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整合管理體系

2021-03-17 14:00:02 字數 4885 閱讀 6068

企業與全面整合管理體系(tot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tims)

0、引言

企業(enterprise)以創造並向顧客(customer)提供產品附加價值的方式獲取利潤。企業在創造和提供產品附加價值的過程中,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相關方,而不同利益相關方的要求不盡相同。這些不同的利益相關方與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了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利益相關方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企業承受的壓力和因應壓力所採取的措施也不盡相同。

十九世紀,由於企業規模增大,投資者無法以原有管理模式直接管理企業,導致了經理階層的興起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初步確立;至二十世紀初葉,為適應產品和業務的多元化,職能部門、事業部和子公司等管理形式先後出現。在這個時期,企業主要關注於滿足投資者(持股人)的權益。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消費類市場的成長和競爭,迫使企業開始關注顧客(customer)(包含使用者(user))的要求。

在那些通過滿足顧客要求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和利潤的企業影響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降,迫於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建立以質量保證為核心的制度化質量管理體系。

在這期間,受到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壓力,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財務、持續發展、社會責任等也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關注。為獲得利益相關方的廣泛支援,以便穩定地、長期地獲取利潤,企業不得不調整自己戰略方式、管理模式和組織形態,建立適應不同要求的各種管理體系。

這些管理體系的建立,自然有其價值;但是過多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增加的企業的管理成本和風險。而為滿足相關利益方的要求,企業還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第二方和第三方認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基於管理成本和管理風險的壓力,一些先進企業開始將嘗試管理體系的整合化。

而各種利益相關方對於企業的要求雖然不盡相同,要求的層次也不盡相同,但其中有重疊的內容;傾向性雖然不同,但是不同管理體系之間,也有共通的要求和共通的內容。透過採用適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結合自身的戰略方針、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企業將滿足特定利益相關方的特定要求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逐漸整合到公司的全面管理體系中。

在iso等國際組織的推動下,國際管理標準也越來越廣泛地採用諸如pdca、過程方法等方法,標準的結構和基本性要求也趨於一致,標準在制定時也考慮到了不同管理體系之間的整合。企業自身的要求與國際標準之間已有的整合基礎結合,使得全面整合管理體系(tot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tims),逐漸發展起來。

tims,全面整合管理體系,是指可用於認證目的(第二方認證和第三方認證)的管理體系。其建立符合相應的國際管理標準或國際性管理標準,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能滿足特定利益相關方的要求;並擁有相當的可擴充套件性,以適應企業未來發展的需求。因此,tims有以下特徵:

a. 可認證性;

b. 合規性;

c. 整合性;

d. 適宜性;

e. 有效性;

f. 擴充套件性;

tims全面整合管理體系的理念就是在iso9000等國際標準中普遍應用的領導作用、pdca方法、過程方法、過程的系統方法、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等管理原則。

tims,全面整合管理體系的基礎是整合性,指各種管理要素和管理活動、管理過程建立在統一的架構基礎上。統一的結構基礎,是指採用國際上先進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識別與確定法律法規、所適用的管理標準、各個利益相關方等要求,根據企業自身管理戰略方針和目標,設計或調整自身的管理過程。

tims全面整合管理體系,不一定能減少第二方和第三方的認證或審核的次數。因為企業接受第二方和第三方認證或審核的次數,與國家法律法規要求、企業所取得認證的管理標準要求、企業的利益相關方要求,以及企業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相關。

但在tims全面整合管理體系統一的架構基礎上,應用標準化的管理模組,進一步明確相關的管理層次、管理程式和管理職責,能滿足管理體系未來的擴充套件性,滿足不同的認證要求,包括適用於所處行業的認證要求(如食品行業的haccp、汽車行業的iso/ts16949)和適用於產品的認證要求(中國的ccc強制安全認證、qs食品安全認證),特定市場的要求(歐盟的soc和voc、伊斯蘭食品標誌);改善和提高管理體系的適宜性與有效性,提高管理效率,從而減少企業管理體系建立和維持的成本。

i、tims架構

儘管企業的規模、型別、產品不盡相同,最終所建立的tims的複雜度和形式也不盡相同,但是由於企業所面對的要求有一定的共通部分,所以對於tims的基礎架構,也有一致要求。在設計或調整tims的基礎架構時,應考慮並明確以下過程

b. 方針與目標管理

c. 溝通、參與、協商

d. 法律法規的識別與確認

e. 利益相關方要求的識別與確認

f. 職責和許可權

g. 風險評估與應急方案

h. 檔案管理

i. 記錄管理

j. 管理評審

k. 能力、意識與培訓

l. 監視與測量

m. 內部審核

n. 資料分析

o. 糾正措施

p. 預防措施

a、b、c、d、e、f、g、h、i、j,是管理體系策劃(paln)時的核心內容。k、l、m、n、o、p,分別是pdca過程中的check和action過程。不同的管理體系,有不同的過程和要素,對於a-p項內容有不同要求,但也有共通要求;明確了以上內容,也就明確了企業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根據這些基本要求,才能夠建立起tims基礎架構。

如右圖房屋架構模型所示,管理體系的核心部分是產品實現過程,產品的實現過程,也即產品附加價值的實現過程。質量、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管理、財務等管理活動,都是用於支援產品實現。而以上a-p項,則是管理體系的基礎。

不同企業的管理體系有著不同的複雜程度、傾向性和特點,如房屋有著不同的牆壁門窗間隔類似,但是基本的架構,至少要包括以上的內容,且能夠滿足相應的要求。

和房屋類似,除以上典型的架構外,tims全面整合管理體系的架構也有其他形式,例如:

圖二、圖三所示的架構形式,是產品實現過程在企業的管理體系和活動中,佔據絕對的地位,支援性和基礎架構則簡化到最少,並與產品實現過程聯絡得非常緊密,甚至融合在一起。主要為小型企業,成長型企業,以及一些特定行業。圖四所示的架構形式,指產品實現過程融合和支援性過程融合到基礎架構中的情況,主要為一些壟斷性的服務業、金融業等封閉性企業的管理體系。

除圖二、圖

三、圖四所示以外,還有其他架構形式,雖然與典型架構有較大差異,但都可以看作是典型架構的簡化或極端化。而典型架構形式,則是從各種具體應用中歸納而來的。不過沒有一種完全能適應所有企業的架構形式,企業應根據其自身特點,採取適宜的架構形式。

上述產品實現過程、支援性過程和基礎架構,在一些國際管理標準(如iso/ts16949)中,被稱為客戶導向過程(cop,customer oriented process)、支援性導向過程(sop,support oriented process)和管理導向過程(mop,management oriented process)。但具體的內容,有所不同。

下表為iso/ts16949關於cop、sop和mop三類過程內容的區分:

表一iso/ts 16949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所關注的方面與其他管理體系標準如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等不盡相同,所以在進行tims的架構設計或調整時,企業應考慮全面管理體系各個過程和要素,特別是某些或某一利益相關方的特定要求。

架構,英文為architecture。architecture的本意是建築。因為建築的架構性,所以引申為架構,——某種體系或事物的框架(framework)和結構(structure)。

和結構(英文為structure)相比,架構側重於模組化(module)和模式化(pattern)。所謂的模組化,是指類似建築的預製件,採用標準化和模組化的框架,提高應用的效率。模式化,指的是各模組之間的相互關係,有著較為模型化的式樣,減少設計的難度。

通過「架構→過程」,這樣的方式,有利於企業在借鑑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結合自身的戰略方針,以較少的成本和風險,建立或轉換適用和有效的tims全面整合管理體系。

ii、管理要素與tims架構設計

在管理學上,一般認為管理(management)包括計畫(planning)、組織(***anizing)、領導(leading)、控制(controlling)、人事(huaman)五個方面;對於古典管理學來說,則是強調「協調」(coordination)和指揮(***manding)。

而根據現在國際標準通用的管理原則,管理活動包括計畫(plan)、實施(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ion)四個階段,管理體系則是持續進行的pdca迴圈構成。

管理要素指的是那些對於管理而言重要的因素,對應管理不同的層次,其管理要素也不盡相同。對不同企業,其管理因素的重要程度也不盡同相同,但其基本要素為方針、目標、管理職責、資訊、資源、風險、產品實現、監視與測量、分析與改進等。

以上沒有列舉檔案或檔案管理,因為單就管理或管理體系而言,並非一定需要涉及到檔案或檔案管理。各種國際管理標準之所以對檔案和檔案管理(包含記錄)都有所要求,這是出於認證的需要。如前所述,tims是乙個檔案化的管理體系。

無論是質量手冊或其他管理手冊、書面化程式、記錄或其他檔案,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證據。不單是有效性和適宜性的證據,也是法律和契約意義上的證據。

而從管理上來說,檔案的作用在於其能將載體所記錄的資訊在必要時予以再現。無論是作為要求,還是作為證據,或其他用途。

因此可以說,檔案和檔案管理,只是管理活動、管理過程和管理體系的附加性內容。即在tims,相對於其他要素,但也僅在承載了職責和許可權、保密要求、有效性和時效性等內容之後,檔案管理(含記錄管理)才有其價值。

而檔案管理無論是作為管理要素還是管理過程,對其的識別和確認,應在tims架構的設計之後進行。否則,檔案管理可能與實際管理過程脫節,從而導致管理體系未能適時地和準確地予以檔案化,不但影響認證,而且對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產生負面影響。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國際管理標準普遍以手冊(質量手冊、環境手冊)等作為管理檔案體系的最高層,是為了適應各種組織,但因此與企業一般管理檔案體系有較差異。在設計tims架構時,企業應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並採取適宜的方式,使tims方不會成為侷限於用以認證目的,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風險。

典型的企業經營和管理活動,一般分為如右圖所示三個層次。國際管理體系標準要求側重於易於標準化的執行層和作業層。但企業在進行tims架構時,應充分考慮與決策層與執行層的銜接。

整合型管理體系的管理

管理體系整合管理原理 在國內組織逐步貫徹國際質量管理標準 國際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和職業健康安全衛生管理標準的過程中,廣大組織逐步向整合型管理體系過渡。眾多組織認識到,不同的管理體系之間存在著眾多差異,必須研究出對各種管理體系進行整合和管理的方法,才能保證多種管理體系整合貫徹的相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筆者...

如何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就是要建立乙個包括預算的編制 執行 控制 調整 考核在內的完整的系統。明確全面預算管理原則 以戰略目標為導向,以指導目標為依據,以業務預算為基礎,以經營創效為目標,以獲取資源和資源的有效利用為保障,以考核激勵為手段,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目標的制定要依託企業戰略,先有企業戰略,...

全面績效管理體系的建立

如何建立全面績效管理體系 初稿 一 現有績效管理體系的誤區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其生產經營過程是否在可控狀態下執行?效果如何?所取得的結果是否達到經營目標?內部各層級員工的個人業績的實現是否有利於促進企業目標的達成?等等問題,都是企業在進行有效經營管理中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推行績效管理將有利於解決上述...