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水資源教學反思

2021-03-25 09:59:34 字數 1456 閱讀 6776

觀風海中學:商廣兵

本節課與過去明顯的不同在於:把單純的教師傳授式改為學生自學與討論相結合,學生感到很新奇。課堂上所**的問題就在身邊,更重要的是,不論課前、課中,都是學生唱主角,比給教師當聽眾要有趣得多。

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配合得很好,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和諧、輕鬆。

備課資料:水體的自淨能力

廣義的水體自淨是指在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下,受汙染的水體逐漸自然淨化,水質復原的過程。狹義的水體自淨是指水體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汙染物而使水體淨化的過程。水體自淨可以發生在水中,如汙染物在水中的稀釋、擴散和水中生物化學分解等;可以發生在水與大氣介面,如酚的揮發;也可以發生在水與水底間的介面,如水中汙染物的沉澱、底泥吸附和底泥中汙染物的分解等。

自然界各種水體都具有一定的自淨能力,這是由水自身的理化特徵所決定,同時也是自然界賦予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如果我們能夠科學有效地利用水的自淨功能,就可以降低水體的汙染程度,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特定地區、一定時間內水體的自淨能力是有限的。

研究和正確運用水體自淨的規律,採取人工曝氣或引水衝汙稀釋等輔助措施,強化自淨能力,是減少或消除水體汙染的途徑之一。同時,在確定允許排入水體的汙染物量時,水體的自淨能力也是乙個重要的決策因素。

水體自淨大致分為三類,即物理淨化、化學淨化和生物淨化。它們同時發生,相互影響,共同作用。

(1)物理淨化。物理淨化是指汙染物質由於稀釋、擴散、混合和沉澱等過程而降低濃度。汙水進入水體後,可沉性固體在水流動較弱的地方逐漸沉入水底,形成汙泥。

懸浮體、膠體和溶解性汙染物因混合、稀釋,濃度逐漸降低。汙水稀釋的程度通常用稀釋比表示。對河流來說,用參與混合的河水流量與汙水流量之比表示。

汙水排入河流經相當長的距離才能達到完全混合,因此這一比值是變化的。達到完全混合的距離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稀釋比、河流水文情勢、河道彎曲程度、汙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形式等。在湖泊、水庫和海洋中影響汙水稀釋的因素還有水流方向、風向和風力、水溫和潮汐等。

(2)化學淨化。化學淨化是指汙染質由於氧化還原、酸鹼反應、分解化合和吸附凝聚等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而降低濃度。流動的水體從水面上大氣中溶入氧氣,使汙染物中鐵、錳等重金屬離子氧化,生成難溶物質析出沉降。

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環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隨水漂移而稀釋;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某些元素形成難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質微粒,吸附和凝聚水中汙物,隨水流動或逐漸沉降。

(3)生物淨化,又稱生物化學淨化。是指生物活動尤其是微生物對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使汙染物質的濃度降低。工業有機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水域後,即產生分解轉化,並消耗水中溶解氧。

水中一部分有機物消耗於腐生微生物的繁殖,轉化為細菌機體;另一部分轉化為無機物。細菌又成為原生動物的食料。有機物逐漸轉化為無機物和高等生物,水便得到淨化。

如果有機物過多,氧氣消耗量大於補充量,水中溶解氧不斷減少,最終由於缺氧,有機物由耗氧分解轉為厭氧分解,於是水體變黑發臭。

觀風海中學法制

教育與學

科教學的

教學反思

《愛護水資源》教學設計

名稱基本資訊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執教者所屬教材目錄 李淑平 愛護水資源 課時1課時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四單元課題1 愛護水資源 是在學生掌握空氣氧氣之後的另外一種學生熟悉的物質。從生活中的熟悉物質出發,通過 激發學生興趣,逐層深入,將學生帶入水的世界。學生對水的物理性質很了解,但是對的分布及利用沒有太...

課題4愛護水資源教學設計

課題4愛護水資源教學設計案例 2 廣東中山紀念中學三鑫雙語學校何少艾 教材分析 愛護水資源 是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 九年級上冊 人教版 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教材主要介紹兩部分內容,一是水資源概況,二是水資源保護,每 部分內容又都是從兩方面入手。水資源概況,一方面從儲量上說明水的豐富,另一...

水資源教學反思

2 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 的慾望,讓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學習地理。3 發揚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根據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和應採取的措施小組進行討論 出謀劃策,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4 適時滲透德育。在學科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