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初中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2021-03-17 20:16:32 字數 4450 閱讀 8796

王福巖作文,對於剛從小學公升入初中的大多數學生來說,無疑是一道不合口味的菜餚,分析其原因就是學生的作文能力尚低。那麼如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之達到一定水平?我認為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良好的作文習慣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基礎,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而去大談特談如何立意、如何謀篇布局等,無疑是「揠苗助長」,勞而無功,反而會使學生感覺到寫作文是困難的,從而產生一種望而生畏的心理,一種牴觸的情緒,使學生喪失作文的信心和興趣。

一、 雖然初中學生經過小學高段的作文訓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作文基礎,能夠寫作一些簡單的記敘文和一些常用的應用文,但從總體上說,在他們的作文中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或言之無物,或言之無文,或言之無情。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我採取了以下辦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雖然說社會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要寫作首先必須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進行觀察、調查、直接取得寫作材料。可是,由於人們受到時間、空間、精力、條件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去觀察、調查,這就要求我們去學習別人的經驗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增強自己的意識,大量的閱讀是解決這一矛盾的一條十分重要的途徑。古今中外的文學家、作家無一不博覽群書,他們不僅精通詩文,而且對歷史地理、天文地質、軍事經濟、琴棋書畫、稻菽麥菜等都有廣博的知識,因而寫作起來能隨心所欲,涉筆成趣。

所以前人告誡我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寫好作文還得博覽群書。

教學中,我了解到,學生作文「言之無物」、「言之無情」,其中乙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太少了。我在對我們初一(1)班全般9名學生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個人藏書量很少,課外書讀得極少,讀過二十部以上長篇**的不到十人,而這些課外書又以武俠**、言情**為主,或者是供低年級學生閱讀的一些童話故事,有的甚至是一些宣揚封建迷信、**、色情內容的低階下俗的讀物。學生平時把較多的時間花費在電視機前和電子遊戲房內。

初一學生課業負擔並不很中,課餘有教多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所以我想,首先要正確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課餘時間,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內容範圍,把學生課外閱讀引向健康向上的路子上去。為此我們在班內開展了「買好書,讀好書」活動,並為學生開列了一張圖書清單,向學生推薦一批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作品,諸如《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野火春風鬥古城》、《紅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等,還發動大家每天節省五角零花錢,乙個月買一本好書。

頭乙個月全班學生共買各類圖書18冊。這些圖書由語文科代表統一登記,編訂乙份全班同學的圖書目錄,張貼在班級宣傳欄內,鼓勵學生相互借閱。這樣既大大補充了乙個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閱讀空間,有助於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一時間,全班課外閱讀的氣氛空前高漲。一些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自從班裡開展「買好書,讀好書」活動後,不在上電子遊戲房打電子遊戲機了,空閒時間,大部分是找書讀書。許多家長都表示支援這樣的讀書活動。

學生們也反映,通過讀書,以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現在知道了許多,以前作文寫不出什麼內容,現在似乎可以寫的東西很多,而且課餘生活覺得充實多了,有意義多了。

二、 「買好書,讀好書」活動開展乙個學期,期末我又做了統計,一學期來全班學生共買各類吐屬49冊,最多一位同學買書23冊,最少的也買了3冊。課外閱讀最多的學生閱讀各類圖書36部,最少也讀了2部,人均閱讀超過20部。數字顯示,學生們通過乙個學期的讀書活動,已初步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同時,通過乙個學期有計畫有目的的閱讀,學生們的眼界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想境界也提高了,這些已在他們的作文中有較多的反映。說真的,這著實讓我驚喜了一把,我覺得,這個活動一定要開展下去。

培養學生勤做筆記的習慣

不少學生平時怕寫作、厭寫作,還有乙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手中缺乏材料,而材料需要平時的積累。備個筆記本,做些必要的筆記,可為材料的積累提供保證。古人云:

「不動筆墨不讀書。」平時看報讀書,往往會讀到許多優美的詞句、精彩片段、典型事例,或名人警句,或典故格言,或巧妙構思,精巧的謀篇布局等等,及時摘錄下來,以免遺忘,同時,通過摘錄、筆記,可以加深理解,這無疑又為自己的寫作準備了有價值的寶庫。然而我對我般9位學生是否有筆記本進行調查,結果是沒有或有過但心血來潮記過一兩次後便放棄的學生優85.

7%,只有14.3%的學生有做筆記的習慣,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沒有做筆記的習慣。於是我來了個硬性規定,要求學生必須準備好一本象樣的筆記本,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必須做好摘抄筆記,每週檢查。

隨後我又對學生作的筆記進行整理,把自認為較有價值的學生摘抄的內容挑選出來,刻成講義,印發給學生,以豐富學生筆記。

三、 通過半個學期的作筆記訓練,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作筆記的習慣,學生所做的筆記,內容也逐漸趨於廣博,從單純的佳詞美句,到精彩片段,從典型事例,到個人讀書心得。我也驚喜的發現,學生們在作文中能恰如其分地選擇一些自己筆記本中所記的材料,作為作文的素材,充實作文的內容,那種「言之無物」,「言之無文」,「言之無情」的狀況大有好轉。

培養學生多寫多練的習慣

1、 讓學生大量地做筆記和廣泛地閱讀,是我要讓學生真正學會作文的手段而已。所以,我在讓學生做筆記和閱讀的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多寫多練,把寫和練培養成一種習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提倡多寫隨筆,多做生活札記

