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專題講座

2021-07-02 14:19:01 字數 4976 閱讀 2320

第二講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教育反思

李鐵安(**教育研究所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教育反思

第一節教育反思的概念與特點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

何謂「教育反思」?概而言之,教育反思,即教師自覺地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思考物件,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和總結。

換言之,反思即指教師對自己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剖析、解讀的過程,其本質是一種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溝通,它反映乙個人對其身心狀況的認知。反思不僅是個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是精神產品的再生產。它包括引起思維的懷疑、困惑及心智上的困頓,還包括尋找、搜尋和探索的活動 , 求得解決疑難、處理困惑的方法。

教育反思通常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公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熊川武《論反思性教學》)。應當說,教育反思是乙個內涵相當豐富的概念。它不僅指反思課堂教學行為,也指反思課前的教學計畫與課後的教學評價;它不僅指教師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也指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反思;它不僅指反思總結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也指反思總結其他教師的教學行為。

一句話,可以指對所有教學行動的回憶、思考、分析、檢討和評價。教學反思的重點在「思」,既然是「思」,就得有「思路」。教學反思應當如何去拓展思路,這正是教師在開展教學反思、撰寫教學反思總結時感到為難和困惑的地方。

二、教育反思的特點

教育反思是教師基於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思考和評判。教育反思不僅僅被視為一種批判性思維活動,還可視為一種寫作的文體,它把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思考和評判活動記錄下來,成為教師成長發展的忠實記錄和反映,也成為促進教師成長的一種科研正規化,相對有關教育行為來看,它具有明顯的獨特之處。

(一)教育反思強調以教師自身的真實性為基礎

教師進行教育反思既是一種學校本位的研修途徑,更是一種教師本位的教學研究,其研究內容指向研究者自身的生活史。教師通過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經歷進行回顧和分析,找出困惑和不解,並在此基礎上修正和完善,繼而將之重新付諸行動。與其他科研方式相比,教育反思強調以教師自身的真實性為基礎。

正因為這一特點,教育反思可以成為每一位教師的基本研究行為,可以在教師群體中廣泛推廣。

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遇到的大量教育教學事件,是教師進行教育反思的源源不斷的素材。由於教育反思的物件是教師親歷親為的事件,教師成為研究的主體,從自己的教育實踐出發,從校園生活出發,從真實教育事實出發,進行一種事實性、情境性和過程性的研究,因而不會出現以往教育研究中教師「失語」或「模仿」的現象;教師有自己能捕捉到的真實的教育科研課題,不會再出現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或某些硬性指標而不得不為之的現象。他們可以從自己的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捕捉靈感,以某一堂課、某一單元的教學或教育中的某一偶發事件,甚至以自己與學生的某一次對話作為教育反思物件,也可以以學生乙個學期、數年的成長史或以教師本人的成長歷程為研究物件,用敏銳的眼光去探索這些外顯行為本身,以及行為背後的觀念或價值,從而促進教師本人快速成長。

(二)教育反思以探索教師行動意義為目的

教育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活動為思考物件,以自己為研究工具,進而對自己的行為、決策及其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一種研究正規化。它所追求的是對教師行動意義的探索,強調「在教育中,通過教育,為了教育」。在進行教育反思時,教師並不是以專業研究者的身份,而是以教師的職業角色和身份對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也就是做的是自己的研究,研究的是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教育反思把行動與研究和諧地統一在教學過程之中,體現出行動研究的「通過教育」研究教育的特性。教師進行教育反思的動力來自於對高效、優質教育的追求,來自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其目的是為了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而不是為了發現或貢獻原理性的知識和體系。

(三)教育反思架起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策略的橋梁

一般說來,任何一種稱得上科學的教育理論,必定有其實踐的價值,能夠轉化成為學校管理的方法與技術、教師教學的方式與技能、學生學習方式與能力的實踐狀態和操作體系。但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育教學理論似乎並未發生過多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出現阻隔或脫節的現象,通暢的渠道尚未形成。一方面,有些理論工作者熱衷於在象牙塔內製造新的理論與模式;另一方面,一線教師在工作中較多地考慮教學的各個環節的設計,較少思考課堂教育教學事件背後的原因,對教育理論如何運用於教學實踐缺乏認真思考。因為,在他們看來,理論是他人建立的,是高高在上、遠離實踐的「陽春白雪」,對具體的實踐活動是沒有用或用不上的。

正因如此,一線教師普遍存在輕視理論學習的現象。現在,提倡教師的教育反思,就是試圖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教師在實踐中把教育理論內化為自己的自覺實踐行為。因為,教師的教育反思是一種為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而進行的反省、思考和探索,是一種從實踐到理論的研究,即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或自認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出發,不斷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基礎上,將普遍性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理論,從而實現自身行為的改進和提高。

有關研究表明:通過寫反思日記, 18 5 %的教師提高了自身的理論水平,「能夠深入思考教學中的理論問題,使自己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從而提高理論水平」;「從大的方面來說,是促使自己形成一種大教育觀,站在理論的層面去看待教學活動,從而跳出了『小我』,著眼『大我』,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第二節教育反思的時代價值

一、教育反思在新課程實施中的意義

新課程背景下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師轉變自身定位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基本作用是創造出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積極地旁觀,給予心理上的支援,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應當明確自己的行為並不是一次性整體完成,而是乙個不斷生成的過程。在調控課堂的時候,尊重學情,調控教學非一日之功,沒有豐富的課堂實踐經驗,常常會被個別學生牽制,偏離討論的主題,耽誤了時間,弄巧成拙。

