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識點梳理

2022-03-05 13:42:55 字數 5067 閱讀 7507

文化生活

第一課文化與社會

1.文化的內涵與形式

(1)內涵

①從本質上看: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②從範圍上看: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③正確:我們所講的「文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於廣義的「文化」概念,也不同於那些狹義的「文化」。

(2)特點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

②文化是是一種素養。

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生活、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培養出來的。

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③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3)形式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關係。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大基本領域。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的影響。

(3)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4)文化與經濟交融

表現在:①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②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

③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5)文化與政治交融

表現在:①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②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3.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1)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2)對策: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援。

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

1.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1) 文化對人的影響的**

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

①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①潛移默化的影響。

②深遠持久的影響。

3.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但並不意味著永不改變。

3. 說明文化對塑造人生的作用

1.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2.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3.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和文化傳播

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文化多樣性的典型: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係。

①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

②但是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

③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對人類社會來說,文化多樣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

3. 尊重文化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的構成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著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b.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

①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4. 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文化傳播途徑和方式:

①商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

②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

④其他: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

5. 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6.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

(1)意義: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外域文化不斷傳人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2)對策: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和文化發展

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

(1)含義:

(2)特點:①繼承性。②相對穩定性。③鮮明的民族性。

(3)影響:

2. 說明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1)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3)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應該自覺加以改造與剔除。

(4)必須反對兩種錯誤態度:一是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和傳統虛無主義,二是全盤肯定的守舊主義和保守主義。

3. 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1)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2)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3)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

4. 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包括:

1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最大因素)、

2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內在因素)、

3 思想運動催生社會,促進文化發展(助推器)、

④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5. 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3)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4)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第五課文化創新

1.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不可能作出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4)社會實踐是檢驗文化創新成果的標準。

(5)推動社會實踐和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2. 文化創新的意義。

(1)文化創新的作用,既表現為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又表現為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

(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乙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3. 創新與繼承的關係。

(1)文化創新的過程,既是乙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 又是乙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過程。

(2)著眼於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3)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 創新與借鑑、融合的關係。

(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採眾長。

(2)在文化交流、借鑑融合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既要反對「守舊主義」 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

● 總結歸納: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1)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著眼於文化的繼承,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3)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

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這表現在許多方面。漢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2)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徵,這也表現在許多方面。

a.獨特性

文化生活知識點梳理 期中複習

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 一 文化的含義 特點 形式?選擇 1 含義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 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 人生關 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 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2 特點 1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2 每個...

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

1 文化的內涵是什麼?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對於經濟 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2 文化的作用?1 原因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2 表現 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3 性質雙重性 先...

《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

文化生活 一 文化作用 一 文化作用 1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 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2 文化對國家 民族 社會的作用 文化與經濟 政治相互影響 經濟是基礎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