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說明

2021-04-03 12:00:28 字數 3866 閱讀 4245

三、教法與學法指導

1、說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以建構主義認知理論為指導,創設一定問題情境,師生、生生間協作互動、平等對話,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主動建構知識。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幫助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1)情境教學法: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本節課中,我將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法:本節課將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加快溶解的方法。它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乙個重要方法。

(3)愉快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4)小組合作學習法:學會和他人合作,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5)總結法:每一節課都有重點,通過學生短時間的回顧,加深印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並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

2、學法指導:

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體現了兩個字「探」、「用」。

探:教學中通過學生自探,同桌合探,小組互探及師生共探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腦、動手,動口,動眼參與教學活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用:引導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相關的問題,使知識生活化。並把所學方法應用於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真正實現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在經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後,結合《科學課程標準》和《易門縣小學科學**建構課堂教學模式》我對本課時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四、教學設計與流程:

(一)教學設計:

1、設計理念:從生活走進科學,從科學走向生活

2、設計思路:利用「泡糖水」這一生活事例,創設問題情境,作出猜想,通過自主**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出結論,再應用到生活中。

3、設計創意:

(1)把教材編排的實驗進行簡單的改進,使實驗更易成功,現象更加明顯,用時更短,效率更高。

(2)利用計算機的模擬演示,把實驗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加深記憶深度。

(3)採用「以學生活動為邏輯主線」的教學。真正體現了「活動即知識、過程即能力」的教學理念。

(4)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學流程:

[一].鋪墊設疑:(4分鐘)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啟發思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由生活中的常見事例匯入,啟發學生去思考、去**。體現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要把思考與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的思想。

上課伊始,我為同學們準備了一杯糖水,通過讓學生品嚐糖水的味道,提出問題:甜嗎?學生肯定會回答:

不甜。然後往杯裡加入大量白糖後再次請學生品嚐,提出問題:甜嗎?

學生可能會回答:不甜或有點甜。通過這一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接著我通過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加了大量白糖還是不甜(或有點甜呢)?學生可能會說:

白糖沒有完全溶解。接著提出探索性問題:「怎樣才能讓糖塊快速地溶解呢?

」自然的引出這節課的課題——溶解的快與慢。

【二】.**發現:(20分鐘)

1、**攪拌對溶解的影響。

設計意圖:自主**、適時幫扶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這一環節我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為核心,把學生分成4人小組,讓學生自主**,從提出問題開始、進行猜測、制定方案、動手實驗、觀察現象、記錄**、直到歸納結論,中間一系列的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只做適當的指導、幫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習慣和方式。

設計意圖:改進實驗、省時增效。

在**:「攪拌對溶解的影響」時,課本設計的是把「10克食鹽放入30毫公升水中」,但在實際操作時,由於該實驗時間過長(50分鐘食鹽都不能完全溶解),無法在課內完成,我經過反覆實驗,得出:把「1克食鹽放入80ml的水中」,在冷水中不攪拌,約需2分鐘,在冷水中攪拌約需20秒,在熱水(60℃)中攪拌約需8秒,這就大大減少了實驗時間,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模擬攪拌對溶解的影響。

設計意圖:模擬演示、直觀形象。

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化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為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體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在這裡我通過計算機的模擬演示,我把「攪拌對溶解的影響」實驗(「溫度對溶解的影響」實驗,「可溶物顆粒大小對溶解的影響」實驗)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加深記憶深度。

2、**溫度對溶解的影響。

設計意圖:自主**、大膽放手

俗話說:「抱著小娃走路,小娃永遠也不會走路」;因此我大膽放手、讓生進行自主**,教師只監督安全、而不插手實驗,讓學生盡量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採用適合於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實現由「學會」向「會學」發展。

3、補充「可溶物顆粒大小對溶解的影響」。

設計意圖: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傳統的教材觀只依賴於課本進行教學,書上沒寫的,教師就不敢教;書上寫了的,教師不敢不教。《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材只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乙個思路、乙個依據和一些範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中並沒有安排改變顆粒大小能加快溶解的實驗,我個人認為改變顆粒大小加快溶解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這裡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補充了這一內容。

