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麼的標課教案

2021-07-15 06:31:40 字數 3773 閱讀 4377

《人是什麼》趙鑫珊教案

一、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記誦文中出現的關於人的本質**的經典見解。

2、能力目標:能按照要求蒐集整理概括歸納文中的重要資訊。

3、情感目標:理解「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這個問題,樹立偉大的志向,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

二、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提出的「人是什麼」這個問題,樹立偉大的志向,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握現在的美好時光。

三、 教學難點

透過愛因斯坦、雨果、歌德、康德和孔子的言行中歸納出中外哲學對人做出了怎樣的解釋以及作者的觀點、評價。

四、 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 教學用具:多**

六、 教法和學法

教法:講授法、點撥法、討論法。

學法:朗誦法、討論法、背誦法並結合「自主、合作、**」的新型學法

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匯入:同學們,在你們的眼中人是什麼呢?(回答、總結)那同學們,今天讓我們看看作者眼中的人和我們想象的人究竟有什麼區別.讓我們一起走進趙鑫珊的人是什麼。

1、了解作者及其相關知識:

趙鑫珊,2023年出生,20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德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員,中國當代知名的哲學家、科學史學家、文學家、文藝思想家、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在《趙鑫珊》自序中,作者稱他的志向是做個大磨盤,上盤是文科,底盤是理科,中心軸是哲學,以對世界人生的好奇與激情為動力,試著將一些世界的問題碾碎,最後流出散文詩的段落與句子。從這裡我們看出作者是乙個博覽古今、通曉文理的一位才子。

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人是什麼》則出自作者於2023年發表在《科學、藝術、哲理斷想》上的一片哲理散文。

2、整體初讀,整合課文 ,理清文章思路。

快速閱讀課文,教師由淺人深、環環相扣地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思考1:標題是「人是什麼」,那麼文章是不是要給「人」下定義?

不是,文章其實是論述人生的意義。

思考2: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在於不斷追求,不斷工作。

思考3:文章可以分為哪兩部分?請同學們概括本文內容。

課文可以分為前後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列舉愛因斯坦、雨果、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師對「人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這一部分的中心點,是說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工作。

第二部分作者將人生劃分為以往、現時和未來三部分,認為「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對往事的追憶、對現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

3、內容講解。

思考1: 同學們,讓你們一起來看看中外哲學家愛因斯坦、雨果、歌德、康德、孔子對人做了什麼樣的評價以及作者做出了怎樣的理解.

第一組回答愛因斯坦關於人的回答和作者的評價。(補充)

第二組回答雨果和歌德關於人的回答和作者的評價。(補充)

第三組回答康德和孔子關於人的回答和作者的評價。(補充)

思考2:愛因斯坦、雨果、歌徳、康徳、孔子等大師在談論「人是什麼」這一問題時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答案: 雨果、的觀點是憂鬱、悲觀、消極的。而歌徳、康徳、愛因斯坦、孔子等人的觀點是積極樂觀的。

思考3:「東西方哲學家竟有如此一致的見解」,這「如此一致的見解」是什麼?

答案:人活著就要工作,就要創造,就不能停下來。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小結:人生的意義在於不斷工作 。

思考4:作者對人的三部劃分有什麼意義和三者之間的關係

作者認為「人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對往事的追憶、對現時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

對往事的追憶,有好幾層意義:

第一、回憶給人慰藉快樂;

第二、回憶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

第三、即使回憶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憂鬱,能給人最高的美學享受;

第四、回憶又是許多文藝作品創造心理動機之一;

第五、追憶往事可以彌補現時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願望的實現。

對現實的把握的意義:

第一、就是要珍惜並牢牢地把握現時每一分鐘,努力工作;

第二、把握現時是實現希望的前提和保證

對未來的憧憬的意義:

第一、沒有希望的人,就是絕望的人,就是死氣沉沉的人,沒有生氣的人

第二、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第三、使人感到幸福和滿足。

第四、正是孔子所說的「生無所息」的生活強者。

對過去的追憶、對現實的把握和對未來的憧憬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一、對往事的追憶、對現實的把握、對未來的憧憬,三者有不可分割的聯絡。

