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科學上冊我看到了什麼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04-16 10:41:20 字數 3555 閱讀 7300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麼》是小學科學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課。本課以生活中常見的大樹為觀察物件,以乙個初學科學觀察學生的一般發展過程為線,通過幾個依次遞進的結構活動,讓學生經歷並體驗一次科學觀察活動方法及其意義的過程,為後續科學學習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本課也是植物單元的起始課。

植物是學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樹又是學生經常接觸的物體。對大樹的觀察,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關於這棵樹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方面的事實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樹看做乙個生命體。教科書表達的乙個基本思想是,看**只能獲取有限的資訊;回憶看到過的事實,能夠豐富我們的資訊;實地觀察能夠獲取更多更豐富的資訊。

希望學生在與看**的對比過程中,體會到實地觀察與從**上看對資訊的獲得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是真正的觀察,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對觀察手段的認識,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這一點上,許多學生不認為聞、聽、嘗、摸等手段也是觀察方法。當我們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各種觀察方法去觀察一棵大樹的時候,學生會體會到,科學課上的觀察必須是全身感官都要參與的觀察,從而豐富學生的觀察手段。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大樹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裡,是有生命的物體。

2、簡單了解樹的結構

過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從**中獲得的資訊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用各種科學方法觀察這棵樹

教學難點:嘗試用感觀感知樹

四、教學準備

1、物色校園中或校園周圍可供學生觀察的大樹,教師課前實地看一下,考慮活動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的安全問題,加以預防。

2、準備一些觀察活動中學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觀察工具。

3、教學ppt,人體器官圖(或者是課前簡筆畫)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看到了什麼(**上的大樹)

1、談話:同學們,在校園裡、在路上、在公園裡,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大樹,你有沒有仔細地去看過它們?有沒有想過要去仔細地看看大樹?

2、(ppt展示),仔細看看圖上的大樹,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的。比比誰看得仔細說得多。

學生看教師投影圖,說說所看到的相關資訊,比比誰說得多。

(**:學生說的資訊以樹的結構為主,如樹幹、樹葉、樹冠、樹根等)

3、小結:從**中,我們獲得的有關大樹的資訊很有限。

活動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樹前,我看到過什麼? (記憶中的大樹)

1、這只是圖上的一棵樹,我們看不出更多的東西。回憶一下你看到過的一棵真正的大樹,說說你從樹上或樹下發現過的一些有趣的情況。

教師ppt投影,給學生的匯報描述以提示。(學生嘗試著說出樹上生活著一些小動物、樹葉有些是綠色、有些是黃色的、還有果實、花等)

[**:學生通過回憶看到過的大樹,匯報的資訊大量增加。]

2、我們以前在真正的大樹前得到的大樹的相關資訊比**中大樹上發現的資訊多,想一想,這是為什麼呢?

活動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 (真正的大樹)

第一階段:感悟「觀察」

1、如果我們真的到樹下去看一看,會不會看到更多的資訊?(肯定能!)

2、為什麼再去看看會看到更多的內容呢?(我還沒仔細看過一棵樹呢,我們會看的更仔細,會用更多的方法)

ppt演示:[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帶著這樣的目的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第二階段:我想觀察什麼?怎樣觀察到更多內容?

1、如果來到一棵真正的大樹下,想想我想觀察什麼?

2、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大家想到的觀察內容真是豐富!有大樹的樹幹、樹皮、樹枝、樹的形狀,有葉、花、果,有樹上、樹下的動、植物等等,那我們怎樣觀察才會了解這些觀察內容的更多資訊、知識呢?

