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2021-08-15 13:39:26 字數 5449 閱讀 8743

1. 土方工程

1.1. 挖方邊坡塌方

1.1.1. 現象

在挖方過程中或挖方後,基坑(槽)邊坡土方區域性或大面積塌落或滑塌,使地基土受到擾動,承載力降低,嚴重的會影響建築物的穩定和施工安全。

1.1.2. 原因分析

基坑(槽)開挖較深,放坡不夠;或挖方尺寸不夠,將坡腳挖去;或通過不同土層時,沒有根據土的特向分別放成不同坡度,致使邊坡失去穩定而造成塌方。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基坑(槽)時,未採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層濕化,粘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穩而引起塌方。

邊坡堆載過大,或受車輛、施工機械等外力振動影響,使坡體內剪下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導致塌方。

土質鬆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1.1.3. 預防措施

根據土方的種類及物理性質確定適當的邊坡坡度,當經過不同土層時,其邊坡應做成折線形。

做好地面排水措施,避免在影響邊坡穩定底範圍內積水,造成邊坡塌方。當基坑(槽)開挖範圍內有地下水時,應採取降、排水措施,將水位降至離基坑0.5mm以下方可開挖,並持續到回填完畢。

在坡頂上棄土、堆載時,棄土堆坡腳至挖方上邊緣底距離,應根據挖方深度、邊坡坡度和土底性質確定。當土質乾燥密實時,其距離不得小於3m,當土質鬆軟時,不得小於5m,以保證邊坡底穩定。

土方開挖應自上而下分段分層、依次進行,隨時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洩水,避免先挖坡腳,造成坡體失穩。相鄰基坑(槽)和管溝開挖時,應遵循先深後淺或同時進行底施工順序,並及時做好基礎或鋪管,盡量防止對地基底擾動。

1.1.4. 治理方法

對溝(槽)塌方,可將坡腳塌方清除作臨時性支護措施。

1.2. 基坑(槽)泡水

1.2.1. 現象

基坑(槽)開挖後,地基土被水浸泡,造成地基鬆軟,承載力降低,地基下沉。

1.2.2. 原因分析

開挖基坑未設排水溝或擋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採取降排水措施,將水位降至基坑開挖面以下。

施工中未連續降水,或停電影響。

1.2.3. 預防措施

開挖基坑(槽)周圍應設排水溝或擋水堤,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內;挖土放坡時,坡頂和坡腳至排水溝均應保持一定距離,一般為0.5~1.0m。

在潛水層內開挖基坑(槽)時,根據水位高度、潛水層厚度和湧水量,在潛水層標高最低點設定排水溝和集水井,防止流入基坑。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應在開挖標高坡腳設排水溝和集水井,並使開挖面、排水溝和集水井的深度始終保持一定差值,使地下水位降低至開挖面以下不小於0.5m。當基坑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以及多層土中上部有透水性強的土,或雖為同一種土,但上部地下水較旺時,應採取分層明溝排水法。

亦可採用井點降水方法。

施工中應保持連續降水,直至基坑(槽)回填完畢。

1.2.4. 治理方法

已被水淹泡的基坑(槽),應立即檢查排降水設施,疏通排水溝,並採取措施將水排淨。

對已設定截水溝而仍有小股水沖刷邊坡和坡腳時,可將邊坡挖成階梯形或湧袋土護坡,將水排走,使坡腳保持穩定。

已被水浸泡擾動的土,可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排水晾曬後夯實,或拋碎石、塊石夯實;換土夯實;挖去淤泥加深基礎等措施處理。

1.3. 基坑(槽)開挖遇流砂

1.3.1. 現象

當基坑(槽)開挖深於地下水位0.5m以下,採取坑內抽水時,坑(槽)底下面底土產生流動狀態,隨地下水一起湧進坑內,出現邊挖、邊冒,無法挖深底現象。發生流砂時,土完全失去承載力,不但使施工條件惡化,而且嚴重時會引起基礎邊坡塌方,附近建築物會因地基被掏空而下沉、傾斜,甚至倒塌。

1.3.2. 原因分析

當坑外水位高於坑內抽水後底水位,坑外水壓向坑內流動底動水壓等於或大於顆粒的浸水密度,使土粒懸浮失去穩定變成流動狀態,隨水從坑底或四周湧入坑內,如施工時採取強挖,抽水愈深,動水壓愈大,流砂就愈嚴重。

由於土顆粒周圍附著親水膠體顆粒,飽和時膠體顆粒吸水膨脹,使土粒密度減少,因而在不大底水衝力下能懸浮流動。

飽和砂土在振動作用下,結構被破壞,使土顆粒懸浮於水中並隨水流動。

易產生流砂底條件:水力坡度較大,流速大,當動水壓力超過土粒重量,達到能使土粒懸浮時,即會出現流砂現象;土層中有厚度大於250mm底粉砂土層;土底含水率大於3%以上或空隙率大於43%;土的含量小於10%;砂土的滲透係數很小,排水效能很差。

