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

2022-10-12 08:00:05 字數 1535 閱讀 4331

《周易》與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國傳統觀念文化之源,它影響著古代各家各派思想文化的發展與精神方向,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清代學人編撰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其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

」千百年來,不少學者試圖探根溯源,以為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思維模式即發端於《易》,其主要以《經》和《傳》對卦爻象的闡釋為依據。當今,我們可以這麼說,《周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大典,它是中國傳統文化早期的理論形態的文化淵源,不論是儒家學說或是道家學說,都接受了它的影響,從不同角度發揮了它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傳統,這些文化精神和文化傳統,就是《周易》的文化價值和思想精神。從哲學的視角**,《周易》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哲學教科書,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基礎,它在中國傳統學術中居於極為重要的地位,它被尊為群經之首是名符其實的。

古往今來,對《周易》的稱謂眾說紛紜,說《周易》是一部占卜書,然卻不只是一部占卜書,占卜只是《易經》的衰象,而揭示天道規律,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指導人生健康成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人和諧的美好境界,才是《易經》的本質。其內涵與宇宙的內涵一樣,包羅永珍,而又千變萬化,涵蓋了自然、社會、人生的各個方面,對任何領域都有指導的作用。後來者都讀之,自然仁者見其仁,智者見其智,哲學家認為是哲學著作,宇宙學家認為是宇宙學著作,社會學家認為是社會學著作,自然科學家認為是自然學著作,等等,不一而舉。

總之,一部《易經》,就是一部關於宇宙,天地,社會,人生的生成及其運動規律的理論巨著,它是中國文化源頭的一股清泉,澆灌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之花,中國傳統文化的每乙個方面,都閃爍著《易經》思想的光輝。這一點,在諸子百家及歷代文學作品中,甚至於中國化的佛學經典中,都隨處可見,被尊為藥王爺的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就曾感慨地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中醫把人體視為乙個小宇宙,乙個整體,以平衡陰陽為基本原理,故其治病可頭疼醫腳,肚子疼點眼藥,實際上就是天人合一觀的具體運用。清末康有為變法,直接以《易傳》剛健、有為、尚動、通變原則作為變法的理論根據。***在建國初期曾說:

「窮則思變,要幹,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與《易傳》的「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易變法則一脈體承。我們歷史上的許多大政治家,本身就是易學家,如朱熹、蘇軾、王安石等。

因此說,一部《易經》,涵蓋了中國數千年的文明與發展,當今的《周易》熱,其實也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熱。易卦的形成,本源於宇宙天地萬物,它自上而下,由天及人及萬物,即「形而下者謂之器」。以天道來說,易卦只不過是個器物、載體而已。

後來的學者,通過易卦而上達天道,最終達到天人合一不二的高境界,即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對人來說,易卦只不過是個工具,手段而已,而上達易卦所指向的高境界,方是真正的目的。一部《易經》,上達天道,下通萬物,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一座溝通天人之際的橋梁。

人天尚未溝通,可以由此前往;人天已經溝通,便是進入了天人合一的高境界,便可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了,即時時事事隨心所欲,而又時時事事符合天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便也具備了天道恆昌特性而可心想事成了。因此,《周易》被列為群經之首,在古人眼裡,知易者對,不知者愚,甚或把學易看作人生的幸事。

中國傳統文化

佛教文化 說起中國這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們首先要感嘆的就是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中至今依然蓬勃發展的國家,她的繁榮昌盛一部分就歸因於這經久不衰的文化。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文化?所謂文化就是在人類所處的環境中由自己造就的那一部分,即知識 信仰 藝術 道德 風俗等非自然存在而是...

中國傳統文化

解讀 道德經 中的自由思想 內容提要 道德經 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系統論集,闡述了老子的宇宙觀 政治觀和認識論。道 是老子哲學思想的基本範疇。老子認為 道 是宇宙的本源。道生萬物,卻生而不宰,任萬物自然發展。老子是乙個無神論者,道 不是神,不是絕對精神,而是實在。老子眼中的宇宙是乙個沒有主宰者的自然宇宙...

中國傳統文化

五臟 心 肝 脾 肺 腎 六腑 胃 膽 三焦 膀胱 大腸 小腸 七情 喜 怒 哀 樂 愛 惡 欲 五常 仁 義 禮 智 信 五倫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婦 朋友 六婆 牙婆 媒婆 師婆 虔婆 藥婆 穩婆 九屬 玄孫 曾孫 孫 子 身 父 祖父 曾祖父 高祖父 五穀 稻 黍 稷 麥 豆 中國八大菜系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