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學習體會

2021-08-28 15:11:14 字數 1551 閱讀 6559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20個教師節。連日來,有這樣乙份統計結果在**中傳播:30%~40%的教師經常性處於情緒波動之中,15%有心理問題;7%有心理障礙。

這些資料表明: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開始悄悄地逼進中國教師,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的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其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關注教師自身的教育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改善教師的內心狀態,能有效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乙個教師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就會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教育學生有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為歡樂,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反之,當乙個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不良,有教育偏見,厭煩學生,他的情緒、教育行為都會有異常表現,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

教育心理環境的好壞會隨著社會大環境、時間、個人閱歷、觀念的變化而變化,可以在自己的主觀努力下得到改善。

教育工作要求教師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鎮靜,能接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如果教師毫無承受教育焦慮的能力,一遇到困難就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灰心喪氣,那是無法搞好教學工作的。有的教師在工作中缺乏魄力,遇事縮手縮腳,不願管和不想管學生,怕引起麻煩,怕承擔責任;或者對學生方法簡單,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衝動,均是承受教育焦慮能力較弱的表現。

承受一定的焦慮,有利於教師加強教育責任心,有利於教師心理品質的鍛鍊,有利於促進教師形成態度溫和、樂教善管、誨人不倦的教育風格。可以通過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如主動承擔難度大的教學工作、管理工作或擔任班主任工作等,來磨練自己的耐性。隨著乙個個困難的克服,承受焦慮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教師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僅有利於教師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觀地評價、自如地應對客觀環境,其心理傾向和行為與社會現實的要求之間的關係基本上協調。

個體與環境能取得積極的平衡,就能以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矛盾和處理問題,也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會因偶爾的失敗而喪失信心,其工作和學習效率必然優於心理不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還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學生認同的楷模,在師生日常接觸中,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師能通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也健康發展。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師善於主動搞好和學生、同事、領導的正常人際關係,消除隔閡,相互理解,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

採取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多看別人的長處,求大同存小異,從好的一面去理解客觀環境中的各種現象,是改善教育人際關係的有效途徑。

雖然教育教學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較單純,校園內的人際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人的內部心理狀態是在客觀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並隨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特別是在社會大變革的今天,教師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迴避的社會問題所困擾,容易造成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教師只有主動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吸收正面的心理健康影響,抵制削弱心理健康的影響,正確對待生活上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加強心理健康防衛,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

學習《教師心理健康與維護》心得體會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社會裡,經濟競爭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而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教育的水平,而教師是教育中的根本。由此得知,教師在教育乃至社會發展競爭中占有基礎性地位。美國品德聯合會主席麥克唐納說 光有品行,沒有知識是脆弱的 但是沒有品行,光有知識是危險的,是對社會潛在的威脅。從麥克唐納的話中分析出,教師心...

學習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師是教育中的根本,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於教師,因而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是間接影響教師自身的發展狀況和學生的教育。在當今迅速發展的社會裡,一些教師的內心發生了動盪和傾斜,進而加劇內心的衝突。如果內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處理,勢必影響著教育活動。站在乙個更高的角度來說,教師的心理...

對教師心理健康學習的幾點體會

南皮縣第四中學陳桂華 最近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 待人接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