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黨校學習心得 中國傳統文化

2021-08-28 17:48:43 字數 1572 閱讀 2187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中華民族各種思想文化的總和,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國的傳統文化一直表現出極大的融合力與生命力,其精華代代相傳。「天人合一」代表著我們祖先的宇宙觀;「****」是社會的常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為人的起碼美德;「忠孝節義」是人生於世的標準;「仁義禮智信」成為規範人和社會的道德基礎。在這樣乙個前提下,中華文化體現出誠、善、和、容等優點。

「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反映出百姓敬天地、忠社稷、重家庭、尊師道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內涵。中華傳統文化追求天人和諧,重視個人的修養,以儒釋道的修煉信仰為根,能夠包容,能夠發展,能夠維護人間道德,能夠使人有正信。

在黨課的學習中,我記錄下了源於孔孟經典的一些至理精論,加上老師的講解,讓我實實在在體會到了聖賢崇高的精神。

《論語·子路》中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無所措手足。」 孔子思想裡,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禮」。

所謂的「禮」是綱常名教化的政治、社會秩序,「禮」是與「德政」相結合的。在《為政》中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即主張禮治德化與政令刑罰相輔而行。

另一重要內容即是「仁」。如《論語》中的「克己復禮為仁」、「仁者愛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實踐道德的最高原理。

「仁」作為一種精神品質,包含了多方面的倫理道德原則。除了是一種使人們自覺、主動地遵循禮的道德素養之外,還是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道德倫理準則。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命觀,把天視為主宰一切的權威,並把它作為思想體系的終極依據,但另一方面,他也表現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張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強調在人事活動中去體認天命,強調人事有為「不怨人,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

孔子在學習方法與認識論上也總結了不少經驗,真正精華的是關於學習的問題。孔子認為學習本身是不斷實踐的過程,強調要反覆地學習實踐才能鞏固所掌握所學的知識,要「學而時習之」(《學而》)「溫故而知新」(《為政》)。他還主張學與思並重,「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體系充分體現在《大學》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中,總的說起來就是,究天人之際,明修身之道,述治國方略,求天下為公,最終實現天人和諧的境界,即從哲學的高度認識宇宙,以倫理準則規範人生,落實到治國平天下,最終實現天人和諧。

總而言之,在黨課的學習中,我彷彿又回到了語文和歷史課上,與之不同的是,除了名家名篇的賞析,又多了些與黨的知識相輔相成的理論,又多了幾分厚重和莊嚴,使我感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預備黨員,我們應該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同等重要的學習我國的文化,多讀儒道經典,多看歷史名篇,多學聖賢之道,主動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黨的理論聯絡起來,共同指導我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認真踐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的精髓聯絡黨的知識武裝頭腦,做乙個博學、高尚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與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古老 最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國傳統觀念文化之源,它影響著古代各家各派思想文化的發展與精神方向,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清代學人編撰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評價說 易 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其天文 地理 樂律 兵法 韻學 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 易 以為說...

中國傳統文化

佛教文化 說起中國這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們首先要感嘆的就是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中至今依然蓬勃發展的國家,她的繁榮昌盛一部分就歸因於這經久不衰的文化。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文化?所謂文化就是在人類所處的環境中由自己造就的那一部分,即知識 信仰 藝術 道德 風俗等非自然存在而是...

中國傳統文化

解讀 道德經 中的自由思想 內容提要 道德經 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系統論集,闡述了老子的宇宙觀 政治觀和認識論。道 是老子哲學思想的基本範疇。老子認為 道 是宇宙的本源。道生萬物,卻生而不宰,任萬物自然發展。老子是乙個無神論者,道 不是神,不是絕對精神,而是實在。老子眼中的宇宙是乙個沒有主宰者的自然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