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采風教學反思

2021-07-13 12:28:32 字數 1064 閱讀 4940

文化采風——《多彩的節日》教學反思

我教了《品德與社會》第四單元「漫遊世界」的第三課文化采風的第一課時《多彩的節日》。

在教學本課時,我遵循留守兒童成長與發展教學模式,先學後導的教學理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教學。首先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自學交流,課一開始,看圖引入,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我國人民正在歡度什麼節日?

由此引入世界上許多國家、地區、和民族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這樣,學生在歡快的樂曲聲中進入了新課;接著,學生獨學、對學,並根據所學內容,結合收集到的資料來交流,並做好展示匯報的準備,共用了17分鐘的時間。各組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匯報了學習成果,此環節大概用了15分鐘的時間。

其次,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教材中的內容有限,不能滿足學生對傳統的民族文化,民族風俗習慣的了解,因此讓學生課前收集各個節日的來歷、傳說、習俗,並整理好記錄,使其為課堂教學服務。

再有就是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節日熱烈的氣氛。但由於學生在展示匯報時沒按書中的順序,導致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得心應手。還有就是在學生展示匯報完畢時,我臨時增加了乙個帶學生過狂歡節的環節,在此環節中,有乙個生成的問題沒能很好地利用:

當我說到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學生馬上接到——感恩節。當時我遲疑了一下,心想:反正在板書中有「歡樂、感恩」兩個詞,等學生狂歡後,在總結本課完善板書時,再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於是,我接著說:「今天也是個好日子,中心校領導光臨我校聽課,我們班代表學校參加比賽,高不高興,高興我們就來釋放一下心情。」(帶學生狂歡)由於是臨時增加的環節,在****時耽誤了一點時間,以至於想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的感恩教育就不了了之了;還有就是自己的心理素質差,只要聽到下課鈴響就緊張,以至於在總結本課時,連設計好的用乙個心形把板書圈起來都搞忘了完成。

我想:如果把交流「你還知道我國的哪些節日習俗」放到課外,估計時間就綽綽有餘了。不過也有那麼一丁點兒值得慶幸:

那就是在學生展示交流「感恩節」時,我提了一句:我們也要學會感恩。說實在的,這兩方面的不足,成了我這節課最大的遺憾,這幾天還真有點寢不安席。

同時也說明我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雖然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不是這節課的目標,但這畢竟是思想品德課,在教學中應時時刻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丹青社濱江文化公園采風行

為了弘揚書畫藝術,提公升自身修養,增進彼此交流。11月16日,丹青社指導老師週紀陸攜全體社員赴濱江公園舉辦了戶外書畫采風活動。采風,古來有之,原是指蒐集民間歌謠。在現代,是指觀察社會風景 人物 名俗等,以求得創作靈感。濱江公園毗鄰採石磯 小九華,依長江而建,風景優美,人文氣息濃郁。16日上午10點,...

文化經典教學反思

第四,我不希望,也不喜歡生硬的講課,我總希望出現一種求知的慾望,求知的氣場,那我要做到的是 利用懸念,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把問題推給學生,老師低下頭來,作為乙個傾聽者,認真的傾聽 提問 質疑,逼迫學生深入的 熱烈的討論,嚴密的推理,清晰的表達。所以我要追求的是 把 評書 的形式引入課堂,懸念疊生...

教學反思 隋唐文化

教學反思 今天我上了新課改後的一堂文化課,感觸頗深,下面就談談授課後的一點感受。這課書主要介紹了隋唐時期的書畫藝術 歌舞以及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這些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遠,因此課前我準備了大量的形象的資料來輔助教學。為了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我還充分利用了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比如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