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

2022-12-29 04:15:04 字數 5386 閱讀 3315

解讀《道德經》中的自由思想

內容提要:

《道德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系統論集,闡述了老子的宇宙觀、政治觀和認識論。

「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基本範疇。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生萬物,卻生而不宰,任萬物自然發展。

老子是乙個無神論者,「道」不是神,不是絕對精神,而是實在。老子眼中的宇宙是乙個沒有主宰者的自然宇宙,宇宙因沒有主宰者的主宰而自發和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應該效法沒有主宰者的自然自發的天道,在人世間建立沒有主宰者的自由和諧世界。

無為而治就是防止統治者主宰國家和百姓,在人間去除主宰者。沒有主宰者人世間就是人人互不主宰,人人各自保有自由的人世間。天道自然,人道自由。

本文旨在發掘道德經中所包含的自由平等思想,以便建立自由平等等普世價值的本土文化根基。

關鍵詞:道;自然;自由;無為而治

前言中國哲學具有不同於西方哲學的言說方式,其語言具有強烈的暗示性,不像西方哲學那樣用及其精細的表述。這個特點一方面導致了後人在文字意思的理解上的異見紛呈、莫衷一是,種種註解版本層出不窮,給中國哲學的研究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另一方面也使其具有言之不盡的無窮內涵,為後人的繼承和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在後人的不斷註解下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道德經》就是這樣一部哲學巨著。

1.序論——老子自由思想的社會背景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先秦歷史是一部由氏族制度向國家制度轉化的歷史。氏族制度是自發產生的社會制度、小範圍的社會制度,人們休戚與共,共同勞動和占有財產。作為原始公有制的氏族制度,是在當時的生產能力下唯一可行的所有制形式和消費形式。

氏族中尚無剩餘的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只能是公共占有和平均分配,此時還不可能產生私有觀念,因而沒有貧富之分。同時,由這種經濟關係所決定,氏族成員之間也就形成了天然的平等關係,沒有社會地位的高低貴賤之分。這本來是一中自然形成的和諧關係,並不是人類意志作用的結果,人的意志也無能力作用。

由於氏族是小範圍的熟人社會,主要靠血緣、情感和財產公有來維持社會秩序,不需要強制,甚至不需要明確的道德意識。在這樣的社會裡,可能某個或某些年長的人對共同體的事務有超過常人的影響力,但這種影響力不足以也無意主宰共同體中其他人的命運,人與人之間本質上是自由平等的。氏族首領替部眾管理生產和公共事務,但卻是代表著公眾的意志。

氏族成員之間、氏族與自然環境之間是一種自發的和諧關係,他們因這種和諧而享有原始的自由,儘管他們在物質上很貧乏。

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他們從大自然中取得越來越多的東西(這一方面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促成了私有財產的出現,而對財產的私人占有刺激了人的佔有慾的增長),生存變的越來越容易,因此繁衍出越來越多的人口,群體規模不斷膨脹。群體規模的膨脹帶來了兩個結果:一是他們需要不斷擴大領地以獲得生存機會,當領地擴充套件到其他群體的邊界時,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相互交往和摩擦就不可避免了;二是氏族內部成員之間的休戚與共的關係越來越難以維持:

領地和財產的增加使得在乙個廣闊的區域內財產的公共生產和公共占有成為不可能。氏族內部群體所面臨的自然環境不再像以前那樣雷同,而是差異甚大。在這種情況下,共同的生產活動就難以組織起來,生產必須各自做主。

另外,廣闊的區域也使得財產的共同占有和分配成為不可能,因為財產的保養和運輸成本將會高到難以接受,財產必須分立,人們只好各利其利。此外,種群人口的快速增長也進一步稀釋了氏族成員之間的血緣關係和情感關係。於是大家只好各親其親,熟人社會逐漸演變成陌生人社會。

氏族無法避免的分化成不同的小群體。氏族之間交往與摩擦的不斷深化,加之各氏族內部的分化使得依靠熟人之間的血緣、情感關係和財產的公有來維繫秩序的氏族制度面臨不可避免的解體命運。「平等的權利,個人的自由,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則,也都是從氏族制繼承下來的。

當人們大量增加財產以後,當社會上開始感受到財產的影響和力量以後,奴隸制便出現了。奴隸制破壞了上述種種原則,它認為變成奴隸的人是非我族類的外人,是被俘虜的敵人,它就是靠這種自私而虛偽的理由支撐下去的」。社會已經擴充套件,由熟人社會擴充套件為陌生人社會。

