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文學」講評

2021-08-25 00:16:34 字數 4675 閱讀 3598

2015屆高三語文「文學」作文講評作文題目

根據下面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有人說,文學激勵過一代又一代人,給人指明方向,使人向上進取,是人們的精神故鄉,所以文學是燈,它不會老。但如今的多數青年不再做文學夢,選擇更實際的金融、財會等賺錢專業。

一、審題

這個作文材料類似於今年高考作文材料,也有較強的思辨性。材料本身沒有特別固定的寫作指向,命題者的意圖也相對多元。

材料依句號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談一般(或普通)意義上的看法,「有人說」既可以理解成一般人的看法,也可以理解成「過去」(傳統)的觀點。前一部分的重點是談文學的作用,「激勵過一代又一代人」,怎麼激勵的?

「指明方向」「使人進取」「是人的精神故鄉」。「所以」「文學是燈,它不會老」,這是乙個因果複句,內容可以概括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人(作為精神故鄉)的文學不會老」。後一部分是說現狀,「但」表示轉折,「如今」與上文構成對應,表明當前現狀,選擇更實際的專業,「賺錢」是物質追求的代稱。

後半部分可以概括成「當今青年選擇更實際」。綜合整個材料,就是關於「精神追求與實際選擇」的思辨。

這個材料的解讀可以多元的。這個作文題是可以從多種角度來寫的。「文學夢與金錢追求」「精神追求與實際選擇」「不老的文學與青年的追求」「要麵包更要鮮花」「文學的不老與衰老經」「不能光是生活在夢中」等等都應該是完全符合題意的。

從考生實際看,本次作文離題很少,大部分題目較好:重拾文學、摒棄實用主義、文學不老、呼喚文學的回歸、飛揚文學夢、文學是一盞不老的燈、詩意的棲居。

二、評分

1.立意準確是:講「文學夢」「精神故鄉」或「生活要切合實際」等。

2.立意正確,語言一般就是三類下50分左右(上下1分),語言差劃到四類打分,有乙個亮點比如層次清晰、材料上有特色或者語言等有亮點就可以打二類,非常出色就是一類。

3.這次作文批改以48分為基準線,也就是說四類文不低於60%,下面的情況都是四類文:

(1)立意正確,但語言比較差,47分左右。(均分控制在47分)

(2)立意有點偏的,文筆好的四類中上,特別好的最高48分甚至50分,文筆差的四類中下,特別下的劃到五類。

評卷細則(補充)

1. 純粹是材料的擴寫、演繹,沒有自己的任何思考,不超過45分;

2. 全文所寫都是「讀書」「學習」「知識」「文藝」「文化」等,只在首尾硬貼上「文學」標籤,按偏題評分,一般在40分以內,如果構思和表達很好,也不超過45分。 典型失誤:

1. 審題不准,不能從整體上看待材料,把「文學」當成乙個概念,機械地使用,所有的

東西都解釋成了文學,所有的成功人士都離不開文學,文學包打一切。(需知文學的內涵很豐富,有「智慧型、感性、情感、個性、想象力、道德感、原創力、審美意識、生命理想、生存世界」等元素。近年來,江蘇高考對於關鍵概念「整體打包」的,判分為五類卷。

教學要引導學生在「準話題」這一大圓圈內找到濃黑的一點。)

2. 立意表述不清晰不具體,寫文章沒有乙個明確的中心,表述時喜歡絕對化,喜歡說「死話」。

3. 寫文章不會寫自己的思考,只是對材料進行詮釋,或給材料舉例子,或用材料裡的某句話作觀點,作題目。

文學之燈不能滅

生活貧困,朝露為伴,又何妨?與文學為伴,他依然悠閒自在,飄然安逸;屢次被貶,政治失意又何妨?與文學為伴,他已然淡泊名利,把酒當歌;孤獨惆悵無人理解又何妨?

與文學為伴,他笑看天邊雲卷雲舒。

那文學之燈,即使在清貧潦倒的狀況下,也能給予人心靈的撼動與支撐。

他捨棄絲竹之亂耳,案牘之勞形,重情義簡單的茅屋,每天過著彈素琴閱金經的生活,閒暇,與鴻儒談笑,一路瀟灑自在,縱使生活清貧,他在文學中暢快自如,獲得慰藉;縱使無豪宅大院,一間陋室,卻開心無所羈絆,何陋之有?

