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常用表達技巧

2021-04-10 18:55:24 字數 4987 閱讀 3357

一、古詩欣賞的整體方法:

1.先看題目、作者、註解

這一步可從中得到一些寫作背景,了解感情基調或詩歌型別。

2.逐句看寫人寫事寫景

寫人的:抓住人物動作、心理、外貌、細節感嘆、感想來分析。

寫事的:主要分析寫事的原因。即寫什麼事,為什麼寫。

寫景的:看寫了什麼主要景物,景物有什麼特徵。

3.逐句看或聯絡整首詩看,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4.綜合上面三步,揣摩詩人要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二、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乙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從詩歌鑑賞的角度說,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互文)、表現手法(賦比興、用典、聯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徵、對比、對照、抑揚、照應、動靜、正側、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托物言志)

三、詩歌的表達技巧集要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在古代詩歌中主要有描寫、抒情兩類。

1.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例如:

陸游《書憤》「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用敘述的方式寫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如王昌齡《閨怨》「閨中**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2.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例如: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詩歌從水中月景寫起,生動地描寫了白鷺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船尾大魚躍出水面而發出撥剌的響聲,一動一靜構成了江上月夜寧靜的美景。

(1)白描和細節描寫

白描,是指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地勾畫景物輪廓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繪景,往往能取得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那麼,白描法繪景有什麼特點呢?

一是繪景的語言要樸素、簡潔,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徵,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寫鮮明、準確,它要求的是既簡潔,又傳神。

如: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是膾灸人口的名句。

它的語言結構特點是純用名詞組合,沒有(動詞)形容詞的修飾點綴。即白描手法。又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細節描寫即對細小情節的描寫。它的作用在於具體、生動、鮮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徵及其內在本質,突現作品的主題,增強情節發展的真實性、藝術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個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如趙師秀的《約客》: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第四句描寫了「閒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因客不至煩躁不安的心情。

又如: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2)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如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兩句主要是運用正面描寫,表現其高峻奇偉之勢;「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則是用側面描寫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偉。如《陌上桑》中「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詩中並沒有直接描寫羅敷如何美麗,而是通過觀者的驚豔反應,間接表現她的美艷絕倫。

(3)實寫和虛寫,虛實結合。

古詩的「虛」,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裡行間體味出的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實」則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

①眼前之景為實,想象虛構(包括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之景為虛。以《雨霖鈴》為例: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年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些詩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實情,是「實」。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這三句,也是虛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三句,是想象之景,屬虛寫。

②現實之景為實,已逝之景之境為虛。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這是蘇軾遊黃崗城外的赤鼻磯所見到的景象,當算是「實」。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三句,再現了火燒赤壁這一歷史畫面,顯然不是發生在眼前的實景,故屬虛寫。

③形象為實,抽象為虛;有限為實,無限為虛。以《虞美人》為例: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一句,寫愁緒。愁緒本是很抽象,李煜卻將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氣勢洶湧,不可遏止,化抽象為形象,化虛為實。又如《遊園不值》: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以少勝多,以有限之紅杏表現無限之春意。這是化實為虛。

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前兩聯寫實。詩人初聞蜀中大地「收薊北」,意味著盤踞八年的「安史之亂」老巢被摧毀,杜甫禁不住「涕淚滿衣裳」!這是悲極而喜而又喜極而悲!

他回頭看看與自己一同飽受戰亂苦難的妻子兒女,她們**還有愁雲?遂捲起詩書,與家人同喜同樂!「收薊北、涕淚滿衣裳、卻看、漫捲詩書」都是突然之間「喜欲狂」的生活真實!

後兩聯寫虛。我們「放歌」、「縱酒」歡慶勝利,共慶失土的收復;我們煥發青春,返老還童,與年少的兒女作伴還鄉,告別流離失所的生活。詩人雖然此時身在異域,思緒早已鼓翼而飛,沿著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峽入長江,再出巫峽至襄陽,轉向洛陽還故鄉。

詩人回家暢想曲的節奏輕快、和諧,地點轉換讓人目不暇接!此時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湧,一瀉千里啊!

