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裡的管理之道

2021-08-03 14:13:46 字數 1076 閱讀 3849

**:價值中國作者:林濤

中庸之道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乙個理論,但長久以來,中庸之道被看做是平庸之道,也有不少人認為中庸就是堅守中立。正是因為對中庸的誤解,不少管理者對中庸之道的管理方式採取牴觸的態度。

中庸雖然最初被看做是「道德標準」,但在其中,有兩個經典的理論,是最為值得管理者所學習的,其一為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通權達變。所謂管理,雖然有一些核心的思想和理論在其中,但卻沒有一條通用的管理之道。即便有被大家公認為有效的管理準則,在適用於不同的公司時,依然會產生不同的狀況,就其原因,在於管理本身就是對人和事的管理,由於不同的人與事,所產生出的問題各不相同。

所謂的管理者,就是因應各不相同的問題找出解決之道。

造成團隊出現問題的原因很多,人員的變動、突發事件的產生、外部環境的改變等等,管理者如果用衡量的眼光來看待所發生的問題,通常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惡化。中庸中所提到的因地制宜,既是用變數的眼光看待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問題產生的根源來尋找解決的方法。管理學中的理論及準則,應該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而非唯一的標準。

另外乙個重要的理論是執兩用中,就是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掌握適當的度,避免走入極端。所謂的度,是在兩個極端中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古語中有物極必反一說,即便是好的事情,如果太過於極致,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最為常見的便是執行力,管理中經常追求使命必達一說,這樣雖然能夠提公升執行效率,但管理者是否想過以下集中情況:無條件的執行,是否會讓部屬失去創造力和創新能力;部屬的完全服從,在遇到錯誤的命令時是否有人能夠進行控制和制止。

度可以被認為是在矛盾當中尋找最折中的方案,以剛才的案例來說,如何既保證團隊有高效的執行力,有能夠始終有創新的能力,這就是在執行力與創新能力兩個矛盾之間尋找平衡點。這和乙個公司究竟是靠制度化來進行管理,還是靠人情化來進行管理類似。絕對的制度化,企業會變得不近人情,容易失人心;而絕對的人情化,又會變得混亂而失去應有的準則。

避免走入兩個極端,採取最適合的「度」去管理,才是最為適合的方式。

在中庸中,孔子曾說:「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雖然意味中庸乃聖賢之道,想要達到並非易事,但人可以通過不斷的調整以接近中庸的狀態。管理者亦是如此,沒有從不犯錯的管理者,但如果能夠在「不完美的狀況下作出最正確決定」,也可以成為最佳的管理者了。

中庸之道的家庭平衡計畫

宗旨 讓每一位羅氏人的家庭幸福美滿,公司業績持續發展,取得事業家庭雙豐收 實行彈性工作制 組織員工俱樂部 家庭日企業參觀活動。按區域組織員工家庭聚會 倡導員工範圍內的家庭互助。工會組織健康養生減壓系列講座 寒暑假員工子女代託管。企業 活動 彈性工作制 以每個月的總打卡時間進行考勤,每月在公司的考勤時...

2 習君子之道 中庸之道是企業管理的必備法則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處世 做人的哲學,同時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發揮重要作用。但歷代對中庸之道的解釋不盡相同,企業管理者要用中庸之道管理企業,就必須知道什麼是中庸。漢語的 中 字有幾種解釋,在先秦古籍中就有三層含義 一指中間 中等 兩者之間。二指適宜 合適 恰好 合乎一定標準。三指人心 內心,即人...

唯物辯證法」與 中庸之道

在潛意識裡,我會把唯物辯證主義與中國古代所講究的 中庸之道 之間畫上約等號,它們之間彷彿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唯物辯證法中的發展聯絡矛盾,更像是物質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隱含的更多的是相對的部分。而辯證否定則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批判認知,從而使得世間的萬物都和諧化,這與 中庸之道 的追求社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