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題開題報告

2021-03-20 12:35:42 字數 4718 閱讀 1178

《歷史課堂中體驗式教學模式和策略的研究》

開題報告

南和縣實驗中學課題組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目前在基礎教育課堂教學中,無效或低效的現象普遍存在,提公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按照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教學,其核心是反對低效的教學,追求最大教學收穫的教學。是在有限的空間、時間和資源狀態下追求最大的教學收穫的教學,是綜合利用各種策略與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公升教學的有效性的教學。

體驗式教學在國外已有廣泛的實踐和理論基礎,近幾年在我國基礎教育中也開始有了嘗試。體驗式教學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實踐,強調學生認知能力和多元智慧型的訓練,重視學生學習情感的形成,重視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種學習方式。體驗式教學既可以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也可加強課堂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聯絡。

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一定的啟發和參考價值。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國外體驗式教學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教學思想,誇美紐斯的教學思想,盧梭自然主義教學思想以及杜威經驗主義教學思想。

在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中,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可初見體驗教學的端倪。蘇格拉底與學生談論各種問題時,並不直截了當地把現成的正確結論告訴他們,而是通過問答、交談或辯論的方法來宣傳自己的觀點。他重視讓學生自己去經歷認識和追尋事物本質的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概念的同時,也有了探尋知識、追求真理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又有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可以說這種問答法是一種重視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的方法。

誇美紐斯(1957)在其教學論體系中提出了著名的自然適應性原則。「自然」是指自然界的普遍規律,也包括人類本身的天性,教育則應適應人類本身的「自然」。在教學中不能違背兒童的天性、年齡特徵,應使兒童順其自然地得到發展,教師應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發學生求知的願望,以順應人渴求知識的天性。

誇美紐斯的自然適應性原則閃爍著深厚的人性光彩,這與體驗教學思想是一致的。

杜威(2001)認為教學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這意味著,教學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還是一種情感過程,是師生對世界的**、欣賞、體驗與感動。學生不只是單純的認識體,更是完整的生命體,教學應把理智與情感統一起來。

國內對體驗式教學的研究相對較多,但也處於剛起步階段。教育學、外語教學對體驗式教學的研究還停留在對體驗式教學的特徵、價值及其實現途徑的**,只有極個別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建立。例如:

潘玥舟(2006)總結了體驗式教學的五個特徵:「學習是不斷體驗、認識的迴圈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體驗為主要途徑、突出教學的實踐性,關注教學的過程及情感體驗,建立師生平等的對話關係」。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體驗式教學的兩個主要途徑:

情境教學和活動式教學,即: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餘明麗、張林華(2007)通過比較體驗式英語教學與傳統教學,論述了體驗式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內容為基礎、採用形成性的、多維度的評估體系」的特點;分析了體驗式教學對教師素質、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班級人數、以及教學設施和教學場合的要求。

肖海平、付波華(2004)把體驗式教學的特徵歸納為四點:以「在體驗中發展」為指導思想,以體驗作為主要途徑,關注教學的過程及情感體驗,師生關係是「我一你」的關係。他們還討論了體驗式教學的價值以及體驗式教學的策略。

體驗式教學的價值即「有利於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加快知識經驗的轉換,有利於促進情感的生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策略則是首先創造教學情境、還原教學內容給學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準備然後實現學生與情境的融合, 並生成意義最後讓學生以表達的形式將體驗結果顯露出來。而活動教學和情境教學被視為體驗式教學的兩個主要策略。

綜上所述,以上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思想都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而不是教師的灌輸來習得知識、鍛鍊心智、豐富情感。

(三)課題研究的特色

1.強調個體親身經歷與自我認識,關注學生發展 。

2.讓學生親身體驗,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3.讓學生在參與和交往中學習,變革學習方式。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理論意義

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整個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中心」,課堂教學只是教師的「單邊活動」,重教輕學,重結論輕過程,而學生只是用來「配合教學」的,課堂是教師表演「獨角戲」的舞台。在先進的教學理念中,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行為,而是一種學習的行為,是乙個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學習過程。它強調學生**新知的經歷和獲取新知的體驗,實現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和學習模式。

本課題的基礎理念是:教育活動的宗旨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教師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體驗式教學」的真正意義在於課堂教學不能以「教師如何教」為中心,而應是以「學生如何學」為核心,轉變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行為,形成教師主導下,學生能夠「學會學習」、「主動快樂地學習」的教學模式。