假如沒有這兩句虛筆,一路實寫到底,就難以表現詩人乍聞勝利訊息時的喜極心情和急欲趕路返鄉的願望!此詩之所以被譽為「杜甫生平快詩」,關鍵之一在於虛實妙合!虛寫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貞《藝苑卮言》所雲:

「前疏者後必密,半闊者半必細,一實者一必虛。」

◆虛實結合在古詩中的作用: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涵豐富,外延無邊。

(4)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動靜結合。

動靜結合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動,即運動或聲響;靜,即靜止或寂靜。

①化動為靜,以靜寫動就是把運動的事物當作靜止的事物來寫,想象並描寫出動態事物在靜止時的形態和神態。如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將流動的水當作靜止的布,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乙個「掛」字化動為靜,生動形象,活靈活現。

②化靜為動,以動寫靜就是把靜止的事物當作運動的事物來寫,想象並描寫出靜態事物在運動時的形態和神態。如《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茅簷長掃淨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兩山排闊送青來」,乙個「送」字,把靜止的山給寫活了。

③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時描寫靜態的事物和動態的事物,讓靜景動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後兩句就是視覺之靜與聽覺之動的巧妙結合。

④以動襯靜即通過描寫、渲染動態,反襯靜態,突出靜態,是反襯手法的一種。如題《李凝幽居》(賈島)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全詩所繪景致十分幽靜,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門」,乙個「敲」字動感十足,有動作有聲音,以動襯靜,以響襯靜,在月夜寂靜之境中,一陣「敲」來,反而更顯的環境寂靜,更精確地描繪出了詩意;又如《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唸,長年悲倦遊。

詩中 「蟬噪林欲靜,鳥鳴山更幽」句,則是以響襯靜的典範。

⑤以靜襯動即通過描寫、渲染靜態,反襯動態,突出動態,是反襯手法的一種。如《琴歌》(李頎)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悽萬樹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餘里,敢告雲山從此始。

【注釋】①廣陵客:這裡指善彈琴的人。②《淥水》: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

詩中:「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這是寫聽彈琴時對**美的感受,從聽覺來寫,以靜襯動,而下句說繁星在聽琴聲時都悄悄隱去,足見聽琴者早已陶醉在**美中,時間的推移之感被忘卻得無影無蹤。

⑥以動襯動就是用運動的事物來襯運動的事物(包括把靜止的事物當作運動的事物)。如江上看山(蘇軾)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後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渺。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人立舟中,舟是動的,山是靜的,而作者卻反轉過來,賦予山以運動,讓群山在眼前飛馳,看眾嶺在身後驚奔,全詩呈現出一種輕快而壯美的律動。

(5)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乙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

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豔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描寫要有層次性——由遠到近或由下而上等。

(6)視覺聽覺嗅覺等的感受。

視覺: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聽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蘇軾《春夜》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嗅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和靖《山園小梅》

觸覺: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釋志南《絕句》

通感即感官互通,即感覺功能(視、聽、觸、嗅、味)的彼此互通,若「顏色有溫感,聲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氣味有鋒芒,……(錢鍾書《通感》)」。通感是感覺的相互作用,它可以是一種已經產生的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興奮,或者是一種感覺的作用借助另一種感覺的同時興奮而得到加強的心理現象,其表現是各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替代。如: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堂春》)化視覺為聽覺;「風來花底鳥聲香」(賈唯孝《登螺峰四顧亭》),「哀響馥若蘭」(陸機《擬西北有高樓》)化聽覺為嗅覺;「玉釵落處無聲膩」(李賀《美人梳頭歌》)化聽覺為觸覺;「楊花撲帳春雲熱」(李賀《蝴蝶飛》),「波底夕陽紅溼」(趙彥端《謁金門》)化視覺為觸覺;等等。通感可以把不易把握的實物屬性鮮明地表達出來。

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達技巧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辭 其中的 東 西 南 北 四個方位詞並不是實指,而是虛擬,意在表達 許多地方 按東西南北方位詞語鋪排,除了工整貼切 和諧優美,讀起來音調抑揚頓挫外,還能很好地渲染了木蘭出征前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充分表現了木蘭義無返顧地替父從軍的...

高考衝刺古典詩歌鑑賞系列二表達技巧

一 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能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考查考生的鑑賞評價能力,是高考詩歌鑑賞的常考題目。2013年高考17套試卷有11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2012年高考14套試卷有5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創造意境 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表現手法。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

高考衝刺古典詩歌鑑賞系列二 表達技巧

河北省三河市第一中學語文組黃志芳 一 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能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考查考生的鑑賞評價能力,是高考詩歌鑑賞的常考題目。2013年高考17套試卷有11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2012年高考14套試卷有5套考查了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在塑造形象 創造意境 表達思想感情時所採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