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可建設方案

2021-09-16 08:00:42 字數 4907 閱讀 1415

第五章建設方案

5.1建設條件

5.1.1 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等條件

5.1.2 制約建設方案的其他主要因素

5.1.3 築路材料**及運輸條件

5.1.4 擬建專案與相關路網的銜接

5.1.5 現有公路狀況

5.2建設專案起終點論證

5.3備選方案擬定

5.3.1 主要控制因素

5.3.2 各備選方案概況

5.4 方案比選

5.5 推薦方案概況

5.5.1 起終點及主要控制點

5.5.2 規模、標準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5.5.3 路基工程

5.5.4 路面工程

5.5.5 橋涵工程

5.5.6 交叉工程

5.5.7 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

5.5.8 景觀工程

5.5.9 其他工程

第五章建設方案

5.1.1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等條件

桂陽縣隸屬湖南省郴州市,縣境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嶺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流。地理座標為東經112°13′26″~112°55′46″,北緯25°27′15″~26°13′30″。全縣以丘崗地為主,南北高中間低,屬丘陵地帶。

路線處於縣境中東部,起點位於新生村山後開挖處,從起點至曲木山段與a方案進行比較;在三泉口村與b方案進行比較,正線經過寨嶺、改來灣、花園使家,b方案經雷坪、石牌村,路線全長7.686km;在石窩嶺與c方案進行比較,正線經朱家衝水庫,c方案經張家、高家,全長2.742km;在半邊街與d方案進行比較,正線經新屋、遼背,d方案經和平鎮衛生院、四蘭田,全長3.

083km;在下毛窩至終點與e方案進行比較。路線自起點至雷坪(k0-k12)由北向南偏東,雷坪至白市(k12-k20)轉而走向南西跨歐陽海水庫,過白市後由東向西偏北走向,正線全長37.137km。

圖5-1 專案區地理位置圖

5.1.1.2 氣候

桂陽縣屬典型的**帶季節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暖濕潤,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桂陽縣地處南嶺山脈北側,地貌南北高中間低,呈馬鞍型,因高低差別大,氣候各異。年平均氣溫17.

2℃,年平均日照時數1705.4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385.2公釐。

在一年當中,日照輻射最多的月份是7月,為245小時,平均每天有8小時;最少的月份是2月,為61小時,平均每天只有2小時,分別佔可照射時數的59%和18%。境內可分為兩個不同型別的氣候區域,南北山區為春冷、夏涼、秋幹、冬寒,中部廣大的丘崗山地為春涼、夏熱、秋旱、冬冷;年平均氣溫北部山區為14—16℃,中部丘崗山地為17—18℃,南部山區為16—17℃。由於受季風和地形差異的強烈影響,年內雨量分配極為不均,一般4—9月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63%—70%;不同區域年降雨也有差異,中低山區年降水量1600多公釐,而西北丘崗歷年降水量僅為1200多公釐,一般海拔上公升100公尺,降水量增加50—80公釐。

全縣歷年平均氣溫大部分在15.3—18.2℃。

極端最高氣溫38.5—41℃,極端最低氣溫-7.4℃,全年無霜期260—300天。

路線區主要河流為湘江支流的舂陵河及歐陽海水庫,由南向北流入湘江。

5.1.1.3 地形、地貌

桂陽縣的地形特點是南北、東高,中西低的「馬蹄形」地貌。專案區地處羅霄山脈西端,南嶺北麓,地貌單元主要為丘陵地貌,丘陵與溝谷相間,總體上為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較大。最高位於線路起點k0+200附近,海拔高程為532公尺,最低位於歐陽海水庫k16+600-700附近,海拔高程為122公尺。

5.1.1.4 工程地質

1、地層岩性

根據區域地質資料和實地踏勘,專案區出露地層除第四系覆蓋層外,主要為二迭系、石炭系及泥盆系等。

第四系(q):衝、洪積層和殘、坡積層。主要為粉質黏土、黏土、砂、礫卵石、角礫、碎石土等,砂、礫卵石主要分布在河流、沖溝兩側,角礫、碎石土主要分布在山坡地段,第四系覆蓋層厚度一般4-12m,含上層滯水、孔隙水。

