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複習 1

2021-07-22 15:10:18 字數 4900 閱讀 6481

第一課化石

一、填空:

1、化石可分(實體化石)、(特殊化石)、(遺跡化石)、(模鑄化石)、(化學化石)等幾種。其中琥珀昆蟲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龍蛋化石是(遺跡化石),苔蘚化石好、三葉蟲化石是(模鑄化石)。

2、課本第4頁的恐龍頭骨化石分別是(暴龍)和(圓頂龍)頭骨化石。牙齒尖銳的動物一般是(肉食性)動物,牙齒扁平的動物一般是(草食性)動物。從牙齒的特點可以看出(暴龍)是肉食性恐龍,(圓頂龍)草食性恐龍。

3、(中華龍鳥)是由爬行動物恐龍向鳥類進化的代表性動物。

4、人們通過(化石)來了解遠古時期的生物。

5、科學家根據(化石的標本)借助現代科技復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問題:

1、什麼是化石? 在漫長的年代中,經過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了跟石頭一樣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麼作用? 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 答:①、生物必須被沉積泥沙覆蓋,②、被覆蓋的生物必須與空氣隔絕,③、必須在高溫和高壓下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列舉植物化石或魚化石的形成過程。) 答:

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毀滅,植物倒入湖中堆積;植物被沉積的泥沙層層覆蓋;被覆蓋的植物在地下與空氣隔絕,經過漫長的變化,形成了化石。

魚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魚死後,沉入水底,被沉積的泥沙覆蓋。由於與空氣隔絕,魚的屍體不會腐爛。經過億萬年的變化,在高溫高壓作用下,便形成像石頭一樣堅硬的東西,這就是魚化石。

第二課時探索動物的發展史

1、填空:

1、生物的進化趨勢是由(水生)到(陸生);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

2、最早的馬叫(始祖馬),出現在(5000萬年)前,體型像(狐狸),牙齒適於取食(樹葉),前肢有(四趾),中趾長,後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為食。

3、約3000萬年前,出現了(漸新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森林)裡。

4、約2000萬年前,出現了(中新馬),它由森林生活改變為(草原生活),適於取食乾草,前後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別發達,第

二、四趾(退化),適合在草原上(奔跑)。

5、700萬年前,出現了(上新馬),前後肢僅剩下發達的(中趾),第

二、四趾(只留遺跡)。

6、現代馬出現在(300萬年前)。

7、(化石記錄)表明,從始祖馬帶現代馬的進化過程中,曾出現過許多分支,但在長期(生存鬥爭)過程中大都(滅絕)了,只剩下現代馬這一支生存下來並得到發展。

8、現代的馬是由馬的祖先逐漸(發展)、(進化)來的。

二、簡答:

1、什麼是生物的進化? 答:生物從古到今都在不斷發生變化,科學家把生物的這種變化趨勢叫進化。

2、現代馬比它的祖先們更適應溫帶草原生活嗎?這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現代馬隻剩下發達的中趾,體型高大健壯,適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齒適應於取食乾草。

第三課時誰能生存下來

1、填空:

1、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生物自然發展的規律。

2、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2023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他在書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是(適者生存——生物進化學說),他認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發生的,同一物種內哪些個體更能適應環境,它們就比其他個體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來。

3、十九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三大發現是: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學說、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

4、距今1.3億年前,地球上有稱霸一時的動物叫(恐龍),它們繁殖很快的主要條件是(當時地球上氣候溫暖,動植物豐富,很適合他們的生存)。

二、簡答題:

1、按達爾文自然選擇的學說,討論現在的長頸鹿為什麼頸部這麼長? 答:頸長的長頸鹿適應變化的環境,容易存活,頸短的長頸鹿不適應變化的環境,容易死亡。

由於自然環境的選擇作用,一代代選擇,頸部變得更長的長頸鹿更容易存活,導致現在的長頸鹿的頸部這樣長。

2、說說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答:因為恐龍不能適應氣候環境變化和地質變化。

一是氣候變冷(草食性恐龍飢寒交迫死去,肉食性恐龍自然隨之死去) 二是地殼活動頻繁(**、火山噴發、大洪水)等因素導致三是宇宙中的新星**,恐龍又一次大量死亡; 四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發生**,恐龍滅絕。

第四課時月球上有什麼

1、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平均距離地球(38.44萬)千公尺,直徑(3476)千公尺,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最顯著的特徵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其中最大的環形山的直徑達(235千公尺).觀察發現,環形山的形狀很像火山口和隕星坑。

3、月球表面高低起伏,較高的地方是(高原),較暗的地方是(廣闊的平原)。

4、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分),晝夜溫差大,白天的最高溫度可達(127℃),夜間的最低溫度可降到(-183℃),因此月球上沒有(生命)的存在。

5、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當於地球表面引力的(1/6)。

6、根據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標本,測定月球的年齡約有(50億)年,比地球古老。

二、簡答:

1、你認為月球上眾多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 答:可能是由小天體碰撞和火山**形成的。

2、乙個大力士在地球上所舉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學生也能將它舉起,這是什麼原因? 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當於地球表面的1/6。

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風雨雷電嗎? 答:沒有。因為地球上的各種天氣現象是大氣和水迴圈運動的結果,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分,所以不能產生各種天氣現象。

4、月球上有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嗎? 答:沒有。因為月球上不具備生物生存需要的空氣和水等條件。

5、月球上有什麼? 答:月球上有高原、有廣闊的平原、有星羅棋布的環形山。

第五課時觀察月球

1、填空:

1、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規律: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東向西)運動。但明亮部分的形狀(沒有)什麼變化;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西向東)移動。

同時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和方向)也發生了變化。

2、月相變化與月球的運動規律:月球(明亮和黑暗兩部分的不斷變化的狀況)叫做月相,兩次月圓之間大約相隔29.5天;月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圈大約需要(27.

