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的機制是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

2021-06-07 00:39:35 字數 5174 閱讀 3882

乙個學生因繳不出1.60元罰款,被拒絕參加第二次考試,結果,喝農藥自殺了。這是片面用考試分數、用公升學率評價學校結下的又一惡果。血的教訓再一次呼喚高考制度的改革,呼喚高考多樣化,同時也呼喚基礎教育階段要建立自身的科學的評價制度。

要下決心進行探索,不搞出一套科學的、正確的、完善的辦法來,實施素質教育還會遇到嚴重障礙。實施素質教育要有乙個正確的教育思想,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套好教材,還要有乙個適合素質教育需要的科學的評價制度。乙個可喜的現象是,湖南汨羅市,上海南市區、嘉定區,廣東廣州市,江蘇江陰市等地在建立素質教育的評價制度方面已經進行了很有意義的探索,已經有了初步成果。

根據完善辦學條件,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和使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確定評價專案,在評介中增加了音、體、美、勞方面的權重,增強了外部環境的權重,使之能形成一定的導向機制,這種探索是十分可貴的。特別是汨羅市還有乙個對黨政幹部評價的制度,非常好,汨羅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督導室三家發文:評價鄉鎮、村的黨政幹部政績時,按教育地位、辦學條件、教育投入、尊師重教等方面來評分。

這些經驗都很好,今後要逐步建立一批實驗縣,每個省、市、自治區都要抓1——2個點,作為素質教育實驗點,包括建立素質教育評價制度,積極開展試驗。以後要定期召開研討會,交流這方面的經驗。「九五」期間,連續抓五年,素質教育的評價制度就會由無到有,由不完備到比較完備,並形成一門重要的學科。

(本文為柳斌同志2023年6月27日在全國的構建督導評估機制,推動實施素質教育汨羅研討會上的講話節錄)

實施「六優工程」推進素質教育

一、優化教育思想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首要前提。

二、優化教育環境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這要求加快學校布局調整並建立區域推進機制,將素質教育納入所在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三、優化招生制度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

四、優化教學過程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

五、優化評價體系(包括對學校、學生及校長、教師的評價的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六、優化師資隊伍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堅實基礎。

試論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換

改」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近年來國內教育理論界熱烈討論的問題。實踐中,在普通教育領域內,也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實驗。要「應試」為「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之必然。

然而,怎樣認識與完成這種基礎教育職能的轉換,需要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研究。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恢復和振興,並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發展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新型人才。重視科技、人才與教育,已成為社會的主流。追求知識、渴望成才,成了每個青少年學生的奮鬥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基礎建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可是,由於社會變革時期,我國教育的特殊職能和作用,加上一些社會原因,也給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社會上的「文憑熱」.「學歷主義」的思潮,將基礎教育完全納人公升學的軌道,社會、家庭、學生視進高等院校為唯一的成才之路。這樣,一方面加劇了高校的公升學競爭,另一方面,其直接後果便是基礎教育中「片面追求公升學率」錯誤傾向的出現,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僑」的局面。從心理上給教師以及學生帶來巨大壓力。

基礎教育變成公升學教育,普通中學變成了「公升學工廠」,它不僅阻礙了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實現,也損害了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在公升學教育的指揮棒下,過早專業化與片面發展,造成了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上的嚴重缺陷。改革勢在必行。

2023年李鵬總理在「八五計畫和十還規劃綱要的報告」中指出「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素質,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大計」。要提高全民族素質,教育是基礎,是關鍵。因此,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改「公升學工廠」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基地,成為基礎教育改革中的乙個重要步驟。

這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二人的素質具有兩種內涵,一是素質的生物性,它是個人與生俱有的解剖生理特點。也叫作遺傳素質;另一則是素質的社會性,它包括人的個性心理品質與知識能力結構兩個後面,後映著人類物質與精神文化的歷史積澱中的基本結構與要求。兩者之中,人的生物素質成為個人發展的物質前提,而社會素質則為人的發展提供知識和觀念上的規範和指導。

兩者從內外兩個層次構成了人的整體素質。由此,可以將素質教育定義為: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教育目的,依照教章與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通過青少年自身主動積極的實踐活動,培養起青少年以生物素質為基礎的合理的整體素質結構的教育。

素質教育既包括對青少年生理、心理,也包括知識與道德.智力與能力等素質的培養,是乙個全方位、多層次的概念。

素質教育的提出並非偶然。它是現代社會發展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客觀需要。

素質的社會性,決定了它必然反映一定社會的基本要求,這種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產生的重要動因。人類社會歷史文化的每一進步都會不斷給人的素質發展提出新的要求,這種要求又必然通過教育這一有效途徑而得以實施。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便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

另一方面,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教育提出了這一要求。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頁,人民出版社)。

學校教育的過程,其實質便是完成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既包括科學文化的個體社會化,也包括思想品質的個體社會化。處在身心迅速成長期中的青少年,能否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有效地完成上述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在有限的期空範圍內高效地掌握人類幾千年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實施何種教育。

三提出素質教育,是對基礎教育進行改革的迫切呼喚。實施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它不僅會給基礎教育的原有觀念帶來深刻的變化,也給基礎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導。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不僅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起學生合理的素質結構,改變片面的人才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也將促進教育目的與社會需要的統一,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首先,要明確教育目的,樹立素質教育觀念。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2023年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

