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資源管理概述》教學設計

2021-03-26 06:45:45 字數 1108 閱讀 2383

第七章《資訊資源管理》

7.1.2資訊資源管理過程

《資訊管理中的標準化思想和意義》教學設計

廣州市東圃中學段曉珊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為《資訊科技基礎》(教科版)第七章第1節概述中的乙個知識點。對應課標要求「通過實際操作規程或實地考察,了解當前常見的資訊資源管理的目的與方法,描述各種方法的特點,分析其合理性」。科教版前兩節側重介紹資訊資源管理及其過程和一般分類組織方法,資訊資源的標準化管理是分類組織方法中重要的一類,其重要性在於該方法普遍存在於生產中,並以各種產品標識的形式與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著極其普遍的影響,是資訊資源管理普遍意義的呈現。

但其重要性因其較強的行業專業性而不為人認識、了解。

二、教學物件分析

本章的開篇已使學生對資訊資源管理有了一般的認識,這種認識侷限於資源管理只是讓資訊更容易查詢或採集的表面作用,尚不足以令學生對資訊資源管理形成更為生動、深刻的印象,未能盡現資源管理貼近日常生活的普遍意義。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資訊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

2、理解資訊資源管理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1、通過查詢相關標準了解標準化管理過程。

2、用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認識標準化管理作用,理解標準化管理的普遍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親歷資訊資源管理的方式方法,感受標準化管理的優越性;以積極**的態度利用所學技術更為廣泛地參與社會生活;建立標準化管理和相關法律意識,提高對未來社會的主動適應性。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認識資源管理標準化的作用

五、教學策略

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標準化資訊,從而知道標準化管理的普遍存在;了解相關標準的內容,以體會標準化管理的作用;討論相關案例、模仿簡單的標準化管理,形成、構建學生標準化管理的思想。

六、教學**:

多**網路課室、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八、教學反思:這一節課本內容不足,教學內容只是對標準化作用進行了歸納。其實際內涵涉及廣泛的社會、生活問題與現象,是對教師綜合知識與能力的考驗。

sts理念的注入,使得這一節的問題設定強調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絡,融枯燥的理論於生動的社會生活中,深入淺出,從消費者的角度切入,將學生的視線投向熟視無睹的生活背後的生產管理,是資訊科技課程綜合性特性較為突出的課例。

71資訊資源管理概述

一 教材分析 本節是 資訊科技基礎 第七章第一節的內容。資訊資源管理是資訊科技乙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完資訊獲取 加工 整合與交流之後,再來學習對這些資訊資源進行有效地管理,能使這些資訊為我們所用,更好地發揮資訊的使用價值。這一章從 人工管理方式 計算機檔案管理方式 資料庫管理方式 這三個層次來介紹...

資訊資源管理

名詞解釋 狹義的資訊資源,指的是資訊本身或資訊內容,即經過加工處理,對決策有用的資料。開發利用資訊資源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資訊的效用,實現資訊的價值。廣義的資訊資源,指的是資訊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要素 包括資訊 資訊科技以及相應的裝置 資金和人等。資訊資源管理,企業資訊資源管理屬於微觀層次的資訊...

資訊資源管理

第五章資訊資源管理的技術 5.1資訊資源採集技術 5.1.1文字生成 將漢字輸入到計算機裡一般有兩種方法 人工鍵入和自動輸入。1 鍵盤錄入 2 語音識別 3 手寫輸入 4 ocr識別 5.1.2 影象掃瞄 5.1.3 音訊採集和生成 1 音訊採集 2 波形聲音的有關引數 1 取樣頻率 2 位引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