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開題報告文稿

2021-03-04 09:19:49 字數 4935 閱讀 8417

長沙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開題報告

執筆人:盛芬芳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匯報的主題是:閱讀,為孩子構築乙個更理想的心靈生態。

現代社會要求培養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而人文精神的培養離不開好書的滋養與薰陶。據世界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某些國家人年均購書量如下:芬蘭:

125美元;美國:95美元;日本,90美元;中國:0、44美元。

著名文學理論家葉舒憲先生曾在英國牛津訪問講學時,有一天他看見乙個戴帽子的乞丐,坐在地上,不顧初冬的寒冷,專心致志地捧讀一本書。看到這種「不協調」的景象,一種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他便問乞丐看的是什麼書,原來是英國名家凡爾納的**。

連溫飽都不能保證,卻照樣需要幻想中的環遊地球。葉先生由此大發感慨,還比較了英國與世界各國的讀書狀況。他介紹說:

英國每550人印書一種,德國1050人印書一種,法國1600人印書一種,美國每4000人印書一種,中國每12000人印書一種。也就是說,每年讀者需要的印書種類,英國比德國讀者多1倍,比法國讀者多兩倍,比美國讀者多7倍。比中國讀者多20倍。

在倫敦,閱讀的需要幾乎像需要呼吸和吃喝一樣,成為近乎本能的文化習慣了,書成為了他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而我國是具有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的文明古國,有燦若群星的文學家、詩人,有浩如煙海的充滿人文情感與智慧型的經典著作,但我國國人的讀書量著實令人擔憂。人們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質亟待提高。

作為身處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對此更是關注,也認為我國的孩子的閱讀量更少。因此常想,什麼時候我們的學生不把讀書、學習看成是負擔,看成是一種為得到某種榮譽、獲得某種獎勵的途徑和工具,而僅僅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構築乙個更理想的心靈生態。

於是針對我校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在語文課外閱讀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嚴重缺乏閱讀興趣。

筆者對不同年級的12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他們第一興趣的百分比分別為:文藝活動26%、美術活動21%、體育活動21%、科技製作20%、閱讀活動7%、數學活動5%。由此看來,學生在閱讀專案興趣上低於其他類活動。

有的學生說,閱讀活動遠不如文藝娛樂活動有吸引力;有的學生認為,看電視、錄象、玩電腦、聽錄音,既直觀又生動活潑,比看書有意思。

(2)心理障礙較重。

小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往往出現懼怕和偷懶兩種心理傾向。在對六年級的課外閱讀課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18%的學生在課堂上朗讀感到「緊張」,有38%的學生當眾讀書不知怎麼讀好,不好意思讀,6%的學生不願讓老師叫自己讀,2%的學生應付讀書。分析其原因:

懼怕是因為怕讀不好被同學們嘲笑,讀錯了挨老師批評;偷懶是因為學生自制力較差,不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所以不讀書或少讀書,或應付讀書現象時有發生。

(3)缺少方法指導。

教師為了求得統一的「高標準」,重分析輕閱讀,重深度輕寬度,把主要精力用於分析詞句段篇上,忽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忽視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了學生自主讀書的積極性。把課內的芝麻當成西瓜,課外的西瓜乙個沒抓。

(4)閱讀總量偏少。

學校圖書室新圖書數量較少,品種單一,加之圖書管理人員少,不能面向全體同學開放,造成了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小。

(5)閱讀費時低效。

調查中,94%的學生每週閱讀課外書的時間是兩小時以上,按每分鐘100——閱讀量水平,一年40萬字的閱讀量是可以完成的。但實際情況表明,不少人無法完成任務,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前面看,後面忘,根本談不上積累,原因在於:也知道一些讀書方法,卻很少在課外閱讀中運用;閱讀速度過慢。

儘管學生讀了不少課文,但這些文章沒有在學生頭腦中扎根,充其量只記住了一些空殼的語言,卻逐漸喪失了對語文的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加強語文實踐,注重語文積累,課外閱讀被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要求提出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九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0萬字,小學階段在145萬字以上。」課外閱讀對於強化語言積累,促進智慧型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多重功能,但這種多功能的發揮,必須依賴於每位學生扎扎實實地完成課外閱讀量。

回顧以往的小學課外閱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直處於渙散狀態,學生的閱讀實踐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智力、能力的發展和良好興趣、情操、意志、性格的養成。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其閱讀途徑與方法的探索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認真研究思考的問題。

認知——結構學習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現代教育學心理學都向我們指明了課外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美國已啟動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少兒讀書計畫」,列出包羅永珍的書籍目錄供學生閱讀。芬蘭早就實施學生閱讀工程,在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舉行的閱讀能力測試中,芬蘭學生的成績名列前茅。

芬蘭學生不僅閱讀能力強,也非常樂於閱讀,有18%的芬蘭中學生每天花一兩小時,單純為了享受閱讀的樂趣而閱讀。

在我國,由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被譽為「教育市長」的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中,「營造書香校園」行動在全國教育界轟轟烈烈地開展。我校也小試牛刀,提出應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途徑與方法」進行研究,使學生掌握較好的課外閱讀技巧與方法, 促使學生提高讀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讓學生在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中吸取養分,進而不斷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主要研究內容

1、小學生課外閱讀環境研究,包括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的研究。

2、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體(學生)研究,包括其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和層次特徵。

3、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研究。

低年級說話與課外閱讀研究。

中高年級寫作與課外閱讀研究。

思維訓練與課外閱讀研究。

創新能力與課外閱讀研究。

在「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這個方面我們作了如下研究工作:

