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管理辦法

2021-06-26 08:24:02 字數 3898 閱讀 7220

1範圍本辦法適用於公司內所有活動、場所、崗位的危險源、環境因素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的管理。

2 總則

為了對公司範圍內存在的危害全面、正確地辨識和評價,預知、**和分析生產作業過程中的風險因素,盡可能降低作業風險,選擇合理、可靠的風險管理和削減措施,確保有效控制各類危害與風險,特制定本辦法。

3 機構職責

3.1安全管理部門是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策劃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整理彙總公司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結果,確定不可接受風險,初步確定重大風險因素,對各部門、單位執**況進行監督檢查。

3.2 公司各專業部門負責本專業範圍內的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審查,並負責控制措施的監督落實。

3.2.1技術發展管理部門,按「新、改、擴」建專案 「三同時」要求,對專案進行危害辨識、風險控制,避免產生新的不可承受風險;

3.2.2工藝生產管理部門,組織工藝生產操作、危險化學品儲存等作業過程中的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3.2.3裝置管理部門,對可能造成事故的裝置、設施、建(構)築物及維護、檢修活動等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3.2.4物資採辦部門,對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險化學品的採辦、儲存、運輸等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3.2.5產品銷售部門,對危險化學品銷售、產品運輸及機車執行等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3.2.6各車間、單位具體負責組織本車間、單位內作業活動的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4 管理程式

4.1 危害辨識的範圍

4.1.1 常規和非常規活動,生產性和非生產性活動。

4.1.2 所有進入工作場所人員(包括相關方人員和訪問者)的活動。

4.1.3 工作場所的所有設施(無**司還是外界提供)。

4.1.4 本公司生產的產品及相關方提供的產品。

4.2 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要求

4.2.1 儲存、使用劇毒、危險化學品的部門、單位,應當對儲存裝置、使用場所每年進行一次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

4.2.2 生產性建設專案(新、改、擴建)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就應開展職業健康、安全、環境保護預評價,根據專案審批級別委託具有資格的評價機構開展。

一般專案由專案設計單位開展,安全管理部門審核。

4.2.3新裝置、新裝置、新工藝,在使用前必須依據安全、職業病危害、環保預評價報告和設計檔案中的健康、安全、消防、環境專篇對現場的安全、環境進行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

4.2.4編制操作規程前,需對新裝置進行全面的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並將評價結果和控制措施落實到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中。

4.2.5裝置在技改、技措、工藝改變、原材料變化時要在投用後二個月內重新進行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並對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進行補充或修改。

4.2.6承包商廠內作業時,在作業前由承包商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承包商進行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並由安全管理部門組織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審核,在安全措施落實後方可作業。

4.2.7對於危險作業,在作業前由業務主管部門、車間單位負責組織進行作業條件危害辨識和危險評價。

以上所述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內容都應有記錄,制定風險消減和控制措施,重大以上的應上報健康安全環保部門。

5.工作程式

5.1危害因素辨識

5.1.1危害因素辨識時要充分考慮過去、現在、將來三種時態,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並參照同類活動、產品和服務過程中已發生事故的情況;考慮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輻射性、人的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安全健康環境管理的缺陷及其它等危害因素型別。

5.1.2 對員工進行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方法的培訓,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應符合本單位的特點。

5.1.3 設立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小組,由熟悉工藝、裝置、安全或活動性質及掌握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方法的人員組成。

5.1.4根據生產活動劃分作業活動,收集作業活動資訊,全面辨識危害因素,列出作業條件存在的危險因素,確定初始風險等級,制定消減風險措施,填寫《作業專案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記錄表》(附件),落實消減風險措施,使消減後風險等級達到可承受級別,編寫專案安全作業方案。

5.1.5屬於不可承受風險級別的專案報專業管理部門,專業管理部門系統的對相關作業專案進行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制定消減風險措施,使消減後風險等級達到可承受級別,完善專案安全作業方案。

5.1.6安全管理部門根據相關部門、單位上交的《職業安全健康環境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基礎調查表》和風險控制效果,修訂風險等級劃分標準。

並組織各單位對重大不可承受風險制定消減控制措施。

5.2風險評價方法

5.2.1作業條件風險評價法(lec法)

d=l×e×c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害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後果

d—風險程度

表一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

表二人員暴露在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

表三發生事故可能產生的後果(c)

