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學工作案例100例

2021-03-27 12:38:09 字數 5073 閱讀 6146

班主任教學工作案例100例(一)(精品)

英國課程理論家斯滕豪斯提出讓「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著名口號,極大的鼓舞了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狀態和職業生活。但如何成為研究者,基層教師們不免有著種種迷茫和惆悵。是缺理論嗎?

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去啃大部頭的教育論著,雖不能說沒有一點收穫,可也總會覺得與教學實踐隔著一層牆,理論的「遠水」救不了講台上的「近火」。是缺論著嗎?苦思冥想地炮製的結果,是寫出來一兩篇自己也不太明白的**,自然也難有獲得認可的機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眾多一線教師的積極探索,案例研究正逐步成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新的發展思路。

案例研究(又稱為「教育敘事」),是當前國內外課程改革背景下廣泛流傳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面對理論研究的深奧和複雜,在教學第一線從事教學實踐工作的教師們對從教育研究常理望深長嘆,即使勉強為之,也無法達到應有的境界。而案例研究法的推廣,則可以讓每一位老師成為主動的研究者,探索者。

因為,在每一位老師的日常工作中,都有大量的「故事」在發生,這些故事中蘊蓄著豐富的教育智慧型,如果把它們記錄下來並作適當的反思,我們可以從中得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教育結論。這些結論不同於教育理論研究者的結論,它沒有接受現成理論模式的包裝,因而帶有鮮活生動的生命氣息。

從講述發生在自己教育活動的動人教育教學故事開始,在對實踐的反思中獲得理念的轉變和提公升,這就是案例的作用,也是我們編寫本書的出發點。

隨著全國及全省各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各級各類的培訓開展的轟轟烈烈,新理念的宣傳可以說相當全面和到位了,但深入一線走一走,大家不得不承認,實際執行中的教育並沒有發生預想中的根本變化,一些通過了各類培訓,甚至也拿到了培訓合格證書的教師和領導們,在口頭上似乎已經轉變觀念,但在他們實際工作中,都常常讓人感覺到是「濤聲依舊」,特別是在非精心設計的場合,在偶發事件的隨機應變中,經常會看到舊教育觀念的影響。文喆撰文說:「轉變教育觀念,是中國教育整體實現現代轉變的歷史過程中的長期任務,觀念轉變將會伴隨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過程。

」(人民教育04年7期)要保證課程改革在操作層面得到真正的貫徹和落實,核心的問題依然是一線教師的理念問題,理念的轉變和提公升,一定是乙個長期反覆的過程。教師以從事教學實踐活動為專業,因此教師的研究不是為理論本身,而是以創新自己的教學工作,落實和推進課程改革為目的;不是為求證某些教育命題而研究,而是為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而學習。因此,以敘事的方式,再現教學實踐時空中發生的各種有意義的事件及場景,從中反思感悟,得出個性化的結論,是一線老師最適宜的研究思路。

為了能夠給教師們提供一些學習和借鑑的材料,我們想到了編寫一本案例讀本。精心選擇一些經典性的案例,並適當歸類。每個「案例」後面有「評析」和「思考」。

「評析」是由編者在尊重教師們的體驗、領悟的基礎上,圍繞案例所提供的豐富的情境和思考的空間做乙個簡潔的評析,幫助教師們拓寬視野,作理性的思考和提公升,起乙個以「一」而「反三」的作用。「思考」一欄,是想用一兩個思考題來啟發教師把精選的案例和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在比較中辨別、內化和提公升。

本書可以作為學校的校本培訓材料,可用於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舉辦新課程培訓班的通識材料,更可以為教師們自修服務。通過案例去領悟,通過評析去提公升,通過思考去內化,幫助教師們把「新理念」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中,落實到課堂上。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和編委們的水平所限,所選的案例是否篇篇都能夠「經典」,具備可讀性,所作的「評析」能否起到引領的作用,安排的「思考」是不是找準了教師們在實踐工作中困惑,凡此種種,都需要在使用的過程中接受廣大教師的批評指正,以便進一步完善。

