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師你為什麼會這麼累

2021-07-14 08:04:05 字數 5345 閱讀 5919

第一累:沒有學管理學,卻要管理幾十個人。

管理學是近一百年來西方對世界的乙個巨大貢獻,它是隨工業化,集團化,流程化而來的一種新型的人對人的關係.(大多數的人把管理和統治混淆了起來)。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者的作用最大,薪金最高,權力僅次於董事會。職業經理人的地位也非常高。

讀完中歐的mba需要近50萬元,讀完哈佛的mba需要70-90萬元。試問:哪一位教師在師範學校學過管理學?

哪一位班主任在管理幾十位學生的時候得到過系統的,科學的,準確的管理學指導?

事實上,班主任的工作難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因為學生不具備完全行為責任,他們不需要承擔經濟的,民事的,刑事的各種責任,也就是說,他們幾乎是不被懲罰的。管理學的基本要求是:獎懲分明。

所以,班主任的管理信度只能靠個人的魅力和無窮的耐心。班主任的津貼是多少呢?全國統一價:

平均30。有的還拿不到。給大家乙個參考:

香港的教師,明確被告知:不用做思想工作。學生沒違紀,不用管,違紀,告訴校長。

就ok。全歐洲和美國,就沒有班主任一說,教師上課的原則是:是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本教,是不是按照常情處理問題。

因為他們認為:教育學生的思想,是全社會的事情。不是那個學校的事情,更不是哪個教師的責任。

一方面是工作的定位不科學,一方面是工作的內容無邊無際,一方面是待遇出奇的低,一方面是沒有受過這方面的技術培訓。所以,教師工作第一累:班主任。

教師工作第二累:行業保障單薄。

人的生命是有週期的,旺盛期不過30年。從25-55,是工作的**時期。這其中,25-35是經驗積累,35-45是成熟期,45-55是收穫期。

如果乙個行業是所謂的吃青春飯的,那它的早期收入就比較高,比如模特,幾萬元乙個月,很正常,因為20歲的模特已經"老"了。如果乙個行業是經驗主導的,那麼它的後期綜合收入就應該比前期高幾倍。比如醫生。

主治醫生主要憑正確的判斷而不是忙裡忙外來工作。還有一種是暫時性的行業,那麼它的福利,特別是退休金,醫療保險,住房就會在一開始就佔行業成本的大部分。如此,人心才安。

可是教師就不走運了。30年教齡的教師,如果擔任一線工作,強度和剛剛工作的青年人是一樣的。工資沒有巨大的區別。

也就是說:30年的工作,基本是平行發展的。收入的平行抵不過體力的下降,再加上談婚論嫁,養小送老,買房看病,乙個正常的年輕人,踏入教師的行業,30年下來,順順利利也只能剛剛自保,一有個什麼風吹草動,就容易跌入生活的窘境中。

怎麼讓人不天天提心吊膽。

中國教師累不勝累的第三大原因:社會化過程被省略,工作能力沒有完整的系統的培養。

設想有兩位水平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乙個進外企,乙個進中學。看看他們的最初五年。進外企的那位,在進去時,就過3-8關。

初試,面試,複試,筆試,再面試,總部再試。過關了,進去了,就是無休無止的培訓(在外企,培訓是員工的福利之一,因為它們的培訓的內容確實是可以提高人的素質的)。首先是人力資源部門的通識教育。

工作的規範,要求,工作的程式,從穿著的品位到說話的聲音分貝的大小,從不同國籍的員工的不同生活習慣到如何正確使用辦公器材,從怎麼接**到遇到問題選擇什麼途徑反映,從如何應對壓力到如何安排工作內容的前後順序,等等。接著是直接領導的手把手培訓。有的外企細緻到頭髮的長度,髮式,衣服的檔次,和不同的人講話的體態。

第三是外企的文化的薰陶。比如:注重個人的形象,注重團隊協作,注重學習,注重個人價值的提公升,注重發展的機會,懂得用資料和邏輯說話,懂得按程式辦事,懂得關注整個行業的趨勢,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尊重別人的時間,私隱,講求效率,追求目標。

等等等等。說到底,他在五年裡,會被訓練成一位適應社會,眼光開闊,待人接物的技巧和為人處世的方法都非常成熟的白領。面對未來,他接受不確定,他不怕換工作,他可以開始設計人生,可以找老闆重新談薪水,可以再次走進人才市場,甚至如果已經有了管理經歷和經驗,更可以上獵頭公司的名單。