再看他,「一蓑煙雨任平生」,坎坷的仕途生活,他在文學中找到了心靈的歸宿,一杯清酒,嘆大江東去,他在文學中獲得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從此詩名遠揚,他向世人傳遞:即便生活坎坷,以書為伴,我依然曠達一生。

誠然,文學之燈的光芒不僅照耀在那些坎坷困頓的人身上,同時,也給孤獨寂寞的他,帶來了甘露與溫暖。

他是納蘭,相國公子衣食不愁,職位高赫,可是他從不在乎這些,他是寂寞的,後來的他在書中找到了方向感,縱使出身高貴,他依然心中懷詩,以詩為伴,以文學為家,他在歷史長流中永存。

是的,文學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擊破困頓,驅散孤單。

而如今的人們呢,年輕人不再做文學夢,一味的追求生活上的豐裕,選擇更為實際的金融、財會等賺錢的行業,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是否,一路奔走於物質中,卻忽略了自己的素養;是否,一路徘徊於功名之中,卻淡忘了精神的慰藉;是否,在官場中迷失,忘記了書本中教導的最簡單的人生道理。

文學之燈的光芒,一直照耀在華夏歷史上,請不要讓他在我們這代人身上熄滅。 盈盈月光,我只取那最溫暖的一束,漫漫長河,我只鍾情那美妙的文學,不再繁華中迷失了雙眼,不在榮光中丟失自我,即便丟失,我也要將文學重新拾起,重新點亮。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立永恆,沒有悲歡的姿態。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中飛揚。就像搏擊長空的鴻鵠,內心深處有虎嘯猿啼,但停下休息時他也懂得欣賞周圍的

風景,細嗅薔薇的幽香所帶來的寧靜。

雨果曾說,讓內心住著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於是多數青年涉足於金融,財會,不僅僅想獲得金財的富足,更是想像鴻鵠那般展翅高飛,因為其內心所著的困獸甦醒,於是雄心抱負促使他們前行、翱翔、

阿里巴巴的傳奇便是來自於這樣一位心懷猛虎的器材。不甘於平淡庸俗的生活,馬雲聽從內心猛虎的召喚,不畏他人懷疑的眼光,終是成就了他的帝國。正是內心的猛虎,讓他能夠肆意飛揚他的雄心。

而林徽因卻言,真正的寧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這種「修籬種菊」的隱士之舉讓人選擇親近文學。因為文學能給迷失方向的人指明道路,讓沉淪浮華的人得到精神的洗禮。

精神的崇高才能讓人甘於物質的清貧,才會停下匆忙的腳步,細嗅路旁薔薇的清香。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正是懷著這種信念,隱居於故鄉,筆耕他的精神家園。閒暇時踱步庭中,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觀天邊雲卷雲舒,好不愜意!他心中的拿書薔薇盛開著,讓他盡享生活之寧靜。

但是我不禁想問,猛虎我所欲也,薔薇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乎?非也,非也!蘇東坡不就很好地將其合二為一了?

他確實有馳騁官場的雄心,但他也有「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清幽。他有猛虎的豪邁也有薔薇的安詳,他深知極端地追求一方不是明智之舉,所以他更原諒這相輔相成,讓生活精彩而不熱烈,清幽而不寡淡。

因為「猛虎」的追求,所以敢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屍還:也是因為「猛虎」的追求所以九天攬月去,五洋捉鱉還:更是因為「猛虎」的追求,所以甘於平淡,風餐露宿。

就像扎根泥土的樹,享受枝葉的飄飛,也不忘樹根的安詳。我能選擇金融專業的挑戰,也可手捧文學,漫遊書的海洋。

我心有猛虎,卻細嗅薔薇。二者可得兼,又何樂而不為?

光明不熄,文學不死

上個世紀,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給許多苦於現實與夢想矛盾的青年點亮了心中之光。

如今,實用主義,娛樂至死的口號又給這黑夜增添了幾分濃稠。文學,努力用它微弱的光芒,支起一片光明,然而,文學畢竟更多的是一種理想主義,乾淨純粹得只是個人的一種內在情懷與修養。換個比喻,你是選擇追尋乙個遙遠的夢呢,還是眼前的一片麵包?

