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管理程式

2021-05-28 14:56:59 字數 4808 閱讀 3624

1 目的

為充分識別公司所有活動中的職業健康安全危害並評價其風險,提出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特制定本程式。

2 範圍

適用於公司設計、建設、執行階段以及其他所有相關活動。

3 術語和定義

3.1 危害識別:識別危害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3.2 風險評價:評價危險程度並確定其是否在可承受範圍的全過程。

4 職責

4.1 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指導各部門的風險評價工作,對風險管理的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督。

4.2 各部門負責業務範圍內的危害識別、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實施。

5 控制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hse風險管理是一切hse工作的基礎和核心。hse風險包括專案各階段的hse風險。

5.1.2 公司應在設計、建設、運營期等重要階段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價。

在專案的預可研階段和可研階段,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要請專業的評價機構對專案進行安全預評價,安全預評價工作按照《建設專案「三同時」控制程式》執行,要求專業評價機構對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評價。

在專案初步設計階段,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要求設計單位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hse方面因素,選用效能可靠、技術先進和有使用經驗的成熟產品,提高自動化控制設計水平,從選址及總圖布置、總量排放控制、施工安全對策措施、安全清潔生產、周圍影響因素等多個方面識別出具體風險因素,在設計階段進行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將結果上報給氣電集團qhse部。

在建設期,要求每個承包商要建立危害識別和風險管理制度,在專案開工前要對施工專案進行全面的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工作,由監理負責監督實施。將結果上報給專案組,由專案組進行審批並報給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備案。在生產運營期,生產執行部應定期對裝置、工藝和技術進行風險評價,根據評價提出消除或減少風險的建議措施。

在運營期裝置檢維修等作業活動過程中,生產執行部應要求實施作業活動的人員在作業前進行危害識別及風險評價的工作,確保風險得到識別和有效的控制。每一階段的hse風險評價應充分考慮前一階段hse風險評價的開展情況和本階段專案的工作內容。

5.1.3 各作業活動的主管部門都應採用合適的方法在作業前進行危害識別風險評價工作,形成可證實的檔案作為作業活動審批的一項基本依據。

5.1.4 危害識別與評價具體流程可參見附件一: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流程。

5.2 成立評價小組

在進行危害識別與評價前應成立評價小組。評價小組成員應包括專業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等,成員需經過適當的培訓以保證開展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的能力或資格。

5.3 危害識別

5.3.1 確定評價範圍和物件。

評價小組應首先識別出從事的所有可能導致重要的危害的活動,包括非常規活動、檢維修活動等。在確定上述評價範圍後,可按作業流程各階段、區域或部門、裝置/設施劃分方法確定評價物件。

5.3.2 選擇危害識別方法。

根據評價物件的性質、所處的階段、複雜程度及規模、現有人力資源及資料資料的有效性,選擇一種或結合多種危害識別方法。常見的危害識別方法包括: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和作業危害分析。

具體可見附件二:常見的危害識別方法概述。方法的選擇可參見附件三:

危害識別方法的選擇。

5.3.3 識別危害根源及性質。

危害識別應考慮由於過去遺留或將來的運作或服務可能造成潛在危害。同時也應考慮異常(包括啟動、關閉、維修、停機、工程開始/結束及其他非預期執行的情況),以及事故和緊急情況(比如火災、**、颱風、洪水及其他自然災害而造成的緊急疏散、人員**或重大環境汙染)。

5.4 風險評價

5.4.1 風險是危害後果嚴重性和可能性的乘積,風險評價應對危害後果嚴重性和可能性分別進行評價。

5.4.2 評價所識別的危害後果嚴重性可從人員**、財產損失以及聲譽影響等方面進行,可採用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如危險指數分析法等,通常採用半定量的風險矩陣法,具體參考附件四:

危害後果嚴重性(s)評價表。

5.4.3 評價危害導致的該後果頻率可從危害後果發生的條件、現場的控制措施以及歷史資料方面進行,定量化評估發生頻率的可以依據歷史統計資料,也可以採用理論模型(如:

故障樹分析、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進行分析,但通常採用半定量的風險矩陣法,具體見附件五:危害後果發生頻率評價表。

5.4.4 確定風險是否可接受。

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根據國家hse相關法律法規及氣電集團qhse要求建立公司hse風險可接受標準,根據此標準決定風險是否可接受。對於不可接受的重大風險必須提出降低和控制風險措施。風險矩陣法的風險分級與控制可參見附件六:

風險矩陣圖。

5.5 風險控制

5.5.1 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應與風險程度的大小相適,應考慮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進性、安全性和經濟合理性。

5.5.2 風險控制措施的內容按照控制層次級別及順序包括:

1)消除:通過合理的設計和科學的管理,盡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

2)替代:使用風險小的替代品;

3)工程控制:包括使用裝置設施、隔離等降低風險;

4)管理控制:制定完善管理程式和操作規程、制定落實風險、監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實應急預案、加強員工的hse教育培訓、建立檢查監督和獎懲機制等;

5)配備個人防護用品。

5.5.3 重大風險是公司制定hse管理目標及隱患治理、管理方案的基礎及依據。各部門應彙總所識別的重大風險及相應的控制措施報送公司總經理批准。

5.5.4 在滿足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定期組織對危害識別和評價結果進行審查並更新,在下列情形下應重新進行風險評價;

1)適用的法律、法規或規範要求發生變化時;

2)重大工藝變更,重要裝置拆除;

3)專案進行改、擴建;

