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其它012慧海禪師參問語錄

2021-05-31 16:10:18 字數 6215 閱讀 4914

禪宗其它012 慧海禪師參問語錄.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騰不息的波濤,自信是急流奮進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禪宗其它012 慧海禪師參問語錄

師諱慧海,建州人,姓朱氏。依越州大雲寺智和尚受業。初參馬祖。

祖問:「從何處來?」曰:

「越州大雲寺來。」祖曰:「來此擬須何事?

」曰:「來求佛法。」祖曰:

「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我這裡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師遂禮拜,問曰:

「阿那個是慧海自家寶藏?」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

」師於言下大悟,識自本心,不由知覺,踴躍禮謝。師事六載。後以受業師年老,遂歸奉養。

乃晦跡藏用,外示痴訥。自撰《頓悟入道要門論》一捲。法侄玄晏,竊出江外,呈馬祖。

祖覽訖,謂眾曰:「越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處也。」眾中有知師姓朱者,迭相推識,結契來越上,尋訪依附。

時號大珠和尚也。

師謂學徒曰:「我不會禪,並無一法可示於人,故不勞汝久立,且自歇去。」時學侶漸多,日夜叩擊,事不得已,隨問隨答,其辯無礙。

時有法師數人來謁,曰:「擬伸一問,師還對否?」師曰:

「深潭月影,任意撮摩。」問:「如何是佛?

」師曰:「清談對面,非佛而誰?」眾皆茫然。

良久,其僧又問,「師說何法度人?」師曰:「貧道未曾有一法度人?

」曰:「禪師家渾如此。」師卻問曰:

「大德說何法度人?」曰:「講《金剛般若經》。

」師曰:「講幾座來?」曰:

「二十餘座。」師曰「此經是阿誰說?」僧抗聲曰:

「禪師相弄,豈不知是佛說耶!」師曰:「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則為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若言此經不是佛說,則是謗經。請大德說看。」僧無對。

師少頃又問:「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大德且道:阿那個是如來?」曰:

「某甲到此卻迷去。」師曰:「從來未悟,說什麼卻迷。

」僧曰:「請禪師為說。」師曰:

「大德講經二十餘座,卻不識如來。」其僧再禮拜,願垂開示。師曰:

「『如來者,是諸法如義。』何得忘卻?」曰:

「是,是諸法如義。」師曰:「大德,是亦未是?

」曰:「**分明,哪得未是。」師曰:

「大德如否?」曰:「如。

」師曰:「木石如否?」曰:

「如。」師曰:「大德如同木石如否?

」曰:「無二。」師曰:

「大德與木石何別?」僧無對,乃嘆雲:「此上人者,難為酬對。

」良久卻問:「如何是大涅槃?」師曰:

「不造生死業。」對曰:「如何是生死業?

」師曰:「求大涅槃是生死業;舍垢取淨是生死業;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脫對治門是生死業。」曰:

「云何即得解脫?」師曰:「本自無縛,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無等等。

」僧曰:「禪師如和尚者,實為希有!」禮謝而去。

有行者問:「即心即佛,哪個是佛?」師云:

「汝疑哪個不是佛,指出看。」僧無對。師曰:

「達即徧境是,不悟永乖疏。」

有律師法明謂師曰:「禪師家多落空。」師曰:

「卻是座主家多落空。」法明大驚,曰:「何得落空?

」師曰:「經論是紙墨文字。紙墨文字者,俱空設。

於聲上建立名句等法,無非是空。座主執滯教體,豈不落空。」法明曰:

「禪師落空否?」師曰:「不落空。

」曰:「何卻不落空?」師曰:

「文字等皆從智慧型而生。大用現前,哪得落空。」「法明曰:

「故知一法不達,不名悉達。」師曰:「律師不唯落空,兼乃錯用名言。

」法明作色問曰:「何處是錯?」師曰:

「律師未辨華竺之音,如何講說?」曰:「請禪師指出法明錯處。

」師曰:「豈不知悉達是梵語耶?」律師雖省過,而心猶憤然。

(具梵語,薩婆曷刺他悉陀,中國翻雲一切義成。舊雲悉達多,猶是訛略。)

又問曰:「夫經律論是佛語,讀誦依教奉行,何故不見性?」師曰:「如狂狗趁塊,獅子咬人。經律論是自性用,讀誦者是性法。」

法明又曰:「阿彌陀佛,有父母及姓否?」師曰:「阿彌陀姓憍屍迦,父名月上,母名殊勝妙顏。」曰:「出何教文?」師曰:「出陀羅尼集。」法明禮謝讚嘆而退。

有三藏法師問:「真如有變易否?」師曰:

「有變易。」三藏曰:「禪師錯也。

」師卻問三藏:「有真如否?」曰:

「有。」師曰:「若無變易,決定是凡僧也。

豈不聞善知識者,能回三毒為三聚淨戒,回六識為六神通,回煩惱作菩提,回無明為大智。真如若無變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三藏曰:

「若爾者,真如即有變易。」師曰:「若執真如有變易、亦是外道。

」曰:「禪師適來說真如有變易,如今又道不變易,如何卻是的當?」師曰:

「若了了見性者,如摩尼珠現色,說變亦得,說不變亦得。若不見性人,聞說真如變,便作變解;聞說不變,便作不變解。」三藏曰:

「故知南宗實不可測。」

有道流問:「世間有法過自然否?」師曰:

「有。」曰:「何法過得?

