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2021-07-11 03:33:36 字數 1251 閱讀 2271

汪清縣第一實驗小學王繼英

在小學階段,許多概念的學習是逐步發展、螺旋上公升的。我們一般先用描述方法給出概念,然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習的深入再下定義。分數的認識、意義的理解正是經歷了三次飛躍的過程。

第一次是在學習小數以前,通過大量感性直觀的認識,結合具體事物描述什麼樣的是分數,初步理解分數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誰是誰的幾分之幾。第二次飛躍是由具體到抽象,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乙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從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定義,經歷感性的飛躍。

當然,這裡的定義屬於描述性的定義。第三次飛躍是對單位「1」的理解與擴充套件,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乙個物體、乙個圖形、乙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乙個整體,區分單位「1」與自然數「1」。這樣三個層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現知識的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在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去理解分數。

下面,我來談談我上這節課的感受。

1.由「平均分」引出分數,尋求知識的聯絡

課伊始,我創設了平均分野炊食品的情境。讓學生在分東西的過程中理解分數是通過「平均分」得到的,分得過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從結果來看,有時分得結果可以用整數表示,有時分得結果不能用分數表示,這就產生了分數,體會分數產生的必要性。

在這個環節的學習過程中,吳老師很好地溝通了平均分、除法和分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2.借助圖形學習「1/2」,促進經驗的聯接

在認識「1/2」時,我首先演示將乙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1/2;然後利用一張長方形紙對折產生「1/2」;進而安排學生活動,借助各種不同的平面圖形通過折、畫、寫、尋找1/2;最後概括出分數的定義。這個過程經歷了從具體實物——半抽象的圖形——抽象數的過程,是去情境數學化的過程,也是教師充分利用學生認知水平促進經驗聯接的過程。

3.利用拓展訓練,加速能力的聯通

「比較分數大小」環節的設計,是吳老師在分數初步認識一課中的大膽嘗試。老師通過比較大長方形紙的1/2與小長方形紙的1/2,引出單位「1」不同,同樣的分數表示的大小不同;通過比較同乙個圓的1/2與1/4和1/8,揭示單位「1」相同,取得份數也相同,那麼平均分的份數越多,這個分數越小……在這些富有挑戰的問題**中,我引領著學生進向深入,加速了能力的聯通。

由於我在認識1/2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活動中展開充分,因此影響了後面練習與提公升的時間,使得這堂課遠遠超出了規定時間。這個現象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的問題:在生態課堂上,我們需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順應學生的自然結構,在已有知識、能力、方法的基礎上合理適度制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再給教學目標做加法,不再對每一堂課求全責備。

因為一節課只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朵小浪花,40分鐘的課堂它不要也不可能承載太多的使命。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無論從意義上,讀寫方法上分數都和整數有很大差別,學好這一課,將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有關知識打下重要基礎。一 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 學習的情境 依據兒童的年齡特徵,從學生現有的生活體...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 主要內容讓學生認識乙個物體 或圖形 的幾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數的含義,並借助直觀手段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本節課是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所以就顯得十分重要,要為以後的分數學習打好基礎。課本創設了野餐活動時分食品的情景,讓學生把4個蘋果 2瓶礦泉水 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過平均分的結...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分數的初步認識 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後學習的小數認識 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上完課指導老師和其他老師給的建議讓我收益非淺,下面我就這節課當初設計的一些想法以及上完之後哪些地方該如何改進,談談自己的看法。一 匯入部分 由於這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接觸有關分數的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