益。

所以,人道與功利主義的醫德觀,既發揚了人道主義的長處,又彌補了純功利主義的不足,兩者相互補充、相互協調;既使傳統的義務論在新形勢下繼續發揮作用,又適應了社會和醫學科學發展的新情況,這是社會進步和醫學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5、要誠實、謙虛、尊重患者。

講誠信不僅是市場經濟的**規則,也是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的要求,誠信的主要含義是無欺、守諾、踐約。清代名醫張頑石說「學術固思精也,言行亦當注重,才能得病人之信仰」。

做乙個醫生一定要謙虛,自己的知識不夠,看不懂的病一定要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或請有經驗的醫生會診,不要怕在患者面前對面子,不懂裝懂會造成誤診,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很大的悲哀。醫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職業道德,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對目前醫療水平尚不能**的疾病,要向患者或其家屬解釋清楚。由其本人或家屬對是否**做出抉擇,請病人和家屬參與**方案的制定。

當前「病人選醫生」就是讓病人有選擇醫生的自主權,有利於病人與自己信得過的醫生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

一般地說,人與人交往中都有希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患者就醫時此種心理需求尤為突出,因為此時患者身體的痛苦往往或多或少地伴隨著心理的病態變化,作為一名醫生,接待患者應時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洞察患者心理,對病人表現出真誠的同情心和應有的禮貌 ,只有深刻體會病人的軀體和心理病痛,才可能獲得患者的信任,才可能建立起融洽的醫患關係,為盡地醫治患者疾病創造良好的基礎,也是避免、化解醫患衝突和醫療糾紛的前提條件。

6 以德治醫與依法治醫相統一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是新時期我國重要的治國方略。堅持「以德治醫」與「依法治醫」相統一,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具體體現。在大力建設法制化國家的新形勢下,醫療活動和醫德建設同樣必須引入法律機制,堅持「以德治醫」與「依法治醫」相統一是醫務人員應樹立的重要醫德理念。

在以德治醫方面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傳統,這也是醫務人員應遵循的基本行醫理念。醫療行為的實施,離不開醫學道德的制約。沒有醫學道德對醫務人員行為的規範和制約,就無法保證醫療行為的科學性,無法調節醫患關係, 無法保證醫療質量,無法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

以德治醫作為一種基本醫德理念,它依靠醫學道德的力量和作用來保證醫療行為的正確方向,保證其為人民服務的基本性質,體現其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的仁學特點。以德治醫強調以道德規範醫務人員的行為,它的貫徹落實主要依靠醫務人員的高度自覺性。

醫務人員良好的醫德行為,既源於道德的說服力、勸導力,也源於法律的強制力、約束力。醫務人員在堅持以德治醫的同時應不斷強化依法治醫的觀念,自覺地用法律規範約束自己的醫療行為,一切按法規辦事。我國在2023年6月26 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其中明確規定了醫師在執業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規定了各相關法律關係主體的相應法律責任,這是醫務人員依法行醫的法律依據。

醫務人員只有自覺按照《醫師法》的規定規範自己的醫療行為,才能為患者提供放心滿意的服務,才能更好地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醫生職業道德建議檢測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所有的醫生都說自己沒有向患者提出做不必要的檢測,例如,與該病無關的血液檢查,x光透等等。而其中有一半的患者都說自己有過做不必要的檢測,當然,患者大多數都不能確認檢測是否必要,但我們也可以看出醫生並沒有對檢測的原因作出說明,這令患者不解,從而產生誤會。從問卷調查來看,大多數醫生認為...

如何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職業道德的作用和意義 職業道德,就是人們在漫長社會活動中,從事職業的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徵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裡,愛崗敬業 誠實守信 辦事公道 服務群眾 奉獻社會。是我們每位公民在職業中所遵從行為規範。我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要更加嚴以律己,按...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途徑

一 道德是一定社會經濟 政治 文化和自然環境的諸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客觀反映 由於人們認識世界的立場 觀點和方法有所不同,可以對道德賦予種種不同的涵義。我們可以把道德劃分為以下幾類 1.天人合德。我國古代著作 易經 認為順應天道就是最高道德。要求人們遵從事物執行規律。要求開發 採掘 砍伐 採摘 捕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