由自由社會轉變為階級社會,自由價值失落。

氏族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產生是同一社會執行過程,類似於國家的社會制度就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這就是夏商周以宗法禮治為特色的封建制度。然而封建制度下的離亂紛爭表明這不是乙個很好的社會整合方式。哲學源於人類的存在現實。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春秋末期,兼併戰爭日趨激烈,「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兼併戰爭的結果,一方面是國家越並越大,越打越少,一方面是人民陷入越來越深的苦難。

對怎樣改變離亂紛爭的社會現實的不同思考形成了春秋戰國時家爭鳴的局面。

「…自老聃,孔丘至於韓非,皆憂世之亂而思有以拯濟之,故其學皆應時而生…」。老子、孔子和韓非等諸子面臨同樣或類似的社會現實。與他們一樣,老子也試圖找到一種社會整合方式。

老子很懷念遠古氏族時代的原始平等與和諧,試圖在新的社會中保守正在失去的平等與自由。「根本看來,道家的憂患意識仍在於關切吾人之存在是否能與世界之存在取得永久的平衡與和諧」。在老子看來,社會的混亂誠然與人們不能以道德自覺自律有關,而道德失落卻有著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自然(自由)價值的失落,因為社會道德觀念體系和評價機制嚴重違背了自然(自由)原則。

因此,要通過「無為」的政治行為方式,恢復「自然」的崇**值,從而建立起「自然」的社會秩序。老子的「無為而治」就是充分容納自由的社會整合方式和政治行為模式。

2.本論——天道自然人道自由

「自由」是乙個現代概念。然而我們在反觀歷史的時候不應太拘泥於具體概念之間的表面差異。在《道德經》中「自然」這個核心概念最接近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由」。

在老子那裡,「自然」是指事物自然而然不被外力所主宰的自我發展狀態(莫之命而常自然,希言自然)。而「自由」則更多的意指一種權利。但這種區別只是表面的。

當「自然」用之於人的不被外力所主宰的自我發展且這種自我發展被認為是不容侵犯的時候,「自然」就從一種事物發展狀態變成了一種權利,而在老子那裡人的自然發展是不容侵犯的,因此「自然」在這種情況下就等同於「自由」。因此在關涉人類的情況下(至於純粹自然界自然而然的發展,則無所謂自由不自由),老子所說的「自然」就是「自由」。人的自然發展就是人的自由發展。

老子想在乙個不同的時代裡重申和保守自由,他就必須論證自由的正當性和解釋自由的價值。自由因何而具有正當性呢?

道生萬物卻不主宰萬物,正是道的生而不宰、不干涉和主宰宇宙的執行,讓宇宙順任自然而運動發展,宇宙才得以長久和諧。老子從萬物的執行看出宇宙得以長久執行的原因是宇宙的任何乙個部分都沒有主宰其他部分意志,力與力之間因相互牽制與平衡而和諧,沒有爭執。「根本看來,道家的憂患意識乃在於關切吾人之存在能否與世界之存在取得永久的平衡與和諧」。

老子認為人類只有模仿宇宙的長而不宰,尊重他人的自由,利己與利人相互結合才能作到社會和諧,才能使社會獲得長久的存續。

宇宙是乙個和諧平衡的整體,這種和諧平衡的狀態,是通過構成這個宇宙的萬事萬物自身不受外力干擾(不宰)的存在與發展而達成和維持的。也就是說,萬事萬物在不受外在強力干擾的情況下,通常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都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整個宇宙就是在萬物的最佳狀態和良好關係中達到了和諧與平衡,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古代社會因自由平等的自發秩序社會關係而和諧,因此社會必須保留和保護平等和自由才能維持社會和諧。

在老子看來,社會的混亂無序誠然與人們不能以道德自覺自律有關,而道德之失落卻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自然(自由)價值的失落,因為社會道德體系和評價機制嚴重違背了自然(自由)的原則。所以,要通過「無為」的政治行為方式,恢復「自然(自由)」的崇高性,從而建立「自然(自由)」的社會秩序。老子所說的「得道」,就是得「自然」,得「自由」的真諦。

因為道法自然,有道的統治者應遵行無為而治的自由政治模式,不干涉和主宰人的自由發展,天下就會大治,社會就會和諧。如若統治者背道而馳,試圖主宰國人的命運以自利,天下必然大亂,社會就會因失去自然平衡而變的極度不和諧(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人類是道的產物(道生之),因此人類具有無法擺脫物質的屬性,但人類不同與物的獨特稟性在於有目的性意識,人類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宇宙因沒有主宰者和強力意志,力與力之間能做到自然而然的平衡,和長久和諧。而人類卻是有貪欲的,欲壑難填,加之具有自由意志,所以對於物質力量的駕御和使用帶有很大的隨意性。

