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2021-08-02 04:44:03 字數 5170 閱讀 2852

一、商品二因素

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使用價值本身並不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之所以要考察使用價值,是因為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其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一種物品要成為商品,僅有使用價值是不夠的,它還必須是用來交換的,即具有交換價值。

交換價值: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與另一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關係和比例。兩種不同的使用價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換,原因在於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在本質上共同的東西。

只有在本質上共同的東西,在數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較的。這種本質上相同的東西就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價值。

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體現了商品生產者相互比較和交換勞動的經濟關係。價值是乙個歷史的範疇。

作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價值是商品最本質的因素。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關係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①使用價值與價值是統一的。二者共處於乙個統一體中,缺一就不成其為商品。價值的存在要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也就不會有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於使用價值之中。

②使用價值與價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現在:

第一,對同一商品生產者或消費者來說,同一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體現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係。

第三,使用價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屬性,是永恆的範疇;價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屬性,是商品經濟的範疇,因而是歷史的範疇。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由於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

二、勞動二重性

具體勞動(使用價值)和抽象勞動(價值)

在商品生產中,人們為了生產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商品,就要進行一定形式的勞動。使用價值的不同屬性,決定了勞動的特殊形式。如生產上衣需要裁縫的勞動,裁縫利用尺子、剪刀等縫紉工具,對布料進行加工生產出上衣。

這種勞動是根據勞動的目的、加工物件、生產手段、操作方式、生產結果等來區分的。這種具有不同性質和不同具體形式的勞動就是具體勞動。具體勞動是創造商品使用價值的勞動,它體現著人和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永久條件,是不以社會形態的變化為轉移的。

但是,具體勞動的種類和操作方式,都隨著生產力和生產專業化、社會分工的發展而不斷擴充套件和變化。生產商品的勞動,不管其具體形式如何千差萬別,都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產耗費。這種撇開了具體勞動特殊性質的一般人類勞動就是抽象勞動。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它是價值的實體,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抽象勞動是商品經濟中所特有的社會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勞動所具有的二重性,是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

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決定的。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它解決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它體現的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

三、價值量

商品的價值量是商品價值的大小,通常是單位價值量。 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商品是勞動產品,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形成的,因而它的價值量要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衡量。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越低。 若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價值決定**,**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的基礎。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這裡所說的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現時某一生產部門大多數產品生產已經達到的技術裝備水平。

對商品生產者的意義:① 決定商品生產者的勞動消耗能否全部得到補償;② 決定商品生產者的盈利水平;③ 決定商品生產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命運。

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推動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複雜勞動是倍加的簡單勞動:簡單勞動是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一般勞動者都能勝任的勞動;複雜勞動是指具有一定技術專長的勞動,而獲得這些技術專長和知識,需要經受專門的培養和訓練。複雜勞動等於倍加或自乘的簡單勞動。

四、價值形式

在人類歷史上,自從出現商品交換以來,商品的價值形式已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有四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這種價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來表示:2隻羊=1把斧子;或1擔谷=1頭牛。

這是商品交換處於萌芽階段的價值表現形式。商品交換最初是在原始公社之間發生的。原始部落都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由於自然環境不同,生產條件不同,偶爾會發生互相交換餘缺產品的行為。

例如,內陸的原始人集團拿糧食同沿海的原始人集團交換食鹽,平原地區的原始人集團拿牲畜同山區的原始人集團交換石刀石斧。由於原始公社自給有餘的產品不多,原始部落之間的這種商品交換,只是偶然現象。所以,一種商品的價值通過交換從另一種商品上表現出來,也只是偶然發生:

1把斧子只是偶然地成為2隻羊的交換價值,1頭牛只是偶然地成為一擔谷的交換價值。

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這種價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來表示:2隻羊=1把斧子,或=1擔谷,或=1包鹽,等等。

這一價值形式反映了生產力和社會分工有了發展的條件下日益擴大的商品交換關係。在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分離以後,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自給以後可以用來交換的產品已較前增多。交換成為比較經常的事情,交換的範圍也擴大了。

一種產品已經不是只能偶然地同另一種產品相交換,而是可以同多種產品相交換了。因此,商品的價值表現擴大了它的範圍。2隻羊的價值,現在有了1把斧子、1擔谷、1包鹽等等一系列的交換價值,即一系列的價值形式。

一般價值形式:這一階段商品交換的特點,就是出現了表現一切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前兩個階段的商品交換,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換。

一種商品同另一種商品交換,不借助於任何中介物。而到了這第三階段,一般等價物成了商品交換的中介。一切商品都首先同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發生價值關係,然後借助於一般等價物的中介,完成交換過程。

例如,在羊成為一般等價物的情況下,穀物與牛的交換便是通過「1擔谷=2隻羊=1頭牛」的形式來實現的。一般等價物出現以後,一切商品的價值都通過它來表現。千千萬萬種商品的價值,有了一般的即統一的表現形式,因此稱做一般價值形式。