表四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d)

d<20分以下為可承受風險,採用日常管理控制。

d≥40分以上為不可承受風險,採用制定執行控制程式、培訓與教育、制定應急預案與響應、加強現場監督檢查、保持現有措施五種方法控制。

d≥60以上為重大風險因素,採用目標、指標及管理方案、制定執行控制程式、培訓與教育、制定應急預案與響應、加強現場監督檢查,保持現有措施六種方法控制並實施。

d值大,說明危險性大,需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人體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直至調整到允許範圍。

針對被評價的具體作業條件,由有關人員(如車間主任、安全監督、技術人員)組成的小組,依據過去的經歷、有關的知識,經充分討論,估定l、e、c的分數值。然後計算三個指標的乘積,得出危險性分值。危險性等級的劃分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侷限性,不能認為是普遍適用的,應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修正。

5.2.2定性法

5.2.2.1直接判斷法

a)不符合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b)相關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經發生過事故仍未採取有效防範、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事故的風險,且無適當控制措施。

5.2.2.2矩陣法

矩陣法將嚴重性等級分為四級,將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級分為五級,如下表所示。

表五危險性事件的嚴重性等級

表六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級

表七風險評價指數矩陣

矩陣法中指數為1~10的危害因素為本公司重大風險因素;10~17的為不可承受風險因素;18以上的為可承受風險因素。

6.風險控制措施管理

6.1 所有已辨識的危害都應採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6.2 提出風險控制措施時要從培訓、管理、執行控制、改善環境、設施、技術措施等方面結合法律、法規、標準及相關規定全面考慮。

6.3 提出的風險控制措施應與本單位目前的資源條件、技術能力和人員狀況相適應。

6.4生產裝置和輔助生產裝置的危害辨識、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管理工作,由車間評價小組組織開展,建立本單位的《重大風險臺帳》,上報安全管理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審核上報的《重大風險臺帳》,建立公司《重大風險臺帳》。

6.5風險控制措施實行分級管理,凡車間有能力進行削減、控制的不上交專業管理部門,由專業管理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專業部門負責管理內的風險控制措施,由安全部門負責監督管理。

6.6 風險控制措施需要通過配置較多資源才能實施時,在制定削減控制方案時應綜合考慮公司的經濟承受能力和當前的技術水平。由專業管理部門制定防範措施、應急預案和削減控制方案隨專案申請一起上報,同時須對措施進行技術、經濟、效果等方面的論證。

6.7公司級別的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前,由專業管理部門組織評審,經評審和批准的風險控制措施,責任單位應明確期限、責任人、階段性計畫並組織實施。

6.8安全管理部門跟蹤驗證控制措施的實施效果。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後未達到預期效果,由安全管理部門及相關專業管理部門責令風險所在部門、單位重新制定和實施風險控制措施。

6.9風險控制措施實施完成後,各單位應在二個月內對原危險部位重新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並更改相關資料、臺帳。

附:《作業專案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記錄表》

作業專案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記錄表

危害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1.1.1 目的 本附錄闡明了危害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規作法,以及開展危害辨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必要性。用人單位應考慮其工作性質及風險的嚴重程度和複雜性,使本附錄中描述的方法與用人單位的需要相適應。1.1.2關鍵術語 a 危害 見職業安全管理體系審核規範中 2.4的定義 b 風...

危害辨識與風險評價表

一 危險源的評價確定方法 滿足下列任何條件或多個條件的危險因素即為重大危險因素a 對違反相關法律 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斷確定為重大危險源 b 經 lec 法評價為不容許的危險因素 c 涉及發生過死亡事故 重傷事故 兩次及以上輕傷事故的危險因素.d lec法 即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通過計算危險源所...

班組如何開展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

隨著hse管理體系的推行和實施,危害辨識 風險評價 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起。許多人認為,風險評價是安全技術人員的事,與我們班組員工無關。其實不論是從風險評價的角度,還是從安全教育的角度,班組風險評價都有其特殊的作用。那麼,基層班組如何開展風險評價呢?1.危險及危險識別 危害 是指可能造 員傷害 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