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教學反思

2021-03-04 09:58:06 字數 1679 閱讀 3072

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第六課第二框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節課講授有一定難度,用短短40分鐘,要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和精深,這需要精選教學內容,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從備課、試講到講授完本節課,有很多值得思考的。

一、 成功之處

1.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對於教學難點的課標要求是:

運用中華文化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為了達到要求,我感覺僅僅用事例說明來突破這個難點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在舉了典型事例之後,運用從分析到綜合的思維方法,把一原理分解開來進行推導,在講解中華文化的民族性特點的時候,我利用比較好的說明了正是這個特點,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而在講授中華文化的先進性的時候,我利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的道理,很自然地引出了,正是中華文化的這一特點,使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在三個特點講授完,我用了這樣的總結語:「在幾千年風雨兼程的歲月中,中華民族之所以始終作為乙個堅強的整體面對來自自然和社會、內部和外部的各種考驗,並最終戰而勝之,乙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所內生的巨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這正是中華文化的力量。

」很好的完成了理論的昇華。

2.重視課程資源的整合特別重視鄉土資源的挖掘的理念。本節課充分重視歷史學科、地理學科、語文學科等學科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比如中國的區域文化;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貢獻等等,學生都會有話可說。

本節課更重視充分挖掘佛岡本地的鄉土資源,在講授區域文化的時候,我設計了以佛岡旅遊文化為立足點,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有說服力。

3.在教學材料的選擇上,做到了材料為內容服務。40分鐘要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選擇必須典型而且有說服力。

在講授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的內容時,在請學生回答少數民族的貢獻後,我用幻燈片展示了少數民族在八個主要方面的貢獻,然後選擇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小河沿文化的象形文本,它把中國古文本的歷史提前了2023年。展示了紅山文化出土的距今2023年的骨笛,它標誌著2023年前少數民族的先民就掌握了**技術,把的中國樂器歷史提前了2023年。體現了少數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是廣泛的也深刻的。

在學生情不自禁發出的驚嘆聲中,我知道達到教學目的。在完成中華文化具有獨特的包容性的教學內容的時候,我選擇了少林寺的《三教聖像碑》,學生在認真觀察、互相啟發之後,看出是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的頭像合成到乙個圖象上之後,體會出了這是三教合一的完美體現。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教學內容設計比較合理。為了很好的完成課標要求,為了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根據高二學生的認知特徵,本節課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設計了三個內容:

(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3)辨證認識中華文化。

其中的第三內容雖然教材沒有涉及,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也可以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不足之處

1.講授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的內容,第二個問題各民族文化和中華文化的關係與第三個問題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問題設定缺乏梯度。

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具體方式的問題設定顯得有些生硬。

3.區域文化的內容如果運用比較的方法也許會更好。

4.師生互動不夠。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應該是比較合理的,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去深入思考,但是個別之處仍需要改進。

我個人希望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文化生活教學設計

感受文化的影響 教學設計 一 教材內容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感受文化的影響這一框是新教材 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 安排的內容。它是第三課的落腳點,展示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及其影響因素,既是上一框題多變的文化與政治經濟的延伸,又為下一框題文化塑造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本單元中具有 畫...

文化生活清單 正

文化生活 必背知識點梳理 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 文化的概念 作用 一 文化的內涵 特點 實質 1 文化的內涵 它是相對於經濟 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 及其 其中,既包括 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 技術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2 文化的特點 文化是 特有的現象,是人們 的產物。每個人的文化素養不...

文化生活高頻考點

文化生活高頻考點 2012 4 15 一 文化生活主觀性試題高頻考點 1 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的關係 特別是文化與經濟的關係 2 文化對人的影響 方式 特點 優秀文化對人的影響 3 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4 文化創新 源泉和動力 途徑 5 中華文化與外國文化應如何交流 借鑑和融合 6 中華民族精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