3)個地球日,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圈大約需要(27.3)個地球日;月相變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圍繞地球公轉)的過程中發生的。

3、各時間段月相名稱: 農曆上半月時:農曆初一初二,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或朔月)。

初三初四,月牙缺口(向東),圓弧(向西),是為(蛾眉月)。 初七初八明暗各半的月亮是為(上弦月)。 到了農曆十五前後看到的圓月,為滿月(或望月)。

進入農曆下半月時,月亮出現的時間會每天變(晚),並且逐漸出現(缺口),缺口(向西)。在農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二十

七、二十八時黎明前掛在(東方)天空的月牙稱(殘月)。

4、月球明亮部分的變化規律: 上半月在傍晚時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東)移動,月亮的明亮部分(向西),隨著日期的變化明亮部分逐漸(增多)。直至(滿月)。

下半月在清晨時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東)移動,月亮的明亮部分(向東),隨著日期的變化明亮部分逐漸(變少)。直至(朔月)。

5、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與月相的變化都是(週期性)的,有(規律)的。

第六課時月相的成因

1、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在不停地圍繞地球(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2、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

3、月相變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圍繞(地球自西向東公轉)的過程中發生的。

4、當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我們看到的月相是(新月),發生的時間是(農曆初一)。

5、當地球處於太陽和月球之間時,我們看到的月相是(滿月),發生的時間是(農曆十五或十六)。

二、問答;

1、月相變化是怎樣形成的? 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陽光。月球不停地繞地球公轉,日、地、月三個天體的位置不斷變化,地球上的人們看到月球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也隨著變化,這就是月相變化。

第七課登上月球

1、填空

1、(2023年)加利略用自製的望遠鏡對著月球後,人類就開始了對月球的科學探測。

2、(2023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於2023年吧太空飛行員(加加林)送上近地軌道,人類便闖入太空開始對月球進行探測。

3、到20世紀70年代末,蘇聯共向月球發**(32)枚探測器,美國向月球發**(21枚)探測裝置。

4、美國的阿波羅計畫始於(2023年),(2023年7月20日),美國太空飛行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夢想。

5、從2023年到2023年,美國共進行了(5次)「阿波羅」飛行,共有(12)名太空飛行員登上月球,對月球表面進行了廣泛考察。

6、我國已經啟動了乙個以(「嫦娥」)探月計畫為起點的慶大的月球探測計畫。

7、(2023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2023年10月1日18時)「嫦娥二號」順利發射,(2023年12月2日1時30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8、2023年6月11日成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有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三名太空飛行員同時公升空,任務時間15天。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2、問答:

太空飛行員登月球前要做哪些準備? 答:乘著宇宙飛船,帶上氧氣、水、食品(特製的)、穿上既散熱又保暖、能防輻射的太空衣,配備通訊,科學考察所需要的各類儀器等。

第八課太陽

1、填空:

1、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直徑是地球的109倍(約139萬千公尺),體積為(141億億)立方千公尺,約是地球體積的130萬倍。

2、光的傳播速度為每秒30萬千公尺,太陽離地球大約1.5億千公尺。太陽光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20秒。

3、太陽是個會發光發熱的(大火球),全部由(氣體)構成。其中主要為(氫氣)和(氧氣).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有攝氏(5500)度,中心溫度高達攝氏(1500萬)度。

鄂教版六年級下冊期中複習

六年級下語文期中複習 一 看拼音寫漢字 二 組詞 三 選正確的讀音 四 多音字 五 把成語補充完整 六 仿照例子寫詞句 花鳥魚蟲 江河湖海 梅蘭竹菊 筆墨紙硯 防不勝防 訪不勝訪 數不勝數 日得一日 深入淺出 出生入死 七上八下 前赴後繼 眼疾手快 百依百順 薄情寡義 日思夜想 亮晶晶 笑嘻嘻 毛茸...

鄂教版下冊六年級語文畢業複習試卷

六年級畢業語文複習試卷 一 仿寫句子 1 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2 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3 她那魁梧的身軀,敏銳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立即給人以不可磨滅的印象。4 李姐更不會想到,夫人還為她設計墓地,不但把她安排進自己的陵園,而且和自己的...

鄂教版六年級科學教學計畫

劉合奇一 教材情況分析 六年級通過上冊的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 我們居住的星球 的觀察 研究 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 活動過程。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裡,我們學習 無限宇宙 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大他們觀察 研究 認識事物的視野,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 活動,提高科學 能力和科學素養是六年級下冊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