1.3.3. 防治措施

主要是「減少或平衡動水壓力」或「使動水壓力向下」,使坑底土粒穩定,不受水壓干擾。

安排在全年最低水位季節施工,使基坑內動水壓減小。

採取水下挖土(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坑內水壓與坑外地下水壓相平衡或縮小水頭差。

採用井點降水,使水位降至距基坑底0.5m以上,使動水壓力方向朝下,坑底土面保持無水狀態。

沿基坑外圍四周打板樁,深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從坑外流入坑內底滲流路線和滲水量,減少動水壓力。

採用化學壓力注漿或高壓水泥注漿,固結基坑周圍粉砂層,使形成防滲帷幕。

往坑底拋大石塊,增加土的壓重和減小動水壓力,同時組織快速施工。

當基坑面積較小,也可採取在四周設鋼板護筒,隨著挖土不斷加深,直至穿過流砂層。

1.4. 基坑回填土沉陷

1.4.1. 現象

基坑(槽)填土區域性或大片出現沉陷,造成靠牆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築物基礎積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築結構不均勻下沉,出現裂縫。

1.4.2. 原因分析

基坑(槽)中的積水、淤泥雜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礎兩側用鬆土回填,未經分層夯實;或槽邊鬆土落入基坑,夯填前未認真進行處理,回填後受到水的浸泡產生沉陷。

基槽寬度較窄,採用手夯回填夯實,未達到要求的密實度。

回填土料中夾有大量幹土塊,受水浸泡產生沉陷;或採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質土、碎塊草皮作塗料,回填質量不合要求。

回填土採用水泡沉實,含水量大,密實度達不到要求。

1.4.3. 預防措施

基坑回填前,應將槽中積水排淨,淤泥、鬆土、雜物清理乾淨,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滯水,應有排水措施。

回填土採取嚴格分層回填、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得大於300mm。土料和含水量應符合規定。回填土密實度要按規定抽樣檢查,使符合要求。

填土料中不得含有大於50mm直徑的土塊,不應有較多的幹土塊,急需進行下道工序時,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實。

嚴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

1.4.4. 治理方法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造成牆角空鼓,如混凝土面層尚未破壞,可填入碎石,側向擠壓搗實;若面層已經裂縫破壞,則應視面積大小或損壞情況,採取區域性或全部返工。區域性處理可用錘、鑿將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粘土、碎石混合物夯實,再作面層。

因回填土沉陷引起結構物下沉時,應會同設計部門針對情況採取加固措施。

2. 強夯加固地基

2.1. 地面隆起及翻漿

2.1.1. 現象

夯擊過程中地面出現隆起和翻漿現象。

2.1.2. 原因分析:

夯點選擇不合適,使夯擊壓縮變形德擴散角重疊。

夯擊有側向擠出現象。

夯擊後間歇時間短,空隙水壓力未完全消散。

有的土質夯擊數過多易出現翻漿。

雨期施工或土質含水量超過一定量時(一般為20%內),夯坑周圍出現隆起及夯點翻漿德現象。

2.1.3. 防治措施

調整夯點間距、落距、夯擊數等,使之不出現地面隆起和翻漿為準(視不同的土層、不同的機具)。

施工前要進行試夯確定:各夯點相互干擾的資料;各夯點壓縮變形的擴散角;各夯點達到要求效果的遍數;每夯一邊空隙水壓力消散完的間歇時間。

根據不同土層不同的設計要求,選擇合理的操作方法(連夯或試夯)。

再易翻漿的飽和粘土上,可在夯點下鋪填砂石墊層,以利空隙水壓的消散,可一次鋪成或分層鋪填。

盡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須雨期施工時,要挖排水溝,設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積水,減少夯擊數,增加空隙水的消散時間。