正是這種對力的隨意使用造成了人際關係的緊張,成為社會不和諧的根源。人向他人用力過度,必然會遭受他人的反作用力,最終危害自身(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福兮,禍之所倚)。

如果人僅僅把力量用在控制和主宰同類上,整個社會的力量就會因為內耗而減退,社會就無法發展(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揣而鋭之,不可長保);如果人克制自己,尊重他人的權利,因而取得他人的合作或至少是互不侵犯(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人所掌握的物質力量就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因為合力面向自然界開拓而掌控更多的物質力量(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社會就會和諧和發展。因此,人類的和諧就在於:不隨意向別人使用物質力量而侵犯別人(處下守靜),每個人都應保有一片對力的自由支配的領域,不受外力侵犯。

人與人之間的力量必須做到大體的平衡,社會才會和諧。社會要發展必需和諧,要和諧必需自由。如果沒有自由,人類社會的力量就會在壓迫與反壓迫中內耗。

所以,人道應法天道。天道自然,人道自由。

在老子的那個時代,天意、禮法、強力等都在解構自由的正當性,因此維護自由的正當性首先就必須解構天意、禮法、強力的正當性。老子主要是通過天意、禮法、強力的非正當性來突顯出自由的正當性的。

老子首先解構的是天意的正當性。

在天意論者那裡,人是不可能自由也不能自由的,因為無所不能的天意已經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人的一切,人所能做的只有順從天意,苟活於天意的淫威之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上天會在人世間選擇某些人作為其意志的代表,順從這些人就是順從天意,這些人有權決定其他人的一切,這些人往往被認為是統治者。

孔子和荀子都是天意論者,但認為天意就是民意,而非統治者的意志,某些賢良的人可以從民意中看出天意。這些賢能者以天意來制定人類道德原則,而老子則更具顛覆性,認為根本就沒有什麼天意。老子必須回答人們的疑問:

既然沒有天意,這世界憑什麼存在和執行的呢?人能認識世界嗎?人如何認識世界?

天命觀是當時幾乎籠罩所有人的世界觀。老子如果不依從這種天命觀,它就有必要對當時的世俗觀念做乙個顛覆性的否定。他要說服世人,就必須構建一套新的世界觀體系。

於是老子就創立了一套以「道」為核心的哲學體系。基於這個體系,老子認為是「道」生成了這個世界,道自然而然創生世界,萬物(包括人類社會)依照道的「自然」法則自然而然執行,道沒有生命意志,道對人類事務不感興趣。

道是構成世界的實體,這個實體是虛空的,虛空並非一無所有,它蘊涵著無數的創造因子(道衝,而用之或不盈),它只是沒有具體的物狀(有物混成),是宇宙的前物質狀態,是乙個巨大的能量體(淵兮,似萬物之宗)。道蘊涵的無限的創造因子的有機組合形成物質世界。舉個例子:

比如在您的面前有一堆木料,我指著這堆木料說:這裡有個木桌嗎?你會回答:

「無」;然後我把木料加工成木桌,再問你同乙個問題,你會回答:「有」。對於木桌來說,木料就是無;而對於木桌來說,木桌就是有。

同理,對於所有的宇宙萬物,道就是無,是生成宇宙萬物的質料。宇宙執行不需要外力推動,它自身具有足夠的的能量創生和推動世界萬物的執行,沒有也不必借助外力。天意或神意推動宇宙執行無從說起。

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與中國傳統文化 周易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古老 最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國傳統觀念文化之源,它影響著古代各家各派思想文化的發展與精神方向,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清代學人編撰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評價說 易 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其天文 地理 樂律 兵法 韻學 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 易 以為說...

中國傳統文化

佛教文化 說起中國這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們首先要感嘆的就是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中至今依然蓬勃發展的國家,她的繁榮昌盛一部分就歸因於這經久不衰的文化。首先了解一下什麼叫文化?所謂文化就是在人類所處的環境中由自己造就的那一部分,即知識 信仰 藝術 道德 風俗等非自然存在而是...

中國傳統文化

五臟 心 肝 脾 肺 腎 六腑 胃 膽 三焦 膀胱 大腸 小腸 七情 喜 怒 哀 樂 愛 惡 欲 五常 仁 義 禮 智 信 五倫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婦 朋友 六婆 牙婆 媒婆 師婆 虔婆 藥婆 穩婆 九屬 玄孫 曾孫 孫 子 身 父 祖父 曾祖父 高祖父 五穀 稻 黍 稷 麥 豆 中國八大菜系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