課後及時反思,交流課堂感受,分享教學成功的喜悅和尋找失敗的解決辦法,對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磨練高超的教學能力尤為重要。

(二)教師是教育的研究者

隨著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餘地也加大了,使教師參與教學實踐更具個人色彩。有個性的老師一定能培養出個性張揚的學生,有創新的老師一定能開啟學生的智慧型。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使課堂生動起來,快樂起來,自己也不斷成長、提高。

如果不具備挖掘教材潛在內容的能力,不具備開發新課程的能力,不具備課程整合的能力,不懂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不切實際地設定教學目標,勉為其難,學生是很難配合默契的。因此教師課前的準備不僅要充分,更應該適合。要通過個人反思、年級組老師共同討論、研究,提出最貼切的改進意見。

(三)教師必須認真反思傳統與現代教學方法的結合

過去在條件艱苦的時候,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掛圖,加上老教師的精彩講解,學生「學會」了就行了。但是,學校教育的滯後性使這些傳統教育下的「高才生」很難適應社會,出現「高分低能」現象,遭到教育學家的批判,也刺痛了教師的責任心。現在是網路時代,學生接受資訊的渠道眾多,但是多則惑,教師必須反思應該如何教學生「會學」。

知識模組教學的提出,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系統性,注重思維的培養,尊重學生表達自己的獨到觀點,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唯一性,筆試的開放性試題比較客觀地考查了中上等學生的水平,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隨著 「雙基」訓練的時間縮短,我們也發現有些具有聰明頭腦的孩子卻成為「別字大王」,動筆的時候心浮氣躁,筆跡毛毛糙糙,導致自己犯不該犯的錯誤,缺乏嚴謹的態度,不刻苦,自尊心過強而耐挫力很差。「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但是光有方法卻不能有效運用,就會像龜兔賽跑一樣,半途而廢的兔子失敗,堅持不懈的烏龜獲得勝利。

傳統教學方法強調的「學海無涯苦作舟」並不是一無是處!它使學生能通過學習,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良好的性格品質,所以無論對我們傳統的還是現代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採取「拿來主義」,為我所用。

教師反思主要是一種個人的內省行為,需要個人的自覺、自為。當這種自覺、自為成為一種行為習慣後,不需要從外部施加影響,就能使一種理想的行為得以持續。反思性教學促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邊學習、邊實踐、邊反思,自己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負責,形成一種教師可終身持續的發展過程,這是新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

二、教育反思在教師成長中的作用

反思是教師理解、評價教學實踐的一種手段,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和具有倫理性的選擇,是對經驗的重新組織和重新建構。「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

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課前都要對一節課進行精心「預設」,但在課堂實施時會出現多種結果:第一,事先的預設比較順利地「生成」了;第二,由於引導不得法,出現「預設未生成」的尷尬局面;第三,雖然教學出現了「意外」,但教師通過巧妙引導,獲得了「非預設生成」的意外收穫。如果教師課後能對這些結果和過程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能對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獲得規律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自我監控能力。

長此以往,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後續教學行為會越來越合理,學生的「主動生成」會不斷地取代「被動接受」,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會不斷地得到提公升。

美國學者波斯納( g. j. posner )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

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公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十分簡潔地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 + 反思 = 成長」。

具體來說,教育反思在教師成長中的作用表現在:

(一)問題意識的培養

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許多教師由於缺乏問題意識,常常發出沒有課題可研究的感嘆。於是,有些學校科研貪大求全、標新立異、課題至上,致使口號理念滿天飛,而教學現場所存在的實際問題無法進入科研課題,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達到提公升教師專業水平的目的,中小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必須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際出發,讓教師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生發出問題意識,通過研究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難,為教學實踐掃除障礙,並提公升自己的科研素養。

一篇高質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選擇好切入點。而切入點就是在稍縱即逝的現象中捕捉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育反思活動時,首先要學會做乙個有心人,經常琢磨,學會在貌似沒有問題之處發現問題,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育教學過後,教師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要求 ?

課堂中是否關注了每一位學生 ? 學生是否在進行高效、優質的學習 ? 在教學中還存在什麼問題 ?

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 ? 或許,教師剛開始寫反思日記時,是強迫自己進行的,但經過了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增強對問題的敏銳性,善於發現問題,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安全教育專題講座總結

為了建設平安校園,服裝資訊部於2014年3月1日至3月20日,對服裝 財會 計算機三個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專題講座,取得很好效果,現在總結如下 一 安全教育專題講座開展情況 服裝資訊部首先成立安全教育專題講座領導小組,開始開展工作。在隋素志主任的主持下,服裝資訊部召開德育組全體老師會議,成立安全...

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材料

時間 2012 年3月6日 地點 多 大廳 主持人 屈嫻 參加人員 全體學生 內容 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中學生 一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 自卑心理 2 逆反心理 3 孤獨心理 4 嫉妒心理 5 唯我獨尊心理 6 厭學心理 7 早戀問題 8 迷戀網路問題 9 追星 問題 10 考試焦慮 11 情緒方面...

《法制教育專題講座》培訓體會

中國有句俗話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走路有走路的規矩,說話有說話的規矩,做事有做事的規矩,這些規矩就是法。以前我總以為我們是小學生,法離我們遠著呢!直到那天聽了大浦派出所的周所長給我們作的講座才知道,法就在我們身邊!周所長和我們談了許多事例,給我影響映象最深的是有兩個同學因一件小事吵了起來,以致後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