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心理學》複習 最全

2021-09-10 06:12:56 字數 4572 閱讀 4472

《文藝心理學》複習資料彙編

緒論部分重點

20世紀影響最大的文藝心理學派是精神分析文藝心理學學派,其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文藝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從審美客體轉向審美主體,它在一定程度上拋棄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採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記憶標示:「↑」。

)它不是高度思辯和演繹的方法,而是經驗的、實證的、歸納的方法。

文藝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主體在一切審美體驗中的心理活動,是文藝創作和文藝接受的審美心理機制。

文藝心理學的研究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 是作為體驗闡釋者的作家。藝術家要把對生命的體驗在創作中表現出來,首先要有深刻的體驗。

2, 是作為體驗化的創作程序。

3,作為體驗形式化的藝術作品。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存在,不僅在於它再現了客觀世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還在於它具有普遍性的人類體驗形式化。

4,作為二度體驗的藝術接受。藝術接受者如果沒有生命體驗,實際上不可能體驗到作品裡的藝術生命內容觀眾和接收者是藝術家願體驗的二度體驗著,他們接受藝術的過程是對藝術家願體驗的昇華。

文藝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運用多種學科和多種方法研究文藝心理學的哲學基礎。文藝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人類的核心心理——審美心理。

藝術情感是人類情感,帶有普遍性。

第一章文藝心理學的理論背景和研究途徑

第一節文藝心理學的理論背景和研究途徑

一、費希納:實驗藝術心理學的鼻祖。主要著作《美學導論》,其中有16種審美原則:

一是審美閾原則,這一原則運用於意識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夠使主體產生快樂或者痛苦之前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換言之,進入審美閾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喚起審美愉悅。

二是審美加強原則三是多樣中的統一原則。

四是沒有矛盾,一致或真實的原則五是清晰性原則。

六是審美聯想原則七是審美比較原則。

八是審美序列原則九是審美調和原則。

十是審美的總和、中和與飽滿的原則十一是審美的持續和交替原則。

十二是審美的傳導原則十三是審美感受的雙重表象原則。

十四是審美的適中原則十五是審美的耗力最小原則。

十六是審美的安定性原則。

二、吉布森。實驗藝術心理的當代代表。他在圖形後效、深度知覺,尤以創立生態光學理論而知名。吉布森認為,人的第一經驗來自於直接的知覺活動,而第二經驗來自於間接性的知覺活動。

三、貝里尼。英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美學和心理生理學》是當代最賦名望的藝術心理學著作之一。主要貢獻是體現在動機與喚醒、思維與心理美學,以及視覺藝術等領域。

他在60年代提出「喚醒理論」,又稱「規範與審美愉悅的關係理論」:隨著刺激的重複出現時間的推移,表象間的新奇性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移之以論人的審美,其愉悅是由於這兩種喚醒而得到的:

一是「漸進性」的喚醒,它使情感達到適當程度,其過程是緊張情緒的適度遞增;二是「亢奮性」喚醒:情感超過可意的程度而劇烈上公升,然後在喚醒下退時獲得一種解除的愉快。

與此相應,藝術中有三種特徵可以和喚醒有關。這三種特徵是:

1、心理物理特徵,包括光亮度、飽和度、大小、響度和色調等。

2、生態學特徵,和有利於或有害於生存的經驗聯絡在一起,諸如戰爭,飲食,性和死亡等。

3、影響喚醒的最為重要的方式是通過形式特徵的「相對易變性」而實現的。包括驚異和驚奇,期待性的受挫等。

四、澤基。《記憶體的視覺:對於藝術和大腦的探索》是目前**藝術和腦神經之間的關係的最重要著作之一。他認為,大腦與藝術的創造、接受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第二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與文藝心理學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是先有實踐後有理論的闡釋的心理學家。定神分析學派漸成氣候是《夢的解釋》。精神分析派又稱深層藝術心理學。

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中,詳細闡述了精神結構理論。人格的構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個組成部分。本我是原始的,生來就有的潛意識組成部分,遵循順應本能衝動的愉悅原則。

自我代表理智,以社會的原則控制本我的活動。一方面,自我需要駕馭本我,另一方面又要舒緩本我的緊張,當然這種舒緩需要協調於現實。超我是倫理化的自我,帶有理想色彩。

一、主要的理論觀念。

1、潛意識:這是弗洛伊德理論中最為重要的貢獻。他把人的精神活動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三個層面。

潛意識:是人類精神活動最深層和最原始的部分,在這個層面中充滿著不容於社會的各種本能慾望。

2、泛性論。

3、本能說。本能是指由軀體的內部力量決定著人的精神活動方面的一種先天狀態,本能是人內部的需求和衝動。

4、人格結構。人格的構成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

5、論夢。首先,夢問題有巨大的壓縮作用。壓縮也有一種躲避意識監視的側臥身。

同樣,藝術家在選擇和提煉題材時也是為把潛意識中的力比多加以偽裝和變形;其次,夢問題呈現視覺的形象,有抽象、無形的思想,在夢的世界裡,最為活躍和流動不定的問題與記憶相關的情結性表象,具有很強的可再現性;三,夢中的視覺形象幾乎老是處在一種除錯緊張的「戲劇性」中,四是夢具有相當的象徵意義,特別是與性有實質的聯絡。

二、有關藝術的論述。

關於審美動力,弗洛伊德第一次明確地把它納入潛意識範疇,與潛意識的關係最緊要的是力比多。正是力比多的轉移這一點出發,弗洛伊德形成了以下三種觀念:

1、藝術家追尋壓抑的宣洩或者力比多的轉移往往具有固著性,因而他們同精神病人頗有相似之處。藝術家能夠找到一條繞過現實性挫折的道路,並且對挫折壓抑等有替代性補償,藝術家不會永久駐留在虛幻性的狀態中,他們有能力返回現實,避免了淪為精神病患者的命運。

2、藝術中的形式只是隱秘個人心得體會得以滿足的過渡物,而形式之下或背後的內容才是真正使人得到快樂的情緒物件。

3、任何形式都透露或掩飾著變形了的欲念。

三、必要的批評。

好處:首先,弗洛伊德是第乙個把研究的視線牽入藝術家的最幽深的內在世界的心理學家。其次,弗洛伊德是幾乎接觸了藝術理論的所有方面。

第三,他作為第乙個對藝術問題表現極大興趣的專業心理學家,影響很深遠。

不足:第一,在總的原則上,弗洛伊德理論的非社會學傾向,不但在前提方面是不可驗證的,而且在許多地方引申得有點離奇。二是,是不是所有的藝術作品都必然地和潛意識領域中的童年情意綜有關,或者更進一步說,假如力比多的轉移、昇華是必然的和普遍的,那麼這種轉移抑或昇華在藝術的形式之上是否才有確定的價值?

三是,正因為弗洛伊德在闡述藝術心理學的問題時,基本上採取「六經注我」式的態度,因而他所解釋的作品都不一定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從而他的有關演說在解釋其他原藝術作品時就往往是南轅北轍,缺乏普遍的適用性。四是,弗洛伊德對於藝術的社會的社會功能的描述暗含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樂觀傾向。

第三節弗洛伊德學說的發展—榮格、阿德勒、拉康與文藝心理學

精神分析學的藝術心理學的兩種發展走向:一是個體創作動力學說,其中有不少學者試圖對弗洛伊德的學說有所修正,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但實際上都不放棄對弗洛伊德的基本原則;二是群體創作動力說,試圖從人類學和發生學的角度**創作的原初動力和集體無意識的淵源。

一、榮格與文藝心理學。榮格是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他的理論體系主幹所在,包括集體無意識、原型與心理型別等方面。

1、集體無意識。指的是那種由於某種潛在體驗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類惜玉憐香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貯存。進化了證實了所有不同種族的人腦都有類似的特徵,這就意味著無意識(個人的和集體的)具有普遍存在的意義;在一些宗教中總有一些類似的影象是相通的;某些精神病患者發病時與原始的神話有相似之處;在一些藝術作品中,藝術似乎有時以一種祖先的方式去思考等等。

2、原型說,指的是集體無意識中一各先天傾向,是心理經驗的一各先在決定因素,它使個體以原本祖先當時布景的類似情境所表現的方式去行動。原型歸屬於集體無意識。

榮格的貢獻:第一,他是頭乙個極力高揚集體無意識在人類心理中的地位的人。他大膽區分了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把兩者溝通的可能性寄託在原型之上。

其次,榮格的原型假說一旦涉及到個體的初評分析,那種可厭的先驗論的氣息畢竟大大地減少了。

二、阿德勒與文藝心理學。他創立個體心理學派。

自卑情結,原指**於器質性缺陷的自卑感,後兼指各族歧視造成的少數民族兒童自卑感。藝術創造動力來自於幼兒的「自卑情結」以及「追求優越」的動機。對生活物概念:

乙個人的生活風格形成於童年期,其中,出生順序、最初的記憶和夢是生活風格的三個要素:

1、出生順序。從家庭中長子和次子的關係以及後來的發展趨勢的研究得出結論。

2、最初的記憶。這對孩子的將來發展有重要影響。

3、夢的分析。夢不僅僅歸結為性,通過分析人在夢中如何應對籌畫等,可以深刻地了解乙個人的生活風格。

三、拉康與文藝心理學。拉康是當代最有影響和褒貶不一的精神分析學者之一。

1、2023年提出了「映象階段論」。他認為,人初涉世界是非主體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與物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也就是進入映象階段,人就達到一次主體性躍遷的轉換點。

初次同化也意味著「自我疏異」,這時的我是一種具有逆反結構的、處在於主體並被物件化的映象。這第一次的映象影響人將來的一切心理發展,包括俄狄浦斯情結。映象說可以更加充分地凸現繪畫觀者、繪畫和作者以及繪畫本身的序列化意味,把隱藏於現象之後的複雜體驗關係透明化。

2、心理功能的三個概念:一是想像,映象階段形成的,其中只有我是中心。二是符號,與語言有著密切的關係,因而就轉向更為複雜的現實。

三是現實。大略而言,想象對應弗洛伊德的自我,符號對應超我,而現實則與慾望色彩十足的本我相接近。

第四節格式塔心理學與文藝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又叫完形心理學,開創一種太深入細緻的完整文藝心理,主要代表人是:韋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一、格式塔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哲學基礎是——康德關於此岸世界的現象的觀點、。

文藝心理學導論

導論第一節文藝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 產生與發展 一 西方 1 文藝心理學的開創 費希納的實驗心理學 立普斯的 移情說 布洛的 距離說 等。2 文藝心理學的發展 精神分析文藝心理學 弗洛依德 格式塔文藝心理學 阿恩海姆 人本主義文藝心理學 馬斯洛 社會文化歷史文藝心理學 維戈茨基 二 中國 1 文藝...

最全的小學心理學複習

最全面的小學教育學複習資料 心理學複習資料 一 名詞解釋 1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 心理過程 指認識過程 感覺 知覺 識記 想象和思維 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3 觀察法 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畫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動為...

2019最全的小學心理學複習

最全面的小學教育學複習資料 心理學複習資料 一 名詞解釋 1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2 心理過程 指認識過程 感覺 知覺 識記 想象和思維 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3 觀察法 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畫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