2.實踐價值

此課題的研究,可以是教師在掌握基本課題研究、科研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並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真正實現新課改對教學與學習方式變革的要求,使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生的學習習慣都能得到提公升。研究「體驗式教學」,目的是幫助教師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內心體驗,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讓課堂充滿生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構建適合本地區、本學校特色的新型的體驗式教學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範圍和基本內容界定

什麼叫體驗?從歷史教學的角度來看,體驗就是學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理解、認同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思想、觀點等學習物件。

體驗式教學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有目的創設和組織能引起學生情感體驗的情境和活動,激起學生的親身感受從而達到心靈的感悟與行為體驗,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

本課題所說的「歷史課堂」是指初中階段的課堂教學,是由教師按計畫組織的室內及校外的學習實踐活動。所說的「教學策略」指的是為了更好的增強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取得最佳效果所採取的策略。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教育部基礎司組織編寫的《走進新課程》中指出,我們要提倡以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為目的,必須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重視人的發展,強調教育以學生人格發展與社會性發展為核心是這一報告的中心內容,並成為世界各國比較公認的教育原則。這一教育理念落實在教育行為上,就是要強調教育者通過行為實踐和內心體驗來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心理學家a.h.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當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後,人們渴望得到歸屬與愛,而當前三種需要基本得到滿足後,就會產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三)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建構主義的創始人,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

學生不是簡單地被動地接受資訊,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式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路人,而不是包辦者。

(四)彼得·聖吉關於心智模式的研究

心智模式是指一種深植於人們心中的對周圍及世界的看法及其採取的行動。他認為人們常常以自己的觀念和假設來看世界,很多時間透過自己的「過濾眼鏡」去詮釋和認定外在的世界,其實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假設,然而卻把它當成是真實的世界。體驗式教學探詢的就是改變的根本動因——根植於心中的觀念,而且從操作層面觀察和改善人們的心智模式——這些觀念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成果。

根源改變了,導致行為改善,成果自然彰顯。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探索適合我校歷史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和策略。

2、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境,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3、通過課題研究,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目前歷史教學中學生體驗不足,感悟不深的現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研究內容

1、研究適合初中歷史體驗式教學的一般問題,即體驗學習的基本理論、原則等。

2、研究適合初中歷史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實現途徑

(1)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質疑、自我反思和感悟中體驗

體驗式教學重視學習者的直接體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乙個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直接體驗,把學到的知識整合,提公升歷史知識素養。

(2)、學生在**互動中體驗

**互動式體驗是學生在教師積極有效的幫助下,開展**式和體驗式教學,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在不同意見的碰撞中,去體驗、感悟學習的內容,其目的是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新的人格。

(3) 在歷史豐富的想象中體驗

歷史的想象體驗指的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建立某一種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想象的情境後展開聯想和產生的某種體驗。

(4) 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景中體驗

情境式體驗是指在教學設計某種情境,學生把所學的內容與這種情景相結合,自身體驗或感受歷史,認識世界,感悟學習內容。

(5) 在實踐活動中體驗

實踐活動體驗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親自動手操作或進行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的活動。積極開展課堂外的各種體驗性活動,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情感的昇華,達到歷史教學的知、情、意統一的完美效果。

3、研究適合初中歷史課堂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物件和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物件

本校七至八年級學生。共計12個班,720名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這是本課題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隨時調整和修正實踐方案,邊實踐,邊研究,邊解決實際問題,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設計順利進行。

課題開題報告

提高八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 課題研究的目的 意義 我們知道,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和語言,也是一種文化。作為文化和語言,就要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 傳播 數學語言的表達,對學生而言也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一種根本反映!表達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表達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表達...

課題開題報告

初中課堂生態文化的構建研究 開題報告 海門市海南中學 一 研究目的意義 1 課題提出 2002年,我校承擔的省級 十五 立項課題 初中課堂教學良好狀態的實踐研究 正式啟動,在三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構建了初中課堂教學良好狀態的評價體系,探索出了初中課堂教學良好狀態的基本樣式,教師的專業素質獲得切實...

課題開題報告

十二五 教育科研規劃課題 多 教學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 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多 教學手段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 申報單位 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沙河第一小學 課題負責人 巴根姜海英 一 課題的提出及前提背景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電腦多 廣泛地應用於各個領域 包括藝術教育領域。電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