第一章新課程的使命

促進人們可持續發展

世紀之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世界範圍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課程不論作為教育活動諸要素的核心部分,還是作為教育文化建構的重要目標,都是古今中外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焦點問題。許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無論是反思本國教育的弊病,還是對教育發展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往往都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入手,通過改革基礎教育課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改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我國的課程改革之所以被如此重要而緊迫地提出來,是因為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不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新的課程改革目標突出培養適應時代的人這一本體功能,圍繞著新時代人的培養目標來設計和確定的。「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方向轉變。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新課改的使命——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兩份報告

[案例]

2023年6月,中國曾派出乙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後,訪問團寫了乙份三萬字的報告,報告這樣敘述了訪問團的見聞:「美國學生無論品德優劣、能力高低,無不趾高氣揚、躊躇滿志,大有『我因我之為而不同凡響』的意味,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大字不識一斗,加減乘除還在掰手指頭,就整天奢談發明創造,在他們眼裡,讓地球調個頭,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體、美,而輕數、理、化。

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音、體、美活動無不如火如荼,而數、理、化則乏人問津;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學生或擠眉弄眼,或談天說地,或蹺著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裡搖來搖去。」由此,訪問團得出下面的結論——

「美國的初等教育已經病入膏肓,可以這麼預言,再用二十年的時間,中國的科技和文化必將趕上和超過這個所謂的超級大國。」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年,作為互訪,美國也派了乙個考察團來中國。他們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幾所學校後,也寫下了自己的見聞:「中國的小學生在上課時喜歡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師發問時,舉起右邊的乙隻,否則不輕易改變;幼兒園的學生則喜歡把手背在後面,室外活動時除外;中國的學生喜歡早起,七點鐘之前,在中國的大街上見到的最多的是學生,並且他們喜歡邊走路邊用早點;中國學生有一種作業叫家庭作業,據一位中國老師解釋,它的意思是學校作業在家庭的延續;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學習最優秀的學生,他們在學期結束時,一般會得到一張證書,其他人則沒有。

」在結論中,美國考察團這樣寫道——

「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和世界上任何乙個國家的同年級學生比較,都是最好的。可以**,再用二十年的時間,中國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將把美國遠遠地甩在後面。」

歷史給中美兩個考察團開了乙個玩笑,25年過去了,美國「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培養了4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197位知識型的億萬富翁,而中國還沒有哪一所學校培養出一名這樣的人才。

[評析]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天賦。我們的學校只承認一種,那就是把課堂上灌輸給他們的知識,寫在試卷上的天賦。美國的學校則承認孩子各有各的天賦,並且在教育中讓他們竭力張揚他們的天賦。

為什麼兩個國家考察團的估計都是完全一致而又完全錯誤?問題出在**?

問題出在**?無論從感情,還是從歷史的角度,老外們當然無法理解中國父母們的苦心:中國的一代又一代家長,是如何把自己一生沒法實現的願望全部傾注在子女身上,甚至把後半生的目標全部投入到望子成龍的努力中。

於是,在不知不覺中,中國的父母不自覺地成為連小學生都熟知的拔苗助長的宋國人。

即使到了今天,訪問中國的外賓常會被領到幼兒園和中小學參觀,令外國人感到驚奇的是中國孩子表現出軍人一般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孩子們背挺得很直地端坐著,老師提問的時候,幾乎是眾口一詞的也是唯一的標準答案,天真和童稚卻很難發現。如今的外國人已經不像25年美國考察團的觀點了,他們甚至指責中國老師對孩子們的殘酷和扼殺。

誰來教育中國的教育,看來已經是乙個迫不容緩的問題。無論對教育界,還是對家長來說,樹立正確的教育和孩子成材的觀念,都是乙個不容忽視的責任,也許我們現在急需做的,不是幫助孩子把他們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如何保護孩子的天賦,如何讓孩子們健康地去成長,去享受生活、創造生活。

[思考]

1、教育與訓練的最大不同在於,教育不僅傳授著知識,更孕育著一種源源不斷的人文資源。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2、如果中學退學的比爾*蓋茨生活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會成為億萬富翁嗎?