」師曰:「能知自然者。」曰:

「元氣是道否?」師曰:「元氣自元氣,道自道。

」曰:「若如是者,則應有二。」師曰:

「知無兩人。」又問:「雲何為邪?

雲何為正?」師曰:「心逐物為邪,物從心為正。

」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

「用功。」曰:「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

「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師曰:

「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校,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

有韞光大德問:「禪師自知生處否?」師曰:

「未曾死,何用論生。知生即是無生法。無離生法說有無生。

祖師雲:當生即不生。」曰:

「不見性人,亦得如此否?」師曰:「自不見性,不是無性。

何以故?見即是性,無性不能見。識即是性,故名識性;了即是性,喚作了性;能生萬法,喚作法性,亦名法身。

馬鳴祖師雲:所言法者,謂眾生心。若心生,故一切法生。

若心無生,法無從生,亦無名字。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如人吃筍,應總吃法身也。如此之言,寧堪齒錄。對面迷佛,長劫希求。

全體法中,迷而外覓。是以解道者,行住坐臥,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

大德又問:「太虛能生靈智否?真心緣於善惡否?

貪欲人,是道否?執是執非人;向後心通否?觸境生心人有定否?

住於寂寞人有慧否?懷高傲物人有我否?執空執有人有智否?

尋文取證人、苦行求佛人、離心求佛人、執心是佛人,此皆稱道否?請禪師一一開示。」師曰:

「太虛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機淺,是非交爭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者慧沉,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尋文取證者益滯,苦行求佛者俱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大德曰:「若如是,應畢竟無所有。

」師曰:「畢竟是大德,不是畢竟無所有。」大德踴躍,禮謝而去。

師上堂曰:「諸人幸自好個無事人。苦死造作,要擔枷落獄作麼?

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參禪學道,解會佛法,如此轉無交涉也。只是逐聲色走,有何歇時?貧道聞江西和尚道:

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從此一時休去,自己財寶,隨身受用,可謂快活。無一法可取,無一法可捨,不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去來相。

徧十方界,無一微塵許不是自家財寶。但自仔細觀察自心,一體三寶,常自現前,無可疑慮。莫尋思,莫求覓,心性本來清淨。

故《華嚴經》雲: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

又《淨名經》雲: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若不隨聲色動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無事。

去。莫久立,珍重。

此日大眾普集,久而不散。師曰:「諸人何故在此不去?

貧道以對面相呈,還肯休麼,有何事可疑?莫錯用心,枉費氣力。若有疑情,一任諸人恣意早問。

」時有僧法淵問曰:「云何是佛?云何是法?

云何是僧?云何是一體三寶?願師垂示。

」師曰:「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

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身口意清淨,名為佛出世;三業不清淨,名為佛滅度。

喻如嗔時無喜,喜時無嗔,唯是一心,實無二體。本智法爾無漏現前。如蛇化為龍,不改其鱗;眾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

性本清淨,不待修成。有證有修,即同增上慢者。真空無滯,應用無窮,無始無終,利根頓悟,用無等等,即是阿耨菩提。

心無形相,即是微妙色身;無相即是實相法身,性相體空,即是虛空無邊身;萬行莊嚴,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萬化之本,隨處立名,智用無盡,名無盡藏。能生萬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是智慧型藏;萬法歸如,名如來藏。

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又雲:

世間一切生滅法,無有一法不歸如也。」

有客問雲:「**未知律師、法師、禪師,何者最勝?願和尚慈悲指示。

」師曰:「夫律師者,啟毗尼之法藏,傳壽命之遺風,洞持犯而達開遮,秉威儀而行軌範;牒三番羯磨,作四果初因。若非宿德白眉,豈敢造次。

夫法師者,踞師子之座,瀉懸河之辯,對稠人廣眾,啟鑿玄關;開般若妙門,等三輪空施。若非龍象蹴蹋,安敢當斯。夫禪師者,撮其樞要,直了心源;出沒卷舒,縱橫應物,鹹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深根,獲現前三昧。

若不安禪靜慮,到這裡總須茫然。隨機授法,三學雖殊,得意忘言,一乘何異。故經云: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諸眾生。」客曰:「和尚深達佛旨,得無礙辯。

」又問:「儒道釋三教,為同為異?」師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機者執之即異。總從一性上起用,機見差別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異同。」

講唯識道光座主問曰:「禪師用何心修道?」師曰:

「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曰:「既無心可用,無道可修,云何每日聚眾勸人學禪修道?