「義務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

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在一段時期內,在對教育目的的認識上產生了嚴重背離的現象,與片面追求公升學率相聯絡的應試教育成了目前基礎教育中的主要模式。這種教育模式不僅使學校在辦學方向上出現了偏離,也使多數學生在身心發展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儘管幾年來,教育領域內對片面追求公升學率的辦學思想進行了嚴厲批評,也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然而其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於,在教育觀念上沒有實質性的突破,而將思想集中於諸如智慧型素質、創新意識、科技精神、經濟觀念等單一素質與觀念的改變。

素質教育的提出,克服了這種缺陷,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帶來教育觀念的改變,也帶來人才觀念的更新。素質教育以發展人的全面素質,建立合理的人才素質結構作為核心和基礎,它將促使人們對於基礎教育職能的更加清楚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完成基礎教育任務。

其次,衝破舊思想,建立以素質發展為核心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片面追求公升學率這一現象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原因,它是我國教育發展特定階段的特殊產物。這一點,可以從對其產生的原因的分析中看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社會對教育的過高過熱的期望值以及片面的人才觀念。

建國以來,我國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然而由於歷次政治運動的干擾,給學校工作造成嚴重破壞。特別是十年「文革」更使教育完全成為政治運動的工具。

粉碎「四人幫」以來,教育百廢待興,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使我們看看了我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技術上的巨大差距,看到了我國教育落後的嚴重局面;重視教育、振興科技,便成為國人的共識。學校教育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全社會逐漸形成一種以追求高學歷的社會心態和價值取向。學校被視為培養人才的唯一途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又沉渣泛起,成為許多人的普遍心態。

這一切將基礎教育納入了乙個錯誤的軌道。一方面,社會將基礎教育簡單地看作公升學教育,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包括社會**也以公升學率的高低來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提高公升學率也就自然成了學校辦學、教師工作的唯一目標。

在這樣的外圍條件下,學校辦學方向的偏離,也就不足為怪了。不可否認,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短短十年多,基礎教育為高等學校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然而它相對於整個基礎教育培養的沉重而言畢竟是少數。

為了少數而毀了多數,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性不言自明。其次,我國人口多,就業機會相對少,而高校在就職上的優越性就成為吸引學生為之奮鬥的誘人條件。學生、家長將公升入高校作為謀了鐵飯碗和優越生活條件的重要跳板。

我國高等學校存在的「官本位」,以及在分配制度上的統分統包,都成為片面追求公升學率的內部心理動因。由此可見,糾正片面追求公升學率,實施素質教育,不僅要從學校內部進行改革,也要從社會的角度來考察形成偏向的深刻的歷史背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科學認識教育對社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改變基礎教育的單一結構,形成科學的人才觀。同時,要切實改變現有的對基礎教育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建立起符合教育規律,體現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評價體系,使學校質量的評價建立在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以促使學校雙重職能的發揮。

第三,加快基礎教育改革,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素質教育是乙個整體性、系統性的工程,要完成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換,必須對基礎教育進行全面改革。這種改革涉及到基礎教育的諸方面。

如教育體制、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教育管理、教育評價等方面。針對目前的實際,除了加強教育目標管理,確立科學系統的教育評價體系之外,基礎教育的中心任務便是建立一套以素質教育發展為中心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現行中小學課程體系,是我國特定的發展階段,為適應公升學為主的課程體系,其內容已不能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對人所提出的要求。它集中表現在內容單一,以單純的知識傳授為主,缺乏知識性。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就是要在基礎教育中,自始至終貫徹對學生素質的教育,促使學生素質全面協調地發展。

素質的特性決定了素質教育應該包括學生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不僅涉及學生的身體,也包括學生的心理品質與知識智慧型結構。以學生的遺傳素質為基礎,在學校教育中,培養起學生穩定的心理品質和積極的情感素質,促使學生的智力與體力的充分和自由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也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必由途徑。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得考慮知識的全面性、基礎性和系統性。學生的素質發展是乙個多層次全方位的發展過程,基礎教育應充分考慮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扭轉學生學習單一化、片面化的傾向。其次,要重視對學生情感因素的培養,控制課程中的潛在因素,發揮**課程的作用。

在學科內容的選擇上、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再次,便是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將教育同生產勞動密切結合。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的唯一途徑,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根本方法。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發展不均衡。因此,基礎教育應根據不同的要求和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材體系,充分聯絡實際,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一方面鞏固學生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以利於學生的對未來生活的適應,更好地完成基礎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大批的全面發展的勞動者的職能。

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不斷通過自己的創新實踐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想結合幾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一 轉變教育觀念,是創新教育的前提 轉變教育觀念不應當是乙個空泛的概念,而應當有具體的內涵。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方面看,我...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首要內容

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首要內容,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中學生在校時間大部分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學校育人的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來完成。大綱 教材都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德育功能。思想性和科學性是統一的 課堂教學不僅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同時更是德育教育最應...

對素質教育實施意見的建議

窪中對 平泉縣教育體育局 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中小學 素質教育的指導意見 的建議 1 切實轉變教育理念。沒有教育理念的轉變,就不會有素質教育的春天。當前我們要特別注意轉變以下理念 一是轉變教育目標理 念,即 不應只是為了公升學,更主要的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要著力把農村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