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即美德

2021-04-02 15:28:51 字數 1677 閱讀 5606

國內不少文學著作和雜誌都提到過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美德即知識」並以此作為蘇格拉底倫理學思想的概括或立論的根據,這一說法在國內流傳多年,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不斷的重複著這句「名言」,但大部分作者都很少註明出處,即使註明,也常引證不實,也很少考證這句名言在蘇格拉底那裡究竟是什麼意思,或者與他自身環境有何關係,往往簡單的將他解釋為:美德(道德)等於知識。

我覺得這種解釋邏輯上存在明顯缺陷,並且也沒有正確反映蘇格拉底的倫理學的真實思想。

我查過一些資料哲學中,知識論回答的是「是一不是」,這屬事實判斷,倫理道德回答的是「該一不該」這屬價值判斷。蘇格拉底把人的道德生活奠基在知識論的基礎上表明西方人是從「是一不是」走向「該一不該」的。

在西方蘇格拉底的「知識即美德」命題試圖為希臘人以至整個西方人的道德生活尋求奠定乙個確定的知識論基礎,但這種知識畢竟是人的知識,有人的限度和侷限。我認為德行就是人在實現他特有的活動上所表現出的優點,德性是相對於靈魂的理性部分和慾望部分的活動的。既然靈魂有乙個理性的部分和乙個沒有理性的部分,這兩個部分各有不同的活動,人的德性也可以分為理智德性與倫理德性兩個部分。

中國的環境跟倫理思想跟西方有著一些差異,比較而言,中國的倫理道德也面臨乙個從古代的自然風俗習慣到社會認識的轉變,不同在於古希臘作為倫理道德源頭的風俗習慣,其合理性來自於希臘諸神的擔保;中國古代的風俗習慣,則來自於家族、血緣和祖先崇拜。中國古代風俗習慣及其道德合理性是由家庭血緣傳統和祖先崇拜擔保的,中國人特別強調共同的祖先,講龍的傳人,講華夏民族,就是把自己看作同一祖先的共同傳人,由於共同的祖先,華夏民族的每一成員,共同構成乙個大家庭乙個大集體,由此構成倫理道德上的集體主義。在這個大家庭中小家庭是其基本的構成單位和核心,所以集體主義存在的基本形態和核心單位是家族或家庭。

在這種集體主義觀念中,個人消融於家庭這個小集體中,家庭又消融於民族國家這個大集體中。所以,在西方個人道德責任和義務是相對於神而言的,是人對神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神是人的道德責任和義務的絕對尺度,因而人和人之間的道德責任和義務都是由神來規定和約束的。在中國道德責任和義務首先是對祖先而言的,由於在家庭內部有乙個共同的祖先,所以在家庭成員之間有著共同的道德態度和道德行為。

但由於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祖先,所以不同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和態度具有差異性。

這是中國和西方明顯的同一時期不同的文化差異,我覺得它和現代的思想和方向沒有特別的聯絡. 因為知識和品德實在是相距太遠.

如果把中國哲學稱為道德哲學,道德哲學是以道理身份講話的,那麼西方哲學就可以稱之為思辯哲學,它是以真理的身份講話的。換言之西方人講真理,中國人講道理;講真理講出的是文明的傳統,講道理講出是的文化的傳統。在文明中自由和正義是其核心和靈魂,它不斷把烙有原罪印記的世人向神的境界提公升,如果說正義是規則,則自由就是目標;而在中國人的思想經驗中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既追求高尚,但也包容粗俗,講道理的依據是前賢聖哲之言,是價值共同體的最高利益,在這種講道理的文化傳統中,誰的嗓門大,誰的地位高,誰的權力大,誰就具有道理,「你講不講道理」這一質問更多表現的是一種無理可講的無奈。

所以亞斯貝爾斯總結儒家及孔子的侷限性時說「……在面對罪惡和失敗時,他只知道感慨並且體面地承受這一切,而沒有從苦難的深淵之中得到推動的力量。

如果說在傳統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儒家道德還能通過抑制人的慾望維護國家政治的穩定,那麼科技的發展,思想的開放,刺激了人的慾望的甦醒和膨脹,道德和知識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抽去知識論基礎的傳統儒家道德思想在現代社會中原則上已成為乙個華而不實的精神空殼。所以現代中國人正處在乙個沒有理性為支撐的「道德真空」中。不過我堅信,前途永遠是光明的,真心覺得知識並不是美德。

入室即靜入座即學入學即專

7 心靜的人總是積極進取 你追我趕 和諧競爭。8 心靜的人躺在床上能很快安然入眠。9 心靜的人看到的是自己一天天的進步,因為他總有自己前進的目標。10 心靜的人總能在學習的辛苦中體悟到進步與成長的快樂。心亂之人十條標準 1 外面的世界真稀奇,你的眼球是除書以外的忠實 粉絲 2 走路 上課總夾雜著悠閒...

教師即開發學生即創造

傳統教學模式看重的是經過教學後學生的成績,而互動教學是一種提倡師生交流的教學指導思想 強調師生及學生互相之間開展討論 交流和溝通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從 要我學 到 我要學 從接受式學習改變為 式學習。強調的是教師即開發,學生即創造。一 適當預習,關注反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設計是乙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經典即人生

浸潤經典,做有根的教師 內容提要 經典需要傳承,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 讀一生的書,做高尚的人。我要把它作為座右銘,時刻警醒自己。作為語文老師,我要在傳承經典文化的道路上竭盡所能,貢獻一己之力,引領學生做有根的人,做高尚的人。讀了陳琴老師的 經典即人生 一書,感受頗多,思考頗多,想在我的教育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