點燃信念

[案例]

「家豪,乙個令人頭疼的傢伙!」老師們說。英語課,他找不到abc,專找老師、同學的麻煩;美術課,不認真聽課,顏料不塗圖畫,專塗同學的手、臉,甚至衣服;**課,沒幾天,書不見了,再過幾天,人也要同學去找,才能拉來,可來了,又惹麻煩,不是陰揚怪氣就是搗亂;微機課上,第乙個鑽進去,馬上玩起了遊戲,津津有味……

「家豪,乙個令人厭惡的傢伙!」同學們說。上課,忽然頭部「中彈」,不用想,肯定是他扔的小紙團;下課,經過他坐的地方,你得預防「陷阱」,說不定來個「拌馬索」,說不定「飛來橫禍」:

挨上一拳,飛來一腳,罵上一句……活動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跳蚤似的……

這孩子是怎麼啦?我和幾個老師一籌莫展,屢教不改,思想、學習、態度……似乎什麼都差,家訪好多次,家長也無可奈何,不見成效。乾脆,放棄他!

曾一度,我有這種想法。不去理睬他,也讓同學們不要與他計較。直到有一天,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紐約州的大沙頭是乙個黑人聚居的貧民窟,這裡不僅窮困,而且聲名狼藉。在這兒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能夠獲得體面的職業。皮爾*保羅這時擔任了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

走進這所小學,他發現這裡的孩子無所事事,曠課、鬥毆、甚至砸爛黑板成了家常便飯。當羅傑*羅爾斯這個孩子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的時候,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手指就知道,將來你就是紐約州的州長。

」當時羅傑*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只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的州長,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紐約州的州長就成了高揚在精神領域上的一面旗幟。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說話也不再汙言穢語,走路也挺直了腰桿,他成了班長。此後,他一直以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

五十一歲那年,他真的成了紐約州的州長。在就職記者招待會上,他沒有提及個人的奮鬥史,他只是提及了一位「點燃」過他信念的校長——皮爾*保羅。

看了故事,心中觸動不已。「不良兒童乃是失敗了的教師的象徵。」馬卡連柯的話又在耳旁想起,捫心自問,我真的就這樣失敗?

不!適逢學校舉行運動會,沒有想到家豪也參加了!雖然他人小但志挺高,竟然參加的是八百公尺中長跑。

我擔心這麼懶的人,會跑得動?果然,跑了200公尺。就明顯速度減慢,東張西望起來,同學們不住鼓勵,我也大喊:

「你能行!堅持到底!」他真的跑了,一直到最後,雖然沒有得到名次,但堅持住了,更沒有想到的是,回家後太累,竟然**……

我真的很感動,多好的孩子啊!他的內心也有上進心的,也有集體榮譽感的!我沒有因為沒有得到名次而批評他,沒有因為他的種種過失而耿耿於懷,激動得大肆表揚:

「家豪,多麼勇敢,多麼具有集體榮譽感,那敢於拼搏的精神不值得所有人學習嗎?他的學習、思想也一定會趕上來的!因為他本來就應該是個好孩子!」

班主任教育工作案例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古人云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或也。教育之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人格 我也非常認同這一點。我想現今社會更需要的是擁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而不是學富五車卻不知道德為何物的 學者 我是一名來自農村的普通教師。而在農村,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在正確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欠缺,嬌...

職中班主任教育工作案例

他哥哥跟 比較好,哥哥也時常打 給 來關心他。比較善於心理輔導,非常熱心的和他談了幾次心,感覺他的心理慢慢開始開啟了。平時也常常和他媽媽交流,家校教育。為了讓同學養成良好習慣,我設計好養成周記的格式,要求每個同學每週初填好本週的計畫 目標,週末寫好本週進步的,做的好的,做得不好的,下週的展望等等。每...

班主任工作案例

有愛,就有一切 當學生第一次將他的心扉向你敞開的時候,你一定要認真傾聽,否則他就可能會永久地將這扇大門關閉。題記 學生公升入九年級時,學校分了加強版和平行班。剛開始分班時,我們班進來了一位女生。她是乙個看起來很開朗 很活潑的女生,因此我也從來未想過在她身上會出現什麼讓人擔心的心理問題。然而,事情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