這個問題,恐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網際網路的蓬勃興起,馬雲等商業精英搖身成為時代的引領者,他們在財富之路上領到了大大的麵包,這無可非議。

但我們該思考的,應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難道就是金錢至上嗎?難道文學之燈就此熄滅,像**陳演恪等大師在今天,他們的思想影響就會永遠暗淡下去嗎?難道,追求財富就意味著拋棄文學嗎?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梅貽琦有言,大學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置於社會,也亦然。誠然,物質文明的發展相對於真個社會的發展,是必不可缺的,然,社會的靈魂卻應是如大師版發出炬炬

目光的精神文明,而對於文學的追求,也正應是和諧發展的強大精神後盾。

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有一些向著光明的踽踽獨行者。楊絳也好,賈平凹也罷,甚至是北大那個唯一報考古生物系的女生,我相信,他們的心中只著綿延不息的文學之光,其心中胸懷也定是高於常人。

也許我們沒有他們有勇氣,不敢做那個孤獨的獨行者,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徹底拋棄了文學。通往理想的路,有很多種,無法直行,抑可曲折而走。有事,迫於父母,社會的壓力,我們會走上一條實用之路,如選擇金融等專業。

直行無果,曲道亦可。

忙碌之餘,閒翻幾卷,靜思片刻,前人之語繞於耳間,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找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平衡點,也不失為明哲之舉。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彩共徘徊。心中自有半畝方塘,何愁心外刀光劍影,塵世紛爭,最怕是心中痴等方塘,然其身心早在俗世之中掙扎不開,以為人生只剩無盡黑暗,豈不悲哉!

黑暗無法退去,然前行著還在,只要光明不想熄,文學就不會死,實用至上,文學式微嗎?不,人各有志。

讓逐於名利者逐於名利吧,這是他們的選擇;讓踽踽獨行者依舊前行,只是多給予他們一點理解與溫暖;而讓夾於兩者之間的我們,努力的尋找現實與夢幻的支點,亦可感受到花開半開,醉飲微醺的情致。

多年前,那雙在黑夜中尋找光明的眼睛:我想,在多年之後,依然有著生生不息的力量,繼續尋找那不遠的光明!

點上一盞長明燈

有這樣乙個時代,男子能把萬丈豪情嘯成劍氣,吐出半個盛唐;女子能將心中掛念繡成千緞熠熠生輝。

有這樣乙個時代,遊子將浮雲歸鳥化作思鄉深情;將士把報國熱血灑向國土化為碧濤。 有這樣乙個時代,艱難困苦阻擋不了希望在燭光下醞釀,傷痛苦難嚇不退人們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文學,這盞點亮中國幾千年文化如歷史的明燈,指引著人們追尋心中的夢想,始終是人們心中的故鄉。

而如今,故鄉開始崩塌。

物質社會的不斷發展也造就了人們空虛的靈魂。當讀書求學不再為了思想和精神的發揚而是為了一己私利;當名人著書不再是為了引人向善而是為了提高關注度和**率;當青年不再做文學夢而紛紛選擇金融等賺錢專業,文學儼然已成為了風中殘燭。

新材料作文講評教案

新材料作文 彎路與直路 寫作指導及精彩例文劉序偉設計 作文題目 散步賈寶泉 散步的時候 我走直路 兒子卻故意 把直路走彎 我說 把彎路走直 就是捷徑了 兒子說 把直路走彎 路就延長了 寫作指導 1 人們對同一問題 同一事物進行思考,因所站的立場 人生閱歷 生活態度等主觀條件的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截...

語文文學常識 五

一 地理部分 1 陰 山北水南 陽 山南水北 2 左 東為左 右 西為右 3 河 黃河。江 長江 4 五岳 泰山 東 衡山 南 華山 西 恆山 北 嵩山 中 5 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 九華山 峨眉山 普陀山6 六合 天 地 東 南 西 北六個方位 7 八荒 東 東南 南 西南 西 西北 北 東北八個...

酸甜橘子材料作文講評教案

酸甜橘子 比喻類材料作文評講教案 台灣漫畫家蔡志忠說 如果拿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會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會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會感謝它是大的。請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乙個側面或乙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 詩歌除外 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