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資源管理》第二章資訊資源過程管理

2021-03-04 07:55:34 字數 5039 閱讀 7915

第二章資訊資源過程管理

資訊採集的任務是根據資訊服務的需要,有計畫的廣泛蒐集一定數量的相關的資訊。

1.針對性

2.系統性

3.預見性

4.科學性

5.計畫性

6.及時性

在實行資訊收集和加工之前,我們先弄清楚收集的物件——資訊源。

1.記錄型資訊源

2.實物型資訊源

3.智力型資訊源

4.零次資訊源

資訊採集的過程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需求分析、確定採集途徑和策略、採集實施、結果評價、整理資料和編寫報告等。這幾個步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生活中,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有所取捨。

1.需求分析

2.確定採集途徑

3. 確定採集策略

4.採集實施和結果評價

5.整理資料和編寫報告

所謂資訊加工,是指將採集來的大量原始資訊進行篩選和判別、分類和排序、計算和研究、著錄和標引、編目和組織而使之成為二次資訊的活動。

1. 篩選步驟

(1)資訊整理。

(2)瀏覽審閱。

(3)再次審核。

2. 篩選型別

(1)虛構資訊。

(2)新增資訊。

(3)拼湊資訊。

(4)變形資訊。

(5)偏頗資訊。

(6)殘缺資訊。

(7)模糊資訊。

(8)走樣資訊。

3. 篩選方法

(1)感官判斷法。

(2)分析比較法。

(3)集體討論法。

(4)專家裁決法。

(5)數學核算法。

(6)現場核實法。

資訊分類的基本程式和方法包括:

(1)確定分類方法。確定資訊分類方法是實施資訊分揀的基礎或者前提。資訊分類的主要方法有地區分類法、時間分類法、內容分類法、主題分類法以及綜合分類法等。

(2)實施資訊分揀。根據確定資訊分類方法的要求對資訊資料進行分揀。

(3)進行資訊排序。通過資訊排序可以使之成為井然有序的資訊體系。

我們可以通過對資訊源、資訊準確度、資訊費用三方面的評價來判斷資訊是否有價值,價值有多大。

1. 資訊源的評價

(1)直接評定法

直接評定法就是按照對資訊源的一般要求制定一些標準或者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對資訊源的價值給予評分評定。這種方法的特點是簡單易行,帶有主觀色彩。直接評定法一般是用下列指標。

(2)間接評定法

間接評定法是通過資訊使用者來評價資訊源。以調查表的方式調查使用者對資訊源的需求和利用情況,然後由資訊工作者對調查所得到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對比,對資訊源的價值作出評定。這種方法的特點是需要資訊使用者密切配合,工作量較大,但評定結果較為可觀。

設資訊人員將有n個專案的m張調查表收回後彙總成表2-1的形式。

表2-1 資訊源間接評分評定表

表中aij是被調查者i對第j個資訊源的評分,資訊價值較高的資訊源其評分相應較高。例如,如果採用10分制,價值最高的資訊源使用者可評10分,價值最低的資訊源可評1分。

為了確定被調查者對所需評定的資訊源認識的重要性次序,可以採用下述四種相對重要性指標進行比較,指標較大者則較重要。

①.評分平均值用被調查者(指有效地被調查人)的人數去除這些被調查者給某一資訊源的評分之和,便是該資訊源的評分平均值。

2-1)

式中:—資訊源j的平均評分;

m—被調查人數;

aij—被調查人i給資訊源j的評分。

②.評分比重某一資訊源所得全體被調查者的評分和,在全體被調查者給所有資訊源的評分總和中所佔的比重,便是該資訊源的評分比重。

(2-2)

式中:pj—資訊源j的評分比重;

n—資訊源數;

aij ,m與2-1式中的相同。

③.最高評分頻度全體被調查者給某一資訊源的全部評分中評最高分數的人數所佔的比例,稱為最高評分頻度。

(2-3)

式中:pmax—最高評分頻度;

m』—給最高評分的被調查者數;

m—同前。

④.平均名次指標首先將全部資訊源分別就各個被調查者的評分排隊,列出名次,這樣每個資訊源就得到與被調查者數量相同的名次數目,然後用被調查者總數去除名次的數值和,便是相應專案的平均名次,數字最低者為佳。

(2-4)

式中:mj—資訊源j的平均名次;

cij—被調查i給資訊源j的評分排隊名次;

m—同前。

上述四種指標,可單獨採用,也可以同時使用其中幾種,然後取名次平均值,便可確定資訊源的重要性次序。

下面用乙個簡單的例項說明上述方法的應用。

設有5名被調查者對4種資訊源的評價如表2-2所示(評分採用10分制)。

表2-2 資訊源間接評價例項

根據2-1式,各資訊源的平均評分為

根據2-2式,各資訊源的評分比重為

根據2-3式,各資訊源的最高評分頻度為

要計算平均名次指標,將全部資訊源分別就各被調查者的評分排隊,列出名次,即可將表2-2轉換為表2-3。

表2-3 平均名次表

根據2-4式和表2-5,各資訊源的平均名次為:

2. 資訊準確度的比較評價

第一種角度包括下面三種方法:

(1)從不同的資訊源獲得同一性質,對這些資訊進行比較;

(2)定期的、系統的蒐集資訊,調查過去同種資訊是否出現並和新獲取的資訊進行比較評價;

(3)從多種資訊源蒐集、分析同種資訊和相關資訊,與切題的資訊進行比較評價。

第二種角度是從資訊所含的六個要素處罰評價資訊的準確度。

任何資訊都包含六個要素:內容(what),原因(why),時間(when),地點(where),人(who),方法、途徑、狀況(how),即國外常說的「5w1h」。對資訊進行比較評價時,要把資訊分解成上述六個方面,其步驟大致如下:

(1)把資訊分成六個要素,按要素分成不同的組;

(2)分析各組中有無共同點,把具有共同點的資訊抽出來;

(3)只有被抽出來的、具有共同點的資訊要素構成資訊形態;

(4)把組成資訊形態的要素分別同原資訊進行比較;

(5)根據比較結果,對被認為最有共同點的原資訊做進一步調查檢驗,分析它與其他資訊的相關程度、相關的交接點等。

3. 資訊的經濟性評價

為了經濟而有效的蒐集資訊,可以從下述要點出發來評價資訊:

(1)所需資訊存在率的評價:

(2)所需資訊適合率的評價:

(3)所需資訊可信性的評價:

在按照上述方法進行資訊評價之後,還可以按以下六個標準對資訊進行綜合評價,分出等級,以便於識別;

(1)從其他資訊源得到確認;

(2)通過檢索相關資訊等措施大致被認為是確切的資訊;

(3)從過去同種資訊的可靠性來看,雖不能說絕對確切,但確切的可能性很大;

(4)似乎不是錯誤資訊,但很值得懷疑;

(5)不太真實;

(6)不能評價其可靠性。

1.意義和作用

資訊資源儲存對以後資訊的開發和利用有著重要意義。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有利於增大資訊資源的擁有量。

·有利於集中管理資訊資源。

·有利於開發高層次的資訊資源。

·有利於充分利用資訊資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資訊資源儲存的作用也很重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方便檢索。

(2)利於共享。

(3)延長壽命。

(4)方便管理。

2.原則和基本要求

資訊資源儲存時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1)統一性。

(2)便利性。

(3)有序性。

(4)先進性。

資訊資源儲存時需要遵守的基本要求包括:

(1)求全。

(2)求新。

(3)求省。

(4)求好。

3.資訊儲存的型別

資訊儲存按載體的形式劃分為以下七種型別:

(1)人腦載體儲存。

(2)語言載體儲存。

(3)文字載體儲存。

(4)書刊載體儲存。

(5)電磁波載體儲存。

(6)計算機載體儲存。

(7)新材料載體儲存。

4.資訊儲存技術

傳統的資訊資源儲存技術主要是紙張印刷儲存技術,現代資訊資源儲存技術主要包括縮微儲存技術、聲像儲存技術、計算機儲存技術以及光碟儲存技術,他們具有儲存容量大、密度高、成本低、訪問迅速等優點,所以獲得廣泛應用。

1.資訊檢索的含義

資訊檢索是最重要的一種資訊採集方法。資訊檢索根據特定使用者在特定時間特定條件下的特定需求,運用某種檢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檢索過程、方法和技術,從各種各樣的資訊系統中查出所需的資訊,生成使用者所需要的資訊資源的過程。

資訊檢索對於個人、國家和社會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資訊檢索有利於充分利用資訊資源,避免重複勞動

(2)資訊檢索有利於縮短獲取資訊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3)資訊檢索有利於決策者進行決策

2.資訊檢索的基本原則

資訊檢索主要指對資訊的尋找和獲取工作。資訊資源檢索的基本原則包括:

(1)目的性

(2)時間性

(3)全面性

(4)準確性

(5)規範性

3.資訊檢索的型別

可以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對資訊資源檢索進一步細分。

(1)按檢索內容劃分

(2)按檢索方式劃分

4.資訊檢索的特徵

無論是哪一種檢索型別,都滿足如下特徵:

(1)資訊檢索的相關性

(2)資訊檢索的不確定性

(3)資訊檢索的邏輯性

5.資訊檢索的基本程式

無論哪種型別的資訊檢索,原理相同、基本程式大致相同。

資訊資源檢索的基本程式主要分為確定檢索的範圍和深度、選擇檢索工具、選擇檢索途徑、選擇檢索方法、實施資訊查詢、調取資訊資料等六大步驟。

(1)確定檢索的範圍和深度。

(2)選擇檢索工具。

(3)選擇檢索途徑。

(4)選擇檢索方法。

(5)實施資訊查詢。

(6)調取資訊資料。

6.資訊檢索工具

資訊檢索工具是人們為了充分、準確、有效的利用已有的資訊資源而加工編制的用來報道、揭示、儲存和查詢資訊資源的卡片、表冊、特定出版物和計算機系統等。它有利於使用者從不同的角度方便快捷的查詢到大量的有用的資訊資源或線索。

資訊資源管理

名詞解釋 狹義的資訊資源,指的是資訊本身或資訊內容,即經過加工處理,對決策有用的資料。開發利用資訊資源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資訊的效用,實現資訊的價值。廣義的資訊資源,指的是資訊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要素 包括資訊 資訊科技以及相應的裝置 資金和人等。資訊資源管理,企業資訊資源管理屬於微觀層次的資訊...

資訊資源管理

第五章資訊資源管理的技術 5.1資訊資源採集技術 5.1.1文字生成 將漢字輸入到計算機裡一般有兩種方法 人工鍵入和自動輸入。1 鍵盤錄入 2 語音識別 3 手寫輸入 4 ocr識別 5.1.2 影象掃瞄 5.1.3 音訊採集和生成 1 音訊採集 2 波形聲音的有關引數 1 取樣頻率 2 位引數 3...

資訊資源管理

資訊資源的特徵 作為生產要素的人類需求性 稀缺性 使用方向的可選擇性。可共享性 生產與使用中的不可分性 駕馭性。資訊化內涵 是將生產過程 物料移動 事務處理 現金流動 人員互動等業務過程數位化。包括 1.技術資訊化 建設資訊基礎設施 2.管理資訊化 管理的制度 理念 組織 手段等與資訊化匹配 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