(小組討論一下)

3、學生匯報觀察方法。教師板貼看、聽、摸、聞等方法所運用的人體器官圖。(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在此環節可穿插乙個小實驗:

猜猜黑袋子裡的是什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我們在觀察大樹的時候也可以用這麼多的方法。)

(學生可能沒有想到聽的方法,教師可提問學生:聽說一棵大樹每天要蒸發掉幾百公斤的水,那麼多的水從樹根流向樹葉,樹幹裡有沒有水流動的聲音呢?讓學生用耳去聽……學生體會到觀察是眼、耳、鼻、手(**)等的多種感官的綜合活動。

)[通過活動二和上述活動三的結構,促進學生將看一棵大樹向觀察一棵大樹推進,「觀察」的定義也由此產生。]

4、再次小結:當我們帶著那麼多的目的、用那多的方法去了解一棵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板書:我們看到了什麼

看有目的聞觀察摸聽

第三階段:實地觀察一棵大樹。

1、帶領學生到大樹前,開始活動

(1)討論:觀察大樹時,你有什麼想提醒同學們?(觀察時的注意點)

(2)帶領學生到事先選好的大樹下,根據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3)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對學生的方法和獨特見解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4)及時提醒學生把看到的內容寫在作業本上的活動記錄中。

2、讓學生通過討論後知道看與觀察的不同。

(1)組織學生回教室,匯報交流:

你觀察到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今天能觀察到的更多?

小結:有目的的觀察,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資訊。

拓展: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觀察大樹(ppt展示觀察大樹的季節性變化)。

完成作業本相應的課堂作業。

課後作業:觀察學校裡和家周圍的大樹,希望你們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三年科學上冊我看到了什麼教學反思

孩子們看到的是什麼

這是三年級的孩子真正意義的第一節科學課。

我想處理好興趣和習慣是我第一單元的常規工作重點。既要保護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要有利於促進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回憶所知道的植物,許多孩子曾養過一些植物,所以他們能具體說出植物的名稱,但是對於植物的其它知識了解的很少。在看圖中的大樹時,孩子們關注大樹的結構較少,能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了解樹的結構,並試著去描述。

在回憶曾經看到過的大樹時,孩子們顯示出來的東西並沒有我想象的多,結合ppt他們講到了葉、樹幹、藤蔓、樹的形狀等資訊,聯想部分說到了鳥巢、樹幹上的動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說到低下的小草和周邊的環境。

當老師說道想不想去校園看大樹時,學生顯的非常的興奮。

教師在引導孩子們討論時,大部分孩子能說出自己想觀察的是什麼,怎麼觀察。但是實際觀察時,孩子最感興趣的是觀察樹上的小動物,很容易被樹上的小動物吸引,而對於諸如樹根、果實、花、葉片長度等相關特點關注明顯不夠。顯然他們的認知和行為還有一定的差距。

在觀察的過程中,我也發現,大多數孩子能用放大鏡去觀察,他們這麼做,有很多孩子是因為對放大鏡產生了好奇,急於想使用,而對真正觀察的結果並不是很注重,教師在以後的觀察活動中還要注意有效的引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

本課還呈現的乙個孩子的特點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師和同伴的提醒下及時記錄,但是記錄的速度比較慢,以致影響了他們的觀察,以後的課中教師指導和調整孩子們的記錄,使觀察更有效。

三年級科學上冊我看到了什麼教案教科版

6.學生小組交流並匯報 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麼?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四 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 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畫。觀察內容 觀察方法 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 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資訊...

三年級科學上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2教科版

我看到了什麼 一 教材簡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對靜止的大樹,當學生觀察這張 他們所能說出的內容是極其有限的。然後在一棵真正的大樹前他們所看到遠遠要比書本上看 要多的多。運用感知和科學方法對大樹進行觀察,讓學生經歷一次科學觀察,體驗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二 教學背景 本課內容既是植物單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第一單元我看到了什麼

教學要求 1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並體驗情感。2 組織學生經歷從 看 到 觀察 的過程,並對大樹作簡單的描述。3 通過觀察 描述獲取有關大樹的資訊。教學準備 1 教師選擇一棵大樹,供學生觀察。校園內 2 觀察記錄紙。3 一些工具 繩子 尺 放大鏡等 4 課前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