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六年級冀教版上冊教學反思

2021-07-12 23:45:38 字數 5055 閱讀 2784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教學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課教師通過創設寬鬆、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通過「遊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

如「遊戲趣味題」中「教師的評說」,能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學生探知的慾望。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

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於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扇形統計圖》教學反思二

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新課程理念是我的教學夢想,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一定的差距,教學的成功與遺憾也會相依相伴。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比較成功的是在尊重教材的同時創造性的處理了教材與教學的關係。具體的說,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中我找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設計了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情景(介紹我國的地形、海域、家庭各項支出、每天中所吃的食物等環節),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地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縮短學生已知和未知的差距。

二、讓學生在豐富且熟悉的生活問題中(如某地區的降水量等),複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到用統計圖來整理資料、說明問題的優越性;初步認識到用條形統計圖和用扇形統計圖表達時所需的資料不同等;為學生下面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知識點的準備。

三、選取、呈現與學生生活學習聯絡較密切的扇形統計圖,要求學生說說從這些扇形統計圖中各獲得什麼資訊(教會學生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觀察,弄清部分量佔總量的百分之幾,能說出最大和最小的量等),使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特點有著豐富的感知。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點,讓他們在小組交流討論、合作**中初步體會出扇形統計圖與其他統計圖描述資料的獨特點,使他們傾聽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在複習已學統計圖的基礎上提供一組例1中的資料後,問:「同學們,你們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來表示嗎?」這樣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為學習新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標準,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六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小學數學六年級的總複習,一直讓老師很為難,如果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學生認為自己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學生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避免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如果按課的型別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型別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認知結構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乙個知識的網路體系。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路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

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幫助學生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為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

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絡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理旨在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衝突相對集中,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避免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學生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

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學生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為一直有乙個信念在支撐著我:複習課我該給學生些什麼?

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才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型別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策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作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

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資訊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

2008-04-10 16:25:55 陳曉龍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思維的活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課,教材中安排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進行計算後引出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按這樣的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我們很難找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幫助,也就很難「幫助學生學會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成了一句空話。

教無定法,好的教學方法無疑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率。從目前情況看,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仍停留在灌輸、填鴨、教師講學生聽的初級階段,教學效果較差。

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

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絡,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後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了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係,即「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係,所以總價和數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後再設未知數,列出等式解答,並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裡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這裡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於溝通知識間的聯絡,也為中學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

同時,由於解答時是根據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比例解應用題,同學們回顧一下: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生1:第一步判斷題中的量成什麼比例;

生2:第二步設x

生3:第三步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

生4:第四步解答並檢驗。

師:很好。同學們把解答比例應用題的步驟歸納得很好,確實我們在用比例解應用題時要先判斷題中的量成什麼比例,再按比例的方法列出比例式,然後解答和檢驗。

下面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幾道題。(出示準備的練習題)

我帶領學生把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方法整理、歸納得天衣無縫,這樣的小結對學生的當前解題確有幫助,或許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應用題時是不會出錯的。但新課程強調的是面向學生的未來,試想想,這樣的小結會給學生的將來帶來什麼?

由於把用比例解應用題歸結為這樣的四步,學生在解題時按照這樣的四步也許是不會錯的,但實際上用比例解應用題時,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四步,盡可能簡單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種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題就出不來好效果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做不到靈活開放了。更不用說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品質了。

通過對這節課的總結,我意識到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準,把學生的學放到主要地位上來,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比和比例》複習課教後反思:

1、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為學習的主動學習創造條件。

在宣布了這樣的上課方式後,學生們的興致很高,在上課之前對比和比例已經進行了複習,而以前我布置的複習作業往往是無效的,難得有學生自己去複習數學,現在是他們自己把這部分知識分成四部分,然後抽籤決定每一組的提問範圍,在我的要求下設計五個問題,為了想好這幾個問題,他們小組聚在一起討論、分析,最主要的是他們對此不以為苦,反以為樂,設計的問題被採納了,高興勁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課堂的學習被延伸至課前、課外,課堂上的被動接受成為課外的主動複習,而課堂上的問答便是解決學生在學習時他們認為重要的地方和最難的地方,更因為這些問題都來自學生自己,他們就很在意別人的回答,在這種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理解和掌握了比和比例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教學上,我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努力淡化並退出學生心中教師的權威形象,讓他們感覺課堂是他們的,是他們在辯論,老師不是裁判,只是主持或者說只是觀眾,「yes or no 」都由他們來決定。

2、增強合作意識,為學困生的參與和成功創造機會。

上課以後我感覺到了,被提問到的首當其衝的是那些平時不敢回答問題的後進學生,這是學生可愛的「狡猾」,因為這樣,就可以使其它組的得分少一些,學生類似的這種狡猾在課中還會有不少,比如提得分低的那組學生,不給得分高的那組再得分的機會等,可是不管怎樣,後進生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用這種形式上課時,他們敢於說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點點,袁愈欣同學曾和我悄悄說過,他說:「袁老師,你知道嗎,我們知道別的組肯定會提問我們組的周剛和蔡虞忠的,所以我們猜了幾個其它組可能會提的問題,先把他們教會了!這樣他們就難不倒我們了!

」我驚喜,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學習方式嗎?!合作才能成功,互助才能勝出,孩子們已經開始明白了這一點了!合作成為了一種需要而不是一種命令,也許我只是借鑑了一種形式,但同組間的合作與不同組之間的競爭讓這種形式為同學們的學習設定了乙個積極自主的陷阱,學生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也喜歡這樣的學習內容,這是我設計這堂課的出發點,也是我新課程理念下嘗試的一種複習課的教學模式,效果不錯。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圓的認識 的教學反思 一 聯絡生活,體現生活數學。數學 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課上通過引導讓學生尋找身邊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課末引導學生 車輪為什麼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控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電子教學設計 一

冀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電子教學設計 主備人田慶 第一單元圓和扇形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第一學段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包括圓的認識 用圓規畫圓 圖案設計 扇形的認識等。認識圓是 空間與圖形 領域 圖形認識 部分的重要內容。具體要求是 通過觀察 操作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進一步明確了觀...

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 折一折 觀察體驗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乙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能力目標 讓學生認識直徑和半徑的關係,能找出圓的對稱軸。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 分析 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