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通過做計畫提高跨班區域遊戲的有效性

2021-07-12 05:45:02 字數 2799 閱讀 9614

幫幫寶幼兒園授課老師:陳老師

遊戲的有效性

文/北京市延慶縣第一幼兒園解春榮

跨班區域遊戲是指打破班級界限,實現跨班互動的區域活動。我園根據兩個大班活動室互通的特點,結合大班幼兒喜歡**與交往等發展特點,和孩子們一起創設了跨班區域遊戲環境。兩個班共同創設了益智區(2個)、圖書區、科學區、積木區、拼擺區、水果加工區、美工區、表演區,按照乙個班動、乙個班靜的特點,把區域巧妙地安置到了兩個班中。

這種設定能為幼兒提供更廣闊的遊戲空間,拓寬幼兒的交往面,增加幼兒與周圍環境充分互動的機會,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每到區域遊戲時間,小朋友們都非常興奮,在兩個班自由選擇各種遊戲。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兩個班的幼兒經常在活動區中走來走去,看看這個,動動那個,急急忙忙的,卻好像不知做什麼才好。

當老師問孩子們想玩什麼、打算做什麼時,幼兒也說不出自己的遊戲目的,表現很盲目。

怎麼才能提高跨班遊戲的有效性呢?針對孩子們的表現,我們嘗試引導幼兒學會「做計畫」,以增強跨班區域活動的實效性,發揮跨班區域活動的更大價值。

1.入區前引導幼兒說一說「我要玩什麼」

我們首先增加了口頭做計畫的環節,讓孩子說一說「我要玩什麼」。每天早晨幼兒來園時就走到自己要選擇的區域前,把名字填寫到**中,然後就到這個區域所在班級的老師跟前說一說,打算玩什麼以及怎麼玩,老師會結合幼兒的想法進行鼓勵和完善,並且適當調整區域裡的材料和設施。活動之前有了計畫,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就越來越有序,不再是漫無目的地瞎逛了。

慢慢地,孩子們的計畫表述得越來越詳細,由最初的一句話「我要搭積木」,逐漸擴充為「我要在左邊用長積木搭一座游泳館,右邊用紙板、小棍搭一座遊樂園……」

2.引導幼兒記錄下自己的想法

隨著每個孩子表達自己計畫和想法的話語增多,所用時間越來越長,出現了需要排隊表達的現象,影響了晨間幼兒的活動。孩子們等得有些不耐煩了,每個孩子都大聲地說:「老師我要……」這時老師適時引導幼兒說:

「我們這樣排隊說很浪費時間,那怎樣做大家就能夠把自己的想法都表現出來呢?」婷婷說:「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

」孩子們都同意這個方法。於是,我們在活動區記錄表旁邊增添了記錄遊戲想法的紙和筆,鼓勵幼兒記錄自己的想法,形成入區「小計畫」,並且在旁邊放上乙個盛小計畫的盒子。這樣既節約了與老師交流的時間,還增強了入區的目的性。

3.引導幼兒學習做計畫

幼兒初定計畫的時候存在很多問題,集中表現為不了解鄰班區域的內容及材料,計畫中的內容也雜亂無章。

針對第乙個問題,我們採取了「定期串門」的方法。「串門」的時候,兩個班的幼兒互相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對方來班內區域中參觀,一起了解區域遊戲的材料和主題內容,為制定計畫奠定基礎。

針對第二個問題,我們兩個班的孩子和老師一起討論計畫表的內容,以此保證計畫的一致性。通過討論,大家確定了計畫中的內容,即要有「時間、內容、方法或使用的材料、姓名」,記錄要有序。

4.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計畫

幼兒做完各自的計畫,教師會引導大家交流各自的計畫,說一說「我想玩什麼」。在幼兒的解說中,在幼兒與老師、與幼兒的互動解讀中,孩子們進一步明確了參與遊戲時的方法。

5.引導幼兒按計畫遊戲

大班幼兒活動的自主性增強了,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為幼兒落實跨班計畫奠定了基礎。但是當孩子們走進活動區時,面對著自己同區的夥伴,面對著豐富多樣的材料,如何來完成計畫,是每一名幼兒所面臨的挑戰。

落實計畫的時候幼兒的表現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計畫拋一邊型。這種型別的幼兒制定計畫就是乙個形式,進到區域裡早把計畫拋到腦後了。針對這種型別的幼兒,老師採取計畫提示法。

老師會從計畫盒子裡拿出計畫表問一問幼兒:「你的計畫是什麼?怎樣來完成計畫?