(一)課內向課外延伸,培養讀書習慣

1、擴大讀書範圍

2、自主選擇讀書材料

閱讀實際上是一種放鬆,學生平時大腦思維區域被學科的東西填得滿滿的,可以自由選擇讀書內容得以放鬆。如:有些同學喜歡想象,喜歡幻想,願意讀一讀情節跌宕的科幻讀物;有些同學喜歡讀一些節奏明快的、富有刺激性的故事、幽默、笑話、武俠**也未嘗不可。

課外閱讀是自由的閱讀,一定讀什麼或一定不讀什麼,不該由教師或別人去決定,應該由學生的興趣去決定。老師要以寬容的態度讓學生自主去選擇讀書的材料,讓他們去享受無拘無束的閱讀樂趣。

3、親子共讀:

我們打算每週寫給家長一封信,建議家長與孩子一塊讀好書。

4、每日必讀和每日選讀

5、結伴同讀

我們要求學生多讀書,本意是以外促內,提高其語文素養。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在大量閱讀課外書後都成為大作家、大文豪,僅僅是希望他們養成終生閱讀的良好習慣。從書中不斷受到啟發,長見識,提高自身修養。

(二)開展多彩活動,穩定閱讀興趣

為了穩定和保持學生被激起的課外閱讀興趣,學校語文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開展了三會」(讀書匯報會、佳作欣賞會、名人故事會);「三賽」(詩歌朗誦賽、演講能手賽、讀書知識競賽);還開展了「跳蚤書市」、學校讀書節等活動。

有的班級還形成了固定的每日活動內容,如:「一天乙個故事」、「一人一條新聞」、「每日一句名言」、「早間3分鐘」等。如**電視台的精品欄目《百家講壇》,它創辦的主旨是為了達到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品牌效應凸顯,社會影響日增,我們有少數學生對此節目有點興趣。

於是我校四一班巧借該主題,為班上一名極愛讀書的孩子提供機會、設立講壇,讓他利用閱讀課給其他孩子講《中華上下五千年》、《ufo與外星人》等,班上學生不但聽了受益,而且他成了班上孩子的偶像,成了班級的明星,激發很多孩子看書的慾望,並不斷有孩子也相繼登上講壇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班上已成立名副其實的」百家講壇」了。這樣,學生把課外閱讀中所見的大事要聞、奇事怪事、民情風俗、自然風光、歷史故事等講出來,從而真正掀起了乙個人人喜歡讀書,人人學會讀書的高潮。

與此同時,我們還採用多表揚多鼓勵的方法,促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穩定閱讀興趣。我們知道,學生既愛表現又愛表揚,尤其是某種成功表現受到老師誇獎時,學生更是喜上心頭,笑上眉梢。因此,老師要在課內外,為學生搭設展示的舞台,讓學生充分暴露自我,勇於表現自我。

在表現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調動其喜歡語文、熱愛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加強閱讀指導,積累好詞佳句

a、指導學習名人的讀書方法。小學時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時期。有人作過統計,每年學習40周,每週學習50小時,總計為1.

2萬小時,它等於乙個人參加工作後的全部閱讀時間(3.6萬小時)的1/33,等於乙個人畢生閱讀時間(6.8萬小時)的1/36。

在這彌足珍貴的閱讀時間裡,怎樣才能取得好的閱讀效果,閱讀方法的選擇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利用語文課或閱讀課向學生講述、滲透名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學習名人,受到啟發。如:

1.魯迅的「文獻法」。從文獻中收集。為了研究中國**史,魯迅從上千卷文獻中尋找所需資料。

2.蒲松齡的「采風法」。向群眾收集。蒲松齡「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寫出名著《聊齋志異》。

3.李賀的「札記法」。

4.華羅庚的「厚薄法」。

5.陳善的「出入法」。

6.鹿善繼的「認理法」。

7.朱熹的「三到法」。

8.王充的「古今法」。

9.予思的「五之法」。

b、提出閱讀和積累的要求。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老師不但要積極引導學生超越課本,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還應該適當提出一些閱讀和積累的要求。

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方式通常有朗讀、默讀、複述、背誦等。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去嘗試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感悟文章的內容。

要引導學生弄清楚不同閱讀方式的特點。在閱讀中豐富知識,還有一點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豐富詞彙和語彙,因為知識常以詞彙或語彙的形式記錄下來。讓學生的詞彙和語彙逐漸豐富起來的方法很多,如:

誦記詞語、摘抄好詞好句、自編詞語手冊等。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多了,詞語自然會「順流直下」,名言佳句也能信手拈來。

因為閱讀可以豐富積累知識,能讓學生自我覺察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的異同,使其能注意對書面言語的錘煉。

在短暫的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加大學生閱讀量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利之處在於:

第一:能增大詞彙量,豐富語言知識。

第二:閱讀量加大,使常用詞的詞頻增加,有利於鞏固詞語。

民小課題開題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第十九期 康定縣民族小學2015年4月16日 專家引領促發展民小科研創新篇四川省普教資助金專案 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鄉土文化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 開題論證會 2015年4月15日康定縣民族小學在階梯教室舉行了 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鄉土文化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 的開題儀式。參加開題...

課題開題報告

提高八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 課題研究的目的 意義 我們知道,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和語言,也是一種文化。作為文化和語言,就要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 傳播 數學語言的表達,對學生而言也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一種根本反映!表達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表達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表達...

課題開題報告

初中課堂生態文化的構建研究 開題報告 海門市海南中學 一 研究目的意義 1 課題提出 2002年,我校承擔的省級 十五 立項課題 初中課堂教學良好狀態的實踐研究 正式啟動,在三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構建了初中課堂教學良好狀態的評價體系,探索出了初中課堂教學良好狀態的基本樣式,教師的專業素質獲得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