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課堂提問

2021-06-22 21:22:49 字數 2649 閱讀 7978

我們教育的物件是兒童,兒童的心理發育有其本身的特點,所以在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時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

(一)課堂提問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的無意注意發達,有意注意水平低,表現為不持久、不穩定,而且容易分散。但對生動的、有興趣的東西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給學生創造乙個良好的開端,這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

教學時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開場白」,力圖使它「情趣化」。古人云:「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疑問和驚奇最容易激發兒童由衷地產生認識世界的精神動力,使學習成為兒童強烈的追求。

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組提問:①老師這有6個蘋果,想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人分幾個?②如果現在老師只有1個蘋果,想平均分給兩個同學,能分嗎?

③如果能分,怎麼分?④怎麼表示這個每份數?⑤這樣表示的每份數與以前學的每份數有什麼不同呢?

通過這樣一組啟發式提問,學生對學習分數產生了好奇心,興趣盎然,情緒逐漸達到高潮,學生的思維進入了最佳狀態。

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教師安排了這樣乙個「開場白」:「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哥德**猜想嗎?知道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研究的1+2是什麼意思嗎?

」這樣一問,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老師接著說:「所謂1+2就是乙個大偶數表示為乙個質數及乙個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的和,這項研究距被稱為世界皇冠的哥德**猜想的1+1還差最後一步。

那麼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呢?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的新課。」由於教師精心設計了新課開始時的課堂提問,使學生萌發了對知識的渴求,引發了學習的極大動力,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二)課堂提問要引導學生觀察

人的認識規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迴圈往復。小學生認識事物首先**於生動的直觀,再向抽象思維轉化。但是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弱,觀察過程中籠統粗淺,不分主次,不能長久。

教學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引導學生觀察,精心設計每一環節的課堂提問。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教師採用讓學生動手切土豆的辦法,加深學生對面、稜、頂點的理解。為了引導學生觀察,提出了下面幾個問題:

① 教師讓學生切一刀土豆後問:「摸一摸,你們摸到了什麼?」學生答:「摸到乙個平面。」

② 接著教師讓學生在這個平面的旁邊再切一刀,問:「摸一摸,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學生答:

「摸到一條邊。」(教師告訴學生這條邊在數學上叫稜。教師又問:

「這條稜是怎麼形成的呢?」引導學生說出:「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

」③ 然後教師再讓學生在兩個面的上方或下方切第三刀,問:「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嗎?」學生答:

「發現乙個點。」(老師告訴學生這個點在數學上叫頂點。)教師繼續問:

「這個頂點是由幾條稜相交形成的呢?」使學生認識到:「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在學生認識了面、稜、頂點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學具,觀察長方體的面、稜、頂點有什麼特徵。為了配合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又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

① 長方體有多少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相對的面的面積大小有什麼特點?

② 長方體有多少條稜?相對的稜的長度有什麼特點?

③ 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相交於乙個頂點的有幾條稜?

通過教師這樣引導提問,為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架設了一座橋梁,使學生對長方體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

(三)課堂提問要促進學生思考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活動,只有勤於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促進學生積極動腦思考。

然而,在教學中常常聽到一些教師埋怨學生「腦袋笨」,課上總是問而不答,把課堂上的沉默都歸咎於學生,這是極不恰當的。其實只要教師把握準學生的思維從**起步,向哪個方向發展,將會在**受阻。再恰到好處地設計提問,學生的思維閘門就會敞開的。

例如:在學習相遇問題「求路程」時,為了啟發學生思考,老師可以設計這樣乙個問題:「兩輛汽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而行,大汽車每小時行 50千公尺,小汽車每小時行 80千公尺,經過 5小時後,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公尺?

」並列出算式:(50+80)×5。向學生提問:

「這個題列式對還是錯?認為對,為什麼對?認為錯,為什麼錯?

」這樣問就促使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經常設計一些「為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等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經過思考說:「這個題列式錯了,因為題目只告訴經過5小時後,沒告訴經過5小時後兩車的情況是怎樣的,所以列式不對。

」問題到此並沒有完,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如果要使這個列式正確應如何改變條件?」引導學生把條件變為「經過5小時兩車相遇」。

為了使學生的認識更進一步,教師深入提問:「這個條件還能怎樣變化?應如何列式呢?

」從而讓學生把條件變為:

① 經過5小時兩車還相距100千公尺。列式為:(50+80)×5+100。

② 經過5小時兩車交叉而過又相距100千公尺。列式為:(50+80)×5-100。

教師這樣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使學生步步深入地思考,讓學生產生要弄清問題的強烈願望,增加了學生的求知慾。

有些教師或許會認為:設計課堂提問,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一般只在一節課的結尾設計一道或幾道拔高題。其實不然,在我們的教學中處處都可以提出促進學生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為什麼有的分數卻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呢?這與分母有什麼關係嗎?

你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這組問題的出現,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積極動腦思考,主動地探索「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

如何設計課堂提問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多地強調知識的傳授,側重培養考試的技能,重裝輸輕引導。滿堂灌 的知識傳授模式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動性退化,和創新能力得不到開發而萎縮。新客場實施以來,縱觀小學語文課堂,在設計課堂提問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教師認為問題越多,越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越能...

如何設計課堂提問

如何設計課堂提問?傳統的教學模式過多地強調知識的傳授,側重培養考試的技能,重裝輸輕引導。滿堂灌 的知識傳授模式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動性退化,和創新能力得不到開發而萎縮。新客場實施以來,縱觀小學語文課堂,在設計課堂提問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教師認為問題越多,越能調動...

數學如何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在素質教育中的應用 如何進行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當前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格局下,各個環節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就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引導學生建構自身主體的認知結構的乙個重要環節。一 課堂提問的作用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