這一形式的出現,是同人類歷史發展過的這樣乙個階段聯絡著的:隨著手工業同農業的分離,出現了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而商品生產要以商品交換的順暢進行為條件;商品生產者如果不能順利地把他的產品交換成生產上必需的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上必需的各種消費品,就無法進行再生產。

直接的物物交換有很大的侷限性。交換雙方必須恰巧互相需要對方的產品,交換才能進行,而這樣的情況是不容易碰到的。一般等價物便是適應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為著克服直接物物交換的困難而產生的。

它的出現,經歷了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標誌著商品交換的巨大發展。

貨幣形式: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往往帶有地域性和時間性。在各國歷史上,羊、布、貝殼、獸皮、公牛等等都曾充當過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的地域性和不穩定性,限制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必然要突破一般價值形式的這種侷限性。在乙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中,隨著商品數量的增加和商品交換的發展,一般等價物的職能逐漸固定在***金、銀身上。

這種穩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金(或銀),便是貨幣。自從出現了貨幣,一切商品首先同貨幣相交換,用貨幣表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就出現了價值的貨幣形式。它是價值形式發展的最高端段。

五、價值的實質

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係:商品的拜物教性質及其秘密在商品生產條件下,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係採取了商品與商品之間的關係,即物與物之間關係的形式。人們的社會關係被物掩蓋,生產關係被物化,從而使商品具有了難以理解的性質,即商品拜物教性質。

商品的神秘性並不**於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於商品形式本身:人類勞動的同一性,取得了等價物的代表形式;而價值量是用勞動持續的時間來計量,兩個價值可以進行比較;生產商品的私人勞動必需交換成功,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在非商品生產社會裡,勞動產品沒有拜物教性質;孤獨的個人生產者和他的產品之間的全部關係不存在拜物教性質;歐洲中世紀封建制度以人身的依附關係為特徵,生產者的勞動不表現為價值,不存在拜物教性質;在自給自足的農村家長制生產中,產品部表現在商品,沒有拜物教性質;在自由人聯合體中,人對勞動和勞動產品的社會關係也是清楚的,不存在拜物教性質。

因此,只要是勞動產品作為商品來生產、交換,就必然帶上拜物教的性質,它只能隨著商品生產的消失而消失。商品拜物教本質上是指商品經濟中的人的關係的物化,即人的社會經濟關係被顛倒的表現為物的屬性和物的關係的客觀性質。商品拜物教性質,**於生產商品的勞動所特有的社會性質——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及其矛盾。

1.由於存在社會分工,每個商品的生產都是私人的。這種私人勞動的總和形成社會總勞動。

但是這紅私人勞動的社會關係不是表現為人們在自己勞動中直接的社會關係,而必須在交換中體現出來,於是表現成了人們之間的物的關係和物之間的社會關係。

2.私人的勞動產品在交換過程中必須取得一種社會認可的一般的價值形式,從而得到社會等同性,證明他的勞動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只有他的私人勞動被社會認可,他的勞動才能滿足他本人對使用價值的多種需要。

於是,私人勞動出現了二重的社會性質:等同性與有用性;這二重社會性質只是反映在商品交換中,被物化、被商品掩蓋了生產者之間的關係。

3.勞動產品的價值只是生產時所耗費的人類勞動,因此確定價值量的大小依據的是生產勞動所持續的時間。這種確定採取了物的形式,使得價值量的變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造成了物支配人的假象,加重了人們社會關係的物化。

4.最後,統一代表商品價值的貨幣出現,進一步確定了商品的價值性質。商品的貨幣形式掩蓋了私人勞動的社會性質及私人勞動者的社會關係。

人們之間的所有社會經濟關係,完全物化成商品的物之間的關係。

六、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表現形式:**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正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因商品**雖然時公升時降,但商品**的變動總是以其價值為軸心。

另外,從較長時期和全社會來看,商品**與價值的偏離有正有負,可彼此抵消。因此總體上商品的**與價值還是相等的。

作用:1、調節作用:價值規律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從而調節商品的生產和流通;

2、刺激作用:價值規律促進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篩子作用:價值規律促進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優勝劣汰。

2019考研政治馬原知識點背誦勞動價值論

4.貨幣 商品的交換是以貨幣為媒介的,貨幣是在長期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有五種職能,即價值尺度 流通手段 貯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貨幣的出現使商品世界分為商品和貨幣兩極,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就發展成為外在的商品和貨幣的矛盾。三 價值規律及其作用 1.基本內容...

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及其在時代變化中的發展

回顧了關於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進展狀況,從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第一次提出勞動創造價值,到馬克思創立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再到今天,隨著勞動內容 結構 方式的變化,勞動價值理論的新發展。勞動價值理論不是封閉的,而是乙個開放式的理論體系,需要人們結合時代內容不斷發展,才能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價值勞動價值論價值...

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如何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主要內容有 1 商品的二因素與勞動的二重性原理。商品的二因素是價值與使用價值,勞動的二重性是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正是勞動的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重性。價值 抽象勞動,使用價值 具體勞動。2 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商品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