」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眾來?老僧無舌,何曾勸人來?

」曰:「禪師對面妄語。」師曰:

「老僧尚無舌勸人,焉解妄語。」曰:「某甲卻不會禪師語論也。

」師曰:「老僧亦自不會。」

講華嚴志座主問:「何故不許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師曰:

「法身無象,應翠竹以成形。般若無知,對黃花而顯相。非彼黃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

故經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黃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還能應用。

座主會麼?」曰:「不了此意。

」師曰:「若見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隨用而說,不滯是非;若不見性人,說翠竹著翠竹,說黃花著黃花,說法身滯法身,說般若不識般若,所以皆成諍論。」志禮謝而去。

人問:「將心修行,幾時得解脫?」師曰:

「將心修行,喻如滑泥洗垢。般若玄妙,本自無生。大用現前,不論時節。

」曰:「凡夫亦得如此否?」師曰:

「見性者即非凡夫,頓悟上乘,超凡越聖。迷人論凡論聖,悟人超越生死涅槃。迷人說事說理,悟人大用無方;迷人求得求證,悟人無得無求。

迷人期遠劫證,悟人頓見。」

維摩座主問:「經云:彼外道六師等,是汝之師。

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謗於佛,毀於法,不入眾數。

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今請禪師明為解說。

」師曰:「迷徇六根者,號之為六師。心外求佛,名為外道。

有物可施,不名福田。生心受供,墮三惡道。汝若能謗於佛者,是不著佛求;毀於法者,是不著法求,不入眾數者,是不著僧求;終不得滅度者,智用現前。

若有如是解者,便得法喜禪悅之食。」

有行者問:「有人問佛答佛,問法答法,喚做一字法門,不知是否?」師曰:「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為無智慧型故。譬如將水洗水,將火燒火,都無義趣。」

是人問:「言之與語,為同為異?」師曰:

「一也。謂言成句為語矣,且如靈辨滔滔,譬大川之流水。峻機疊疊,如圓器之傾珠。

所以廓永珍,號懸河,剖乎義海,此是語也。言者一字表心也,內著玄微,外現妙相,萬機撓而不亂,清濁混而常分,齊王猶慚大夫之辭,文殊尚嘆淨名之說,今之常人、云何能解。」

源律師問:「禪師常談,即心是佛,無有是處。且一地菩薩,分身百佛世界,二地增於十倍,禪師試現神通看?

」師曰:「闍梨自己是凡是聖?」曰:

「是凡。」曰:「既是凡僧,能問如是境界!

經云: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此之是也。」又問:

「禪師每雲:若悟道,現前身便解脫。無有是處。

」師曰:「有人一生作善,忽然偷物入手,即身是賊否?」曰:

「故知是也。」師曰:「如今了了見性,雲何不得解脫?

」曰:「如今必不可,須經三大阿僧祇劫始得。」師曰:

「阿僧祇劫還有數否?」源抗聲曰:「將賊比解脫,道理得通否?

」師曰:「闍梨自不解道,不可障一切人解;自眼不開,嗔一切人見物。」源作色而去,雲:

「雖老渾無道。」師曰:「即行去者是汝道。」

禪宗的管理

中國禪宗的創宗人物惠能在其代表作 壇經 的開篇就提出 定慧不二 的命題。這個命題強調 定慧等 定 與 慧 二者是體用一致的關係。當你安定了自己的內心時,你已經達觀了真理 你要想勘破世界的本質,只要體驗自己寂靜美妙的內心就可以了。我 與 佛 渾然一體,對於修佛者而言,重要的是認識這一事實,而不是離 我...

禪宗語錄詞彙研究綜述

作者 林芳藝 現代語文 語言研究 2017年第04期 摘要 20世紀80年代,禪宗語錄因其豐富的口語詞的存留而進入語言學研究者的視野,並在90年代後出現新的高潮。從基礎的疑難語詞的考釋到傳統訓詁學 比較研究,再到與現代方言 詞彙學等新角度的有機結合,禪宗語言的詞彙研究正蓬勃發展。本文從研究現狀 研究...

禪機,在禪宗文化中感悟

作者 金典 讀與寫 下旬刊 2013年第10期 中圖分類號 g6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 1578 2013 10 0284 01 久聞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六祖慧能在光孝寺受戒剃度,風幡論辯 在 2012廣東禪宗六祖文化節暨廣東佛教協會30年慶典 活動中,我得以一睹光孝寺的真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