進入中學的那位,年輕,有朝氣,擔任班主任,從早到晚,假期補課,週末加班,不停的教,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被學生當作大哥哥,當作知心人,對他仰慕而佩服。他無休無止的重述中學的知識,沒有時間培訓,甚至沒有時間充電,因為工作的內容瑣碎而具體,工作物件年齡小而幼稚,工作環境相對封閉而簡單,他沒有覺得自己需要立刻大量的學習在大學沒有學過的社會性內容。他找學生談話,沒有人告訴他:

你要考慮處理這個問題的成本和效果的比,你要考慮這件事情和你的目的相關性有多大,你要考慮這件事情在你的整個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緊急性的排名,等等。

因為不知道,或者,知道卻沒有答案,於是處理乙個問題時,成本過高:非常生氣(對身體有害),罵學生(一般在處理了第100個相同的問題後),用好幾個小時批評學生的乙個習慣(習慣不是批評就能改的),給家長打**投訴花去半小時,心情不好吃不下飯,脾氣不知不覺變壞,身體不知不覺變差。說到底,他在五年裡,因為他太早就教人而不是被人教,太早獲得認可而不是像別人一樣有個爬坡的過程,很容易自滿和產生高高在上的感覺,放棄系統的進修,培訓,畢業時的優勢已經不存在,傾注了心血的班級畢業走人,因為當班主任出色而必須再當下去,說不定被領導重視安排在畢業班當"骨幹教師",乙個更加辛苦的五年在等著他。

脾氣暴躁了,開始抽菸,最習慣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種各樣的試題,資料,然後是整理,歸納,然後是改作業。開始學會偷懶,開始懷疑自己的未來。

教師工作第四累:在象牙塔中逐漸被社會邊緣化。

人情,面子,關係,這是在中國生存的三個法寶,也是外國人最難理解的中國特色。這就象民主,契約,理性對中國人也很難理解一樣。這是乙個重要的矛盾:

中國人在大學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知識體系,也就順便的接受了支撐這個體系的文化底蘊:科學是理性的結果,法律是契約的結果,三公(公開,公平,公正)是民主的結果。尊重科學,遵守法律,追求三公,是在大學裡理所當然的思想。

於是,人情,面子,關係就成了"中國特色"的東西而不登大雅之堂。出到社會,一位大學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領悟這個中國特色,接受這個中國特色,學習這個中國特色,然後才被稱為"成熟"。領悟,接受,學習,不是容易的。

除非是小部分對社會有比較深入接觸和洞察力的年輕人,一般情況下,都是要有那麼幾次"頭撞南牆","面對黃河"的經歷才會承認,才會"洗心革面"地"重新做人"。事後回想,就明白了朱自清說的"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一位從課堂(大學)到講台的年輕人,如果上課沒有問題,他幾乎可以在校園裡幾年不和"圍牆"外發生關係,也就沒有什麼"頭撞南牆""面對黃河"的機會。因為在校內也會有磕磕碰碰,但作為大部分的教師中的一員,他很容易得到平衡:教師們的基本氛圍就是互相安慰,指責領導(當然是背後的),讓人覺得:

我是沒錯的,錯在領導。我是有水平的,就是被誤解了。於是,失去了"領悟,接受,學習'中國特色'"的機會。

可是,要在社會上辦成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人情,面子,關係,可以說是寸步難行。而乙個人,在過了相對輕鬆的22-28歲的幾年後,現實就會撲面而來,一浪接一浪。這時,考驗乙個人的"辦事能力"的時候到了。

老師最大的人情,是學生(其實,本來應該是學校,但學校的'情'――說得誇張點――就是在你得了絕症之後組織老師到家裡看望你以及安排你做輕鬆的發報紙工作而已)。學生在校時,對老師的尊重是真實的。但是,他們上了更高一級的學校,他們會發現過去的老師有的講錯了,有的講淺了,有的沒有講。

"怪不得就是只能教小學,水平就那樣。"也有的學生,記得老師的好,但出到社會,自身難保,等有個一官半職,老師也臨近退休。更何況,絕大部分的老師,是羞於向人開口的。

老師的面子,跟學校的檔次,個人在社會的影響力,在學校的職務關係最大。但就是國家重點學校的校長,最高的檔次了,也沒有多大的面子。因為學校是教育局領導的,中學的校長也就相當於科級幹部。

重點的相當於副處級。(北大的校長當然例外了,北大處級就有140多個,但就是北大,"教授不如管飯堂的"言論不是也上了**電視台嗎。)校長如此,普通教師就更不用說了。

教師的關係,基本談不上。因為教師的工作是封閉在校園裡進行的,不用和"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除非是和家長交流。但是,家長一般是因為孩子在學校才對老師"禮讓三先",孩子一離校,甚至一離班,關係就斷。

一來因為教師本身就沒有建立關係的那個想法,二來家長(在孩子離開了學校後)仍和老師建立關係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好處。