2.2. 夯擊效果差

2.2.1. 現象

夯擊後未能滿足設計要求深度的密實度。

2.2.2. 原因分析

冬期施工土層表面受凍,強夯時漿凍塊夯入土中,這樣消耗了夯擊能量又使未經壓縮的土塊夯入土中。

雨期施工地表水或地下水位高,影響了夯實效果。

夯擊時在土中產生了較大的衝擊波,破壞了原狀土,使之產生液化。

遇有淤泥或淤泥質土,強夯無效果,雖有裂縫出現,但空隙水不易消散掉。

2.2.3. 防止措施

雨期施工時,地表不得有積水,並增加排水通道,夯坑及時回填壓實,防止積水;在場外設定圍堰,防止外部地表水侵入。

地下水位高,可採用井點降水或明排水等辦法降水。

冬季應近可能避免施工,否則應增大夯擊能量,使能擊碎凍塊,並清除大凍塊,或待來年天暖後作最後夯實。

若基礎埋置較深,可採取先挖除表層土的辦法,減小夯擊厚度。

夯擊點一般按三角性或正方形網格狀布置,對荷載較大的部位,可適當增加夯擊點。

建築物最外圍夯點的中心線,應比建築物最外邊軸線再擴大1-2排夯點。

土層發生液化,應停止夯擊。

間歇時間是保證夯擊效果的關鍵,主要根據空隙水壓力消散完來確定。

當夯擊效果不顯著時(與土層有關),應鋪以袋裝砂井或石灰樁配合使用,以利排水,增加加固效果。

夯錘應有排氣孔。

3. 鋼管樁

3.1. 鋼管樁頂變形

3.1.1. 現象

鋼管樁在施打過程中,特別是較長的樁,經大能量、長時間打擊,產生變形。

3.1.2. 原因分析

遇到了堅硬的障礙物。

遇到了堅硬的硬夾層。

由於地質描述不祥,勘探點較少。

樁頂的減振材料墊的過薄,更換不及時,選擇不合適。

打樁錘選擇不佳,打樁順序不合理、。

穩樁校正不嚴格,造成鎚擊偏心,影響了垂直貫入。

場地平整度偏差過大,造成樁易傾斜打入,使樁沉入困難。

3.1.3. 防治措施

根據地質的複雜程度進行詳細勘察,加密探孔,必要時,一樁一探。

放樁位時,先用釺探查找地下物,及時清除後,再放樁位點。

平整打樁場地時,應將舊房基等物挖除掉,場地平整度要求不超過10%,並要求密實度,能使樁機正常行走,必要時鋪砂卵石墊層、灰土墊層或路基箱等措施。

穿硬夾層時,可選用射水法、氣吹法等措施。

打樁前,樁帽內墊上合適的減振材料,如麻袋、布輪等物,隨時更換或一樁一換。穩樁要雙向校正,保證垂直打入,垂直偏差不得大於0.5%。

打壞變形的樁頂,接樁時應割除掉,以便順利接樁。

施打超長有直徑較大的樁時,選用大能量的柴油錘,以重錘低基為佳。

3.2. 鋼管樁樁身傾斜

3.2.1. 現象

樁身垂直偏差過大。

3.2.2. 原因分析

打樁機架挺杆導向固定垂直於底盤,不能作前後左右微調,但使用不便。在沉樁過程中,如果場地不平,有較大坡度,挺桿導向也隨著傾斜,則樁在沉入過程中隨著挺桿導向也會產生傾斜。

穩樁時樁不垂直,樁帽、樁錘及樁不在同一直線上。

鋼管樁製作中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樁尖偏離軸線加大,打入過程中接樁未校正好就進行接樁,產生的偏斜過大,焊接質量不合格。

樁入土後,突遇大塊堅硬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

鋼樁運輸、堆放不合要求,搬運、吊放有強烈撞擊,造成樁體損壞或彎曲。

3.2.3. 防治措施

施工前,把打樁場地內一切地下障礙物清除掉,尤其是樁位下的障礙物,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釺了解,最後放樁位點。

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本工程擬對以下質量通病進行預防和治理 1 防水工程滲漏治理 2 預拌 商品 砼現澆板裂縫治理 3 外牆外保溫脫落 裂縫治理 4 給水管水平度 垂直度質量通病的治理 5 層高偏差的治理措施 一 鋼筋砼現澆板裂縫預防及治理措施 本工程採用商品砼,如何控制商品砼現澆板裂縫的質量通病就成了我們施工中的重中之...

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目錄一 編制說明 2 1.1 編制依據 2 1.2 編制說明 2 二 工程概況 3 三 組織機構 4 3.1 組織機構 4 3.2 組織保證措施 4 四 工程質量缺陷預案 5 4.1.土方工程質量缺陷預案 5 4.2 模板工程質量缺陷預案 9 4.3 鋼筋工程質量缺陷預案 10 4.4 混凝土工程質...

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目錄1 鋼筋綁紮通病的防治 2 2 幫浦送砼施工節點工序的控制 3 3 牆柱砼豎向結構跟部的漏漿 蜂窩 麻麵 4 4 現澆砼結構板開裂 5 5 地下室外牆及水池壁防滲漏的預防措施 6 6 抹灰空鼓 開裂的防治 6 7 外牆窗戶滲漏的防治 7 8 外牆滲漏的防治 7 9 水泥混凝土樓地面起砂 空鼓 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