二迭系上統鬥嶺組(p2dl):主要分布於k24+650-k24+850段。岩性主要為

圖5-2 專案區地形地貌特徵

上段灰黑色及灰白色細砂岩、長石石英砂巖、砂質頁岩、粉砂岩夾煤3-5層,一般厚0.5-3公尺,含菱鐵礦結核;下段灰色及灰綠色細粒石英砂巖、粉砂岩、砂質頁岩、粘土頁岩,含菱鐵礦及黃鐵礦結核。含基岩裂隙水,岩石抗壓強度很低,軟硬不均,為極軟岩-軟岩。

二迭系當衝組(p2d):主要分布於k21+300-k21+600、k22+400-k22+600、k24+400-k24+680、k24+850-k25+150及c比較線ck24+400-ck24+468段。岩性主要為黑色、灰黑色含鐵錳質矽質巖,底部偶為黑色矽質頁岩矽質泥岩。

含基岩裂隙水,岩石抗壓強度低,軟硬不均,為軟岩。

二迭系下統(pl):主要分布於k21+40-k21+300、k21+600-k22+400、k22+600-k22+950、k24+180-k24+400、k25+150-k25+300及c比較線ck21+739-ck21+850、ck22+100-ck22+550、ck24+200-ck24+400段。岩性主要為灰黑色、淺灰色灰岩夾白雲岩、白雲質灰岩,頂部為厚度不穩定的鈣質頁岩。

東部常含燧石結核,區域性地區頂部為矽質巖。岩溶中等發育-稍發育,含基岩裂隙水或岩溶裂隙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石炭系中上統壺天群(c2+3ht):主要分布於k20+150-k21+50、k22+950-k24+180及c比較線ck22+550-ck24+180段。岩性主要為上部淺灰色及灰色白雲岩、白雲質灰岩與灰岩;下部為淺灰、灰白色白雲岩夾白雲質灰岩及灰岩。

岩溶中等發育-稍發育,含裂隙岩溶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石炭系下統大塘階梓門橋段(c1d3):主要分布於k19+850-k20+150、k25+550-k25+800、d比較線的起點至dk26+350、e比較線的ek36+550-ek36+700段。岩性主要為深灰色白雲岩、白雲質灰岩夾灰岩。

岩溶中等發育-稍發育,含裂隙岩溶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石炭系下統大塘階測水段(c1d2):主要分布於k25+800-k26+100、k37至線路終點、b比較線的bk14+20-bk14+800、d比較線的dk26+350-dk26+650、e比較線的ek36+400-ek36+550段。岩性主要為黃灰及深灰色細粒石英砂巖、粉砂岩、砂質頁岩炭質頁岩,夾煤1-4層,一般厚0.

5-1公尺,含黃鐵礦,菱鐵礦結核。含基岩裂隙水,岩石抗壓強度低,軟硬不均,為軟岩。

石炭系下統石大塘階蹬子段(c1d1):主要分布於k0+820-k3+300、k5+200- k9+480、k10+300-k12+300、k13+500-k19+400、k26+100-k26+800、k26+800- k28+180、a比較線的ak0+600-ak1+400、ak2+500-ak2+933、b比較線的起點至bk14+30、bk16+50-bk17+780、bk18+650至b線終點、d比較線的dk26+650- dk27+200、e比較線的ek36-ek36+400段。岩性主要為灰黑,深灰色灰岩,下中部含燧石結核或條帶,中上部夾有泥質灰岩及鈣質頁岩。

岩溶中等發育-稍發育,含裂隙岩溶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石炭系下統巖關階(c1y):主要分布於線路起點至k0+820、k3+300-k5+200、k9+480-k10+300、a比較線的起點至ak0+600、ak1+400-ak2+500、b比較線的bk18+150-bk18+650、d比較線的dk27+200- dk27+820、e比較線的ek35+600-ek36段。岩性主要為上段黃灰色及深灰色鈣質頁岩、泥灰巖、泥質灰岩;下段灰黑及深灰色灰岩、白雲質灰岩,下部區域性夾泥質灰岩。

岩溶中等發育-稍發育,含基岩裂隙水或岩溶裂隙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泥盆系上統錫礦山組下段(d3x2): 主要分布於k28+200-k28+400、k35+420-k35+620、e比較線的ek35+400-ek35+600段。岩性主要為黃灰及黃綠等色粉砂岩、細砂岩、砂質頁岩。