教師工作累不勝累的第五個原因:學生的折磨。

在特異功能盛行時曾經有個說法,那些"大師"們最怕的就是中學生,因為中學生最無所顧忌,既不像小學生那麼約束,又不像大學生那麼"懂禮"和"收斂"。他們在行為上是什麼都敢試的。文革鬧得最熱的,就是中學生。

上山下鄉,罷課鬧革命,"我年輕/旺盛的精力象風在吼。/我熱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

中學的老師,面對每個班40-80個精力正旺,自制力很低,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準備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探索的學生,隨時都會遇到一些極端的事情,從**的角度看不可理喻的事情。每個教過中學的老師都有這方面的例子。當眾撒謊,抵賴,有意的傷害,過激的手段,幼稚而自認為成熟,需要老師無條件的愛卻隨時會說出傷害老師的話和做出傷害老師的行為,並且,認為老師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而任意揮霍。

――這是從**的角度看。任何從這個角度看事情的教師,都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必須換一種角度:

看出他們長大的身影裡還非常幼稚的心,他們的想法經由他們無法負責的語言說出,他們的行為是只講眼前而忽視未來的,他們在大量接受新的事物的同時卻牢牢的保留家庭小環境給他們的真實深刻的影響。

教師累不勝累的第六個原因:領導管理上的無知和統治上的權力欲。

在上世紀出現管理思想之前,政治是社會的權力的集中形式,行使政治權力的人所要學習的是權術,所要運用的是領導(追隨者);統治(管轄者)和消滅(反對者)。所謂權術,就是領導的藝術、統治的能力和消滅的方法的集合。美國的三權分立為代表的社會架構,是對權力的深刻認識和自覺約束。

但是在東方,在中國,自秦以來的的600多位皇帝,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奪權""得權""用權"。可以說,25史,就是一部"奪權""得權""用權"的記錄。

在管理思想被廣泛認識和深刻理解之前,人們已經接受了這個觀念:權力和個人的自由是必然衝突的。個人必須為了統治者的權力而犧牲自由。

這些話大家應該很熟悉:"個人和集體","為了祖國的利益,我甘願。。。""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時刻準備著。。。

""大我與小我""公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出現了世界最複雜最細膩最豐富的"權術的藝術"和"權術的環境"。小到乙個部門的領導,也會反覆研究歷史,從中獲得"啟發",讓自己的號稱"管理"實為"統治"的行為能順暢。

中國的統治者,可以分為好幾種型別:法家型――以秦始皇為代表,儒家型――以漢文帝為代表,道家型――以明神宗為代表。(當然,最常用的是"外儒內法"型。

)無論哪種型別,都有其"理""義""用"三個方面。說了半天,說到學校了。目前的學校的管理者,絕大部分是教師出身,如果說在專業方面一般都有拿得出手的活,但在"管理"上,很多是外行。

最了不起的是在走馬上任前接受為期1-3個月的"教育管理"培訓,然後就是一年的考察期,和說不定的副職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之中聰明者,很快就完成了角色的轉化:從教師變成領導。

從關心學生到關心教育局,從研究教材到研究檔案,從天天上課到天天開會。內心的變化是明顯的。苦盡甘來。

他的教學經歷和教育局的要求成了他領導的思想核心。注意:他不是以管理的規律為指導思想的。

但是他的一切行為都被稱作管理。在他的心目中,現實的正確的順序是:教育局第一,以他為核心的"自己人"第二,社會關係戶第三,中層第四,學生第五,教師第六。

這是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選擇的順序。

人活著為什麼這麼累

前段時間聽別人說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累就體會不到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鹹,就不知道累過之後輕鬆是滋味。人不累就會變得懶散,沒有朝氣,沒有活力,做事肯定也沒有動力!在工作中,我們累是因為到乙個新的環境還無法適應,會使我們很累是必然的,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你適應了這個環境,對適應的環境會讓你感到輕鬆,因為你對...

你為什麼會很累

你是不是很累?今天的每個人都會感覺自己很累,因為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不是哲學家,沒有所謂的看輕很多東西的境界。如果你很累,可以斷定,你有永遠感覺不到滿足的心。真是這樣的,乙個人的慾望或者說是理想,有時候是你成功的動力,但有時候卻是你背上的重負,讓你感覺很累很累 有時候,我就經常在想 我的慾望到底什麼時候...

中國人學英語為什麼這麼難

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何時解決的。不過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找老外說話,沒事找事,小事變大事,不停的打黃頁上的 謊稱要談業務。經過很短的時間,就感覺以前在國內的時候花那麼多時間糾纏於連讀,爆破等發音規則是多麼愚蠢。因為那沒有用,只要和外國人多說幾次,上述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如果你沒那個勇氣打 的,也不想花費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