人是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環境的,乙個人的活動,離不開社會中的人與事,而社會上每天發生的事何止千萬。如果通過觀察,把自己平時與人交談、遊覽山水名勝、**影視、閒逛街市、遊戲運動、思想學習等等,認真蒐集下來,寫進筆記本裡,又可為寫作提供新鮮生動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材料。

2、 因此,我要求學生多寫隨筆,多做生活札記。要求他們更加細緻深入地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論校內校外、天南地北、古往今來、蟲鳥花卉,也不論是生活中極平常的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草一木,都可選來做隨筆材料。不拘形式,長則長,短則短,自由發揮,或記敘,或描寫,或說明,或抒情,或議論,一切皆由內容而定。

但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經常當面檢查。檢查中,我採取全面肯定的辦法,然後再委婉地指出缺點,比如句子不夠通順的,我讓他自己讀讀,找出句子毛病所在,如何修改。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找到毛病,並把他們修改通順。

這能讓學生感覺到寫隨筆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自己觀察仔細一點,寫時細心一點,有的毛病就可以避免。同時我還利用早讀課或課前五分鐘每天進行交流,通過交流,把乙個人獨知的材料變為同學共知的材料,通過交流,能讓他們覺察到自己的不足,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鼓勵學生積極投稿。

把文章拿到報刊雜誌上去發表,或在電台播出,這對於初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似乎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所以全班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投過稿或想投卻擔心被退還而最終放棄。為此,我專門利用時間為他們打氣,消除他們心理障礙,鼓勵他們積極投稿,並督促班裡幾位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帶好頭。

於是一篇兩篇,十篇二十篇,學生們的作品一篇接一篇的投向「校園之聲」廣播站、校報,投向鄉廣播站……期中之後,投出的稿件更多,到期末統計,全班共投稿147篇。全班人均投稿3篇,人均錄用率1.2篇,可謂是初戰告捷。

四、 投稿,我覺得是多寫多練的好機會,如果一旦投中,這不僅肯定了學生寫作的初步成功,而且會讓學生產生要向寫作的更高一層台階邁進的願望,更主要的是調動並激發了寫作的興趣和寫作的積極性,所以,我認為這種機會千萬不要放過。當然,課餘作文能把學生作文基礎打紮實,但課堂作文教學也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作文教學,要注重作文文體的訓練,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寫作訓練,這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系統性培養,是切不可丟的。

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

作文訓練中,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好多學生在打完草稿後就立即把她謄抄在作文本上,然後就交了了事。再看學生交上來的作文,總是病態百出,究其原因是缺少修改。所以我要求學生作文必須進行修改,而且必須修改兩次以上,每次交作文本時,要附帶交所有作文修改稿。

(1)對於作文修改,我給他們提出了四點建議:

(2)將全文細讀一遍,邊讀邊改正文中的錯別字、漏寫的字詞句。這是修改的初步。

(3)從巨集觀上審閱。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檢查文章的中心主題是否有錯誤或有偏頗之處,有,則應當訂正或重寫;檢查材料,看材料是否與中心相一致;檢查結構,開頭結尾是否合理,段落層次是否緊湊;前後是否照應,詳略是否得當,是否「言之有序」等等。檢查語言,看看語言是否符合文體,有沒有語法錯誤,修辭是否妥當

(4)從微觀上斟酌。盡量把字、詞、句、段及標點符號修改到自己最滿意的程度為止。

第四步是把自己放在讀者的位置上去讀自己的作文,考慮一下這篇文章是否還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或者同學之間交換作文,相互提出修改意見。

學生們按照我的建議著手對他們的作文進行修改,修改後交上來的作文,有乙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文章中心比較明確,材料的選擇相對合理,而且都基本符合中心主題的要求,語言比以前暢達得多,錯別字、病句明顯減少。

所以,我以為,必須讓學生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因為作文修改的過程是乙個反覆加工、反覆錘煉的過程,只有通過反覆修改,才能把客觀事物反映得準確、恰當,只有通過修改,才能達到去粗存精,改錯為正的目的。修改對於作文的成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好的習慣給人以益處,所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也自然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這裡所談的良好的作文習慣,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多觀察、多閱讀、多訓練的一項實踐活動。

寫作是一項技能,不是乙個或幾個知識要點,要提高一項技能水平,關鍵還得通過大量的訓練實踐,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正所謂「熟能生巧」。因而作為語文教師,我以為在作文教學中,要重實踐,輕理論,切忌讓學生尋著教師的指揮往應試要求的框子裡鑽,要讓學生在乙個自由自在的、身心愉悅的氛圍中去創造健康的精神產品。

如何培養初中生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作者 王帥央 大觀 2015年第10期 以前的課堂教學都是注重教師的 教 而忽視了學生的 學 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和教法多,而研究學生學習習慣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實踐證明忽視了 學 教 就失去了針對性。教學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學習習慣。而現代的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的要求已不...

初中生作文能力培養

作文是學生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 作文的過程是乙個複雜的情感活動和心智活動的過程 作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以培養書面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乙個難點。學生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

初中生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

摘要當今社會的學習越來越成為學習者主動參與的過程,這是學生主體性地位的體現和要求,也是教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選擇。關鍵詞數學預習 預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學。培養預習習慣,是提高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最重要 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這是因為 當今社會的學習越來越成為學習者主動參與的過程,這是學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