【三】、歸納構建:(5分鐘)

本課的歸納構建是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概括歸納得出相關的知識結論和技能方法,形成知識結構,從而使學生養成會**、會思考、會發現、會歸納的好習慣。

【四】、實踐應用(8分鐘):

實踐應用就是讓學生運用新獲取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活動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裡我設計了基礎性、發展性、拓展性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收穫。

1、牛刀小試:(選一選)

設計意圖:基礎練習、建立信心。

①、把兩塊同樣大小的方糖分別放在兩杯20毫公升的水中,用玻璃棒攪拌其中的一杯則 ( )

a、攪拌的那杯溶解得快些。

b、兩杯溶解得一樣快。

c、沒有攪拌的那杯溶解得快些。

d、不能斷定。

②、取兩份5克的食鹽,分別放入冷熱不同的兩杯20毫公升的水中,則 ( )

a、食鹽在溫度高的水中溶解快些。

b、食鹽在兩杯水中溶解的速度一樣快。

c、食鹽在溫度低的水中溶解快些。

d、不能斷定。

我設計這個題的意圖是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2、趁熱打鐵:(辨一辨)。

設計意圖:發展練習、遷移運用。

①、攪拌可以加快沙粒在水中的溶解

2、在「攪拌是否可以加快食鹽溶解」的實驗中,兩個杯子中的食鹽可以不一樣多,但水一定要一樣多

②、除了攪拌和加溫可以加快肥皂的溶解外,還可以將肥皂塊碾碎加快溶解。

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知識難度;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與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更複雜的科學**活動。

③、現炒現賣:(吃糖比賽:請大家把棒棒糖同時放入嘴中,可以用所學的方法吃糖,但不能直接將糖塊吞下,看誰先將糖塊吃完)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吃糖比賽」不僅讓學生剛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應用和拓展。更主要的是把科學概念外化為生活經驗,讓生活與科學緊密聯絡,激發愛科學、愛生活的情感。

[五]、總結評價:(3分鐘)

課堂練習反饋後,我讓學生圍繞提綱,通過短時間的回顧後,談談本節課的收穫以及還想了解的問題。這樣的小結,能使知識條理化,理解規律化,有利於學生理清思路,鞏固所學知識。

五、說板書設計:

以上是我的板書設計,是在教師指引下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提綱式板書,簡潔明瞭、重點突出,採用這樣的板書設計有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和課後進行複習。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會本著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交流合作的原則,根據學生情況,抓住課堂生成資源,靈活調整教學思路,以便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這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認識,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同行給予斧正。

您的聆聽是對我的指導,您的支援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大家!

《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 教材內容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 溶解的快與慢 二 教學目標 1 科學知識 可溶性的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顆粒大小 即表面積的大小 水的溫度 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2科學 設計 怎樣加快食鹽的溶解 的實驗,引導學生經歷 問題 假設 驗證 證實 科學 過程和控制單個變數進行對比...

《溶解的快與慢》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的教學內容為 溶解的快與慢 這是一節控制變數下的實驗觀察課,這節課我的亮點表現在以下幾點 1實驗物質,採用,紅糖,現象明顯。2新增演示實驗,壓碎方糖的實驗實物展示,和設計方案的展示來指導學生設計攪拌和壓碎的設計方案和實驗操作。3學以致用,教學與生活相聯絡,讓學生自主經歷 問題 假設 驗證 ...

四年級科學上冊《溶解的快與慢》教學設計與反思教科版

7.這些方法都是我們的猜想,科學光猜想行嗎?不行 8.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做實驗 9.今天我們就一起來 溶解的快與慢 板書 二 師生互動合作,開展 活動 一 設計實驗方案 1.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攪拌和不攪拌的實驗方案。2.你們覺得攪拌能加快溶解速度嗎?能 3.你們是怎麼知道的?我自己在家裡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