」從而提示幼兒有目的地做事,落實計畫,減少盲目性。

第二種是計畫聖旨型。這類幼兒能夠按照計畫一步一步落實,非常好,但是隨之也會出現爭搶玩具和場地,或者是不與幼兒合作交流的現象,缺少靈活性。人常說「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針對這種型別的幼兒我們引導其計畫要能夠靈活變通。

比如,欣欣制定計畫是搭建乙個超市,結果同區的幼兒計畫搭建小學,他們產生了分歧,爭執不休。這時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把兩個計畫都完成。他們商量後決定合作創作,搭建完小學後,在旁邊搭建超市,為小學生購買學具提供方便。

第三種是計畫多變型。這類幼兒能夠記住自己制定的計畫,但是在完成過程中隨時會調整與變化。比如,計畫中說是用紙盒製作公園中的船,結果用毛筆繪畫了一艘船。

針對這種型別幼兒,老師會在收活動區前五分鐘,**一首輕**,提示幼兒把有變化的計畫進行修改與完善,便於交流。

針對幼兒落實計畫中的表現,教師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始終是幼兒完成計畫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倡導「我的遊戲我做主」,支援幼兒完成計畫,增強幼兒參與跨班遊戲的成就感。

6.引導幼兒「畫畫說說」,學會做總結

跨班區域活動後,幼兒會從計畫小盒子中把自己的計畫表拿出來,並用「√」或是「×」表示計畫完成情況。大班幼兒對自己完成計畫情況的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所以在評價的時候,除了讓幼兒用畫符號方式記錄完成計畫的情況,老師還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交流計畫完成的情況。

第一種是「集體說說」,讓在同乙個班級中遊戲的兩個班幼兒坐在一起,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說一說:「你的計畫完成了嗎?你是怎樣完成的?

遇到了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教師和其他幼兒會對其計畫完成情況進行評價,並給予鼓勵。

第二種是「自由說說」,教師鼓勵兩個班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完成計畫的情況。每個幼兒既是計畫完成的解說者,又是傾聽者,自由說說的環節減少了幼兒交流的壓力,氛圍比較寬鬆,有利於幼兒互相學習好的方法。

在評價的過程中,引導的重點不是計畫完成與否,而是引導幼兒說一說,完成計畫時自己是怎麼做的,遇到了什麼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豐富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有按計畫做事的成就感。同時更多幼兒園課稿編輯:幫幫寶網

鼓勵未完成計畫的幼兒說一說未完成的原因,並討論方法,鼓勵幼兒再次嘗試完成,增強幼兒按計畫做事的信心,同時再一次拓寬在跨班區域遊戲中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篇一 幼兒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公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 思維習慣 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

給孩子乙個正確的行為準則 奧特曼 風波 看我搭的奧特曼 嘿哈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朋友每次玩建構區的積木時口總都發出了模仿電視中特技的聲音,並以那些虛構的人物為崇拜的物件,有意識無意識地建構他們的形象,模仿他們的動作,這個現象在活動中出現頗為頻繁,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估計是孩子們在家中家長對他...

幼兒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其次,在寫好教案的同時,每堂課之前還要做好上課的準備,比如對第二天要講的內容,要預先對內容進行安排,列出提綱。對於青年教師來說,因為教學經驗不夠導致對教學的控制能力不強,因此最好能夠在每次課前,自己試講一下。再次,要重視輔導和答疑工作,在上一門課之前有條件的話最好能給老教師先擔任一兩次輔導工作,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