4)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的新認識。

6 附件

附件一: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流程

附件二:常見的危害識別方法(hazop、fmea、jha)概述

附件三:危害識別方法的選擇

附件四:危害後果嚴重性評價表

附件五:危害發生頻率評價表

附件六:風險矩陣圖

附件七:風險評價

附件一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流程

附件二常見的危害識別方法概述

1. 危險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

1.1 定義

危險和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是用於檢驗特定系統的一種結構性系統方法,主要用於識別系統潛在危險;識別系統潛在操作問題,尤其要識別可能引起操作和工藝偏離、導致產品不合格潛在危害。

1.2 適用範圍

hazop作為乙個在設計和建設新系統的有利工具,可以用於檢查系統不同的操作狀態相關的危害和潛在問題,比如啟動、備用、正常操作、正常關閉,緊急關閉等。

1.3 主要步驟

hazop研究的目標是識別出可能有問題的區域和給出如何解決特定問題的建議。因此,關鍵的重點是建立清晰的程式和職責,以確保hazop分析的建議被檢查和行動有適當的人員去執行。hazop分析的主要流程圖如下所示:

(1)在開展hazop分析之前,需要蒐集關於裝置和工藝操作的詳細的資訊,這些資訊經常用在詳細設計階段,在工藝流程圖準備好之後或者是更改和操作當前裝置過程中。hazop分析同樣也需要關於工藝、裝置以及操作相關的設計或當前的知識,這些資訊通常由小組成員中這些領域的專家提供。培訓過的富有經驗的領導是乙個高質量、有效率的hazop分析的重要部分。

(2)典型的hazop小組通常由5-7個人組成,這些人在下列各個方面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經驗,比如工程、工藝操作、維修、健康、安全、環境和其他領域。對於小組成員來說領導分析的人通常由另乙個人協助,一般被稱為秘書,記錄小組討論的結果作為工作收益。對於簡單的工藝或者是限定範圍的檢查,小組可以少到3或4個人。

(3)在危險和可操作性分析中,hazop小組運用系統方法辨識出危害和操作性問題,這些危害和操作問題出現的結果是系統偏離預定的工藝條件範圍。乙個富有經驗的小組領導帶領小組參與整個設施設計,使用固定的一套「引導詞」,這些引導詞被應用於工藝系統中不連續的位置或「研究節點」具體的「工藝引數」。「研究節點」可能是工藝系統中不連續的點或者可能是管道的具體執行。

(4)例如引導詞「高」與工藝引數「水平面」相結合引出可能關注的問題「高於水平面」偏離設計目標。可以使用檢查表或者是工藝經驗去幫助小組建立必要的偏離列表。小組分析所有可疑偏離的影響,確定可能的偏離原因(例如,操作失誤、流出阻塞等),偏離的後果(例如,流體溢流、汙染等)以及該處預防偏離的安全措施(例如,水平面控制、溢流管等)。

如果原因和後果是重大的但是安全措施不充分,需要記錄詳細的資料以用來開展進一步的**。在某些情況下,小組能夠識別出偏離有很具體的原因但是不能確定偏離的後果,在這種情況下,將會推薦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可能的後果。

(5)hazop的分析結果是小組的結論,包括危害和操作問題識別、更改設計的建議、程式等用來改善系統,以及推薦對於因缺乏資訊而沒有結論的那些區域的引導研究。正規的是把小組討論的結果記錄在乙個專欄形式的**中,討論結果涉及到每個節點或部分工藝的偏離原因,偏離後果和該處安全措施。

1.4 主要輸入:

(1)裝置或工藝操作的詳細資訊;

(2)hse管理資訊;

(3)其他必要的資訊。

1.5 主要輸出:

(1)所識別危害的詳情和操作問題以及與它們相關的檢測和減緩等預防措施;

(2)如果有必要,推薦其他不同的方法進一步研究設計的具體方面;

(3)在研究過程中處理不確定的發現需要採取的措施;

(4)基於小組知識所推薦的減緩問題的措施;

(5)在操作和維修過程中紀錄所要特別關注的點;

(6)每一次會議的團隊人員;

(7)在分析過程中所考慮的部分清單以及一些基本原理;

(8)列出小組所使用的所有圖形、規範、資料表和報告清單等引用的版本號。

2. 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fmea)

2.1 定義

fmea主要是用於研究材料和設施失效的一種方法,描述了裝置或設施可能的故障模式和這些故障模式的影響以及導致裝置失效的原因,影響是失效的附帶事件、後果或系統的響應。

2.2 適用範圍

危害識別和風險評價管理程式

危險源辯識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管理程式 本程式由專案管理部提出。本程式由專案管理部負責起草。本程式主要起草人 王大鳴。本程式審核人 邱桂永。本程式批准人 徐洪德。本程式由專案管理歸口並負責解釋。本程式於2009年1月20日首次發布。2 通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安全健康評價,識別公司在設計 開...

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管理程式

一 目的 1 選擇適宜的危害識別 風險評估方法,辨識危害 評估風險,以便採取措施消除和減少生產經營過 程中存在的風險。2 為建立目標指標 實施執行控制和改進業績提供依據。3 為承包商和 商提供安全的作業條件,減少他們對公司服務時的風險。二 適用範圍 適用於公司生產經營服務過程中的各項活動,可以施加影...

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管理程式

廣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中壓管網工程 增城市北汽天然氣 配套管道工程 廣惠高速 s256段 危害識別與風險評估 管理程式 編制人審核人 審批人廣東新中南航空港建設 二 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 1 目的 為了識別 評價專案施工過程中有關的危害 影響,確定最大風險,以便採取控制 改進措施,把風險降到最低或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