含基岩裂隙水,岩石抗壓強度低,為軟岩。

泥盆系上統錫礦山組下段(d3x1): 主要分布於k28+400-k29+700、k34+650- k35+420、d比較線的dk28至d線終點、e比較線的e線起點至ek35+400段。岩性主要為為灰及深灰色灰岩、白雲質灰岩夾白雲岩、泥質灰岩、泥灰巖,區域性相變為白雲岩與灰岩互層。

岩溶稍發育,含基岩裂隙水或岩溶裂隙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泥盆系上統佘田橋組(d3s): 主要分布於k29+700-k30+350、k33+700- k34+650段。岩性主要為淺灰及灰色灰岩夾灰黑色白雲質灰岩、白雲岩。

岩溶中等發育-稍發育,含裂隙岩溶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泥盆系中統棋子橋組(d2q):主要分布於k30+350- k33+700段。岩性主要為灰黑及深灰色白雲岩、白雲質灰岩、灰岩,底部為泥質灰岩、鈣質頁岩、泥灰巖。

部分地區相變為泥灰巖、鈣質頁岩、泥質灰岩及灰岩,頂部為矽質巖。岩溶中等發育-稍發育,含裂隙岩溶水。岩石抗壓強度高,為較硬巖-堅硬巖。

2、地質構造特徵

專案區位於南嶺緯向構造帶之中段,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斷裂、褶皺發育,總體以北向及北東向構造、新華夏系構造等構造體系控制了區內構造的基本格局,南北向構造,表現為古生界組成的南北向褶皺,區內新華夏系構造發育,幾乎遍布全區,各構造體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響,構造線顯著,走向一般為北5°-30°東,主要由一組北北東、北東向的大型向、背斜及與其褶皺軸線相平行的一組斷裂組成。現擇主要的敘述如下:

(1)褶皺

觀音嶺背斜:走向由北北西轉向南南西,略呈弧形,核部主要由泥盆系上統粉細砂岩及灰岩組成,地貌上表現為狹長山脈,兩翼為石炭系下統深灰色灰岩,區域性含炭質,兩翼較為緊閉,路線k1-k8段與背斜走向近平行,位於背斜西翼,主要為溝谷地貌。

向斜:走向近南北,核部主要由二疊系上統砂質頁岩夾炭質頁岩組成,兩翼為二疊系下統、石炭系上中統灰岩,軸部與路線大角度相交於k24+700附近,兩翼較為緊閉。

對面山背斜:走向近南北,背斜核部主要由寒武系石英砂巖組成,較為開闊,兩翼為泥盆系中統砂岩,泥盆系上中統灰岩等,背斜南端向上翹起,與路線相交於k31-k33附近。

(2)斷裂

路線區斷裂構造一覽表表5-1

具體可詳見下圖5-3

苗圃建設可研報告

園林公司苗圃專案建設可行 性研究報 告編制人 編制時間 目錄第一章苗圃建設專案提出的理由 第二章苗圃專案對社會的影響分析 第三章我縣苗木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調查 第四章苗圃專案未來五年的規劃及設想 第五章苗圃專案建設具備的條件 第六章苗圃的布置結構規劃草稿圖 第七章苗圃建設專案實施進度計畫 第八章苗...

牧道建設可研報告

烏恰縣牧道建設專案 可行性研究報告 編制單位 烏恰縣扶貧辦 日期 二 一一九年一月 一 專案背景 二 專案區社會經濟條件 三 專案工程概況及資金籌措 四 專案的組織管理 五 專案效益分析 六 結論 烏恰縣牧道建設專案 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一章專案背景 烏恰縣是以牧為主,以農為輔的邊遠小縣,我縣的畜牧業...

資料中心專案建設整體實施方案可研報告

資料中心專案建設 可行性研究報告 資料中心的建設是為了解決 部門間資訊共享,實現業務部門之間的資料交換與資料共享,促進太原市電子政務的發展。具體目標如下 建立資料中心的系統平台。完成相應的應用軟體和資料管理系統建設,實現資料的交換 儲存 更新 共享 備份 分發和存證等功能,並擴充套件容災 備份 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