第二、失去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希望,就難以把握現時。把握不了現時的人則不成其為人。

第三:回憶固然有其意義,畢竟是遠了、暗了的暮靄,對未來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第四:現在是「1」,未來是「0」

4、藝術特色分析:

本文作為一篇經典的哲理散文,其語言生動,充滿激情,頗具鼓動性和號召力。

(1)、比喻生動貼切,表意準確。如:「他必然會像初冬從樹上飄落下來的最後一片枯葉,在西風殘照中孤零零的漫無目的的亂舞。

」是的,把握不了現在,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就會像枯葉一樣隨風亂飄,一切的一切,總是空想。這一比喻就十分生動地把意思準確地表達出來了。

(2)、排比的語式、反問的語氣,使語句頗有氣勢,引發情感的共鳴。如「誰沒有青春時代?誰沒有往日的愛情?

當你滿頭白髮,站在落日的斜暉中,突然聽到從遠處深秋的樹林裡飄來了這首歌曲,你怎能抗拒它的感情力量?你怎能抗拒回憶?」

(3)、引用巧妙得當,自然流暢。文章多處運用了引用的手法,增添了文章的文學性。如美國電影《翠堤春曉》插曲《當我們還年輕》的引用讓我們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更體會到回憶的自然,無法抗拒。

(4)、想象豐富,語言優美,富有激情,處處佳句,處處警語。令我們不能不為之所動。「串起記憶中那已散落的明珠,是為了借助與昔日這面反射鏡來照亮當前人生的道路,增強憧憬未來的信心和勇氣」,「那是一種無法抗拒的心理衝力,就像春天來了,種子破土發芽不可抗拒一樣」,「0只有在1的後面(而不是在1的前面)才能顯示它的價值和分量」等等,字字句句,值得我們深味,引發我們深思,令人奮發,催人奮進。

5、課外練習,拓寬延伸,布置作業:

寫一篇話題作文,示例如下:

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山田本一,2023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他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型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以為他故弄玄虛。兩年後,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義大利北部城市公尺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

記者又請他談經驗。他仍然是那一句話。這一次沒有人不再相信他,但對他的所謂智慧型百思而不得其解。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乙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公尺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乙個目標衝擊,等到達第乙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

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跑了。

有人說,高三就是高山。想想到明年6月份還有近一年的時間,而至於重點大學,對學生的成績要求是很高的。如果你就是山田本一,你會怎樣面對這段生活呢?

要求: 1、以山本田一得人生經歷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2、題目自擬。

3、主要談談自己對高三學習的規劃。

4、字數不限。

八、 板書設計:

一、作者簡介;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三、分析中外哲學家關於人的理解以及作者的評價;

四、分析作者關於人的理解,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五、分析案例、布置作業。

《人是什麼》教案

教學目的 理解 人是什麼 這個問題,樹立偉大的志向,把握現在的的美好時光。教學重點 理解對現實的把握是 構 的最重要部分 教學難點 理解中外哲學家對 人是什麼 的回答。課時計畫 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語 人是什麼?這個問題也許從未有人去認真想過,因為同學們都知道,人是能製造並使用工具進行勞...

我是什麼說課教案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8個字。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3 了解 水 的不同形態和變化。教學重 難點 1 學會本課生字,了解 我 是什麼。2 知道雲 雨 雹子 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課前準備 有關 水 變化的圖畫或課件。教學過程 一 謎語匯入 謎語 小小石猴...

什麼的女人能嫁有錢人

俗話說 男怕入錯行 女怕嫁錯朗 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這都說明了乙個女人如果能嫁乙個好男人,將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當今社會,恒量乙個男人的好壞,除了人品之外,還要看其經濟實力如何。如果能嫁乙個有錢多金的好男人,女人的一生也就有保障了。那麼從八字命理的角度來看,什麼樣的女